ChatGPT 怎麼成為工作小助手?寫Email、面試新人都行!6 種應用一次學
ChatGPT 怎麼成為工作小助手?寫Email、面試新人都行!6 種應用一次學

掀起全球「聊天熱潮」的 AI 聊天機器人 ChatGPT, 讓搜尋引擎龍頭 Google 都緊張、迅速公開自家 AI 產品 Bard,中國百度也宣布要推出類似的中文化服務,國科會日前則提及正在研擬發展台灣版本。

而對於一般人來說,ChatGPT 絕對不只是一個新潮、有趣的工具。ChatGPT 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融入你的日常工作,例如你可以問它如何設定某個 Excel 公式、調整信件的拼字和文法、甚至是設計出一份提案。只要給予 ChatGPT 足夠且正確的資訊,就能達成上述這些任務。

ChatGPT 怎麼用?6 種 ChatGPT 應用方式,簡化你的工作

如果之前只隨意試用過,不妨參考以下整理的 6 種使用方法,或許 ChatGPT 能成為你在職場上的得力助手:

ChatGPT 應用 1. 蒐集資料

ChatGPT 最容易聯想的第一個功能,就是化身你的另一個搜尋工具,當你想要了解機器學習等特定主題的時候,可以告訴它「給我 10 篇機器學習相關的文章」,為你快速網羅網路相關的資訊。延伸此用法,當然也能與 ChatGPT 激盪想法,像是寫下一個假想的商務計畫,提出可能會面對哪些挑戰、市場有沒有競爭者等問題,看看它能否帶給你全新的觀點。

ChatGPT 應用 2. 撰寫適用不同情境、場合的 Email

討厭花時間撰寫電子郵件?那麼 ChatGPT 會是最好的代筆者。AI 內容生成工具商ZMO.AI提供了簡單步驟:首先給機器人一些前情提要,如「我要寫信給一位沒聯絡過的通路商,介紹我們公司並詢問後續合作的機會」,它就能以此生成 Email 內容,如果你指定更多相關資訊,包含通路商的名稱、公司基本資訊等,信件會更加完整,接著只需要微調、即可寄出。

ChatGPT 應用 3. 撰寫文章或摘錄重點

既然 ChatGPT 都能寫完一封 Email,要產出一篇文章自然也不會有問題,對於負責內容、文案的工作者來說,便有許多時刻能派上用場。《Inc.》舉例,可輸入幾個關鍵字或幾段文字,請它下出標題,還能進一步描述你想要的感覺,例如:「請用感性的筆觸寫一篇描述冬天的文章」、「請用美食部落客的語氣講解滷肉飯的味道」。

另一種使用方式為濃縮內容,可請 ChatGPT 保留特定重點或風格,為你縮短文章或摘錄重點。

ChatGPT 應用 4. 針對特定社群平台創作合適的內容

隨著社群管道愈來愈多,穩定、高效產出素材的壓力愈來愈大,加上即使同個主題,也得為不同平台客製化,像是 YouTube 可以是完整版,放到 Instagram 上則要短小精悍才吸睛。《Forbes》指出行銷人員即可利用 ChatGPT 達成這些任務,例如請它針對當前趨勢,生成符合各種平台所需的貼文、撰寫幾個影片腳本,再靠其他 AI 工具自動化製作成影片。

ChatGPT 應用 5. 優化招聘流程

當招募人員寫完一份職缺要求與內容後,一樣能放到 ChatGPT 尋求調整建議,置換某些詞彙或變得更有吸引力等。《Entrepreneur》則提到,也可經由 ChatGPT 檢查履歷是否符合徵才條件,或從履歷中抓出特定關鍵字,便於 HR 快速瀏覽面試候選人。

ChatGPT 應用 6. 提升時間管理效率

不只是輔助處理各式各樣的內容,一位曾任職於 Amazon 和 IBM 的 AI 專家在 LinkedIn 分享,可要求 ChatGPT 製作「每日計畫」,需涵蓋每天早上的 20 分站立會議、2 個小時的深度工作時間,並以每 30 分鐘設計行程,當然也能改為一個產品專案、設計兩個月的流程。

ChatGPT 使用方式絕對不只上述 6 種,但無論你選擇如何加入工作當中,《Forbes》提醒它目前仍然有所侷限,其母公司 OpenAI 也證實 ChatGPT 偶爾會有錯誤訊息,或是有偏誤的見解,且對 2021 年之後的資訊了解較為薄弱。網路安全和隱私權也是要留意的面向,目前已經出現透過 ChatGPT 生成的惡意軟體與釣魚信件,切勿對 ChatGPT 透露機密資訊,並保持警覺、才不會成為受害者。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資料來源 / Inc.LinkedInForbes(1)Forbes(2)ZMO.AIEntrepreneur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提供在地服務、鏈結全球網絡!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助新創躍登國際舞台!

從2021年至今,每年11月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辦的Web Summit大會期間,都會有一場扣人心弦的「KPMG Global Tech Innovator」(以下稱KPMG GTI)全球總決賽。包括KPMG台灣、瑞典、巴西等各個國家的會員所,會在國內先經過激烈競選、推派出一組代表隊後,接著再由KPMG全額贊助,前往里斯本,一同展開一場新創間的「國際擂台賽」,「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新創賽事。」KPMG安侯建業創新與新創服務團隊主持會計師黃海寧強調。

KPMG GTI 規模最大新創賽事、創業風向球

她進一步解釋,由KPMG Global Private Enterprise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舉辦的KPMG GTI,一方面是為了提供各國新創產業在地服務,同時也是透過KPMG的國際網絡,為新創鏈結全世界。

如今,隨著賽事即將邁入第四屆,KPMG GTI幾乎已成為全球新創的風向球,每年進入決賽的隊伍,都是站在趨勢上創業。例如2021年有17個國家的KPMG會員與會,裡頭的主題包括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應用、零售和電商等,而台灣選出的代表隊,是投入AI、致力找出數據價值的InfuseAI;2022年增加至22個國家與會員所參賽,隨著ESG浪潮興起,在前三名中,包括能源跟潔淨科技、電商與零售的應用和健康科技等主題,台灣則由開發次世代眼動追蹤模組的見臻科技入選;2023年再度擴增至23個國家、隊伍與會,永續、AI和機器學習、金融科技一樣是熱門議題,黃海寧觀察,歐洲與中東國家的隊伍對「永續」議題著力甚深,尤其聚焦在像氫能等新潔淨能源解決方案的提供與應用,而耕耘永續、減碳的台灣代表活優科技,同樣不落人後,專注在植物肉油脂的研發。

特別的是,在KPMG GTI全球總決賽中,所有參賽隊伍需要在一周前抵達里斯本,準備事前採訪、與創業導師的三次一對一對談。所有採訪、短片錄製都採最高規格,由知名科技節目《Beyond Innovation》的主播兼製作人 Michael Bancroft進行訪談,Michael Bancroft也會在決賽的pitch時刻,擔任主持。來自全球知名創投機構、加速器和科技巨擘的評審,則會在團隊結束三分鐘的簡報後,針對選題、商業模式、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環節,提出簡潔但直指核心的問題,「這是一場體現『創業無國界』精神的賽事,尤其團隊都是以『革命性的高科技』為題,不只要解決台灣一小撮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地球的問題,每一個建議都會非常受用。」黃海寧說。

401262861_658074446472924_4133069903260611896_n.jp
圖/ KPMG

賽事結束後,由於KPMG擁有完整的創新創業服務網絡平台和資料庫,所有參賽隊伍的資料,都會被收錄到KPMG的平台和資料庫中,方便全球投資人尋找標的,等於團隊不需要到不同國家、台灣駐各國的辦事處一一叩門,「只要透過KPMG的平台,直接在全球23個國家,都能找到對的資源。因為每個國家背後,就是一個KPMG的新創服務團隊在支援他們。」

從第一屆至第三屆,台灣的新創代表在KPMG GTI全球決賽中都收穫滿滿。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脫穎而出,成為「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的冠軍,代表台灣出賽?

選拔台灣代表 著重前瞻性、創業的人文素養

黃海寧解釋,賽事鎖定創立2至5年的早期科技新創,團隊首先必須經過書面初審,接著在決選的pitch中,展現自己的主題、技術、產品與商業模式,最終由9位評審團共同做出決定,「我們挑選代表隊的考量點,並非是已經募到很多資金、開始有許多訂單、高營收的閃亮明星。評審反而更希望看到具前瞻性、充滿信心的團隊。」

由於評審團中,KPMG僅占2個名額,另外7位是創投、加速器的代表,因此也能推薦各自輔導的團隊前來參賽,目的是期望藉由多元的評審團組成,擴大參賽團隊範圍,找出遍布台灣的優秀隊伍。

即便新創最終沒有成為代表台灣出征的團隊,但只要是進入前10名的隊伍,評審團便會設計各式各樣的課程、資源,協助新創在未來一年中快速成長。近來,黃海寧就觀察到,許多在0到1階段團隊的主要投資人,其實是台灣的中小企業主,但由於投資人和團隊間缺乏理解、互信,對新創的未來走向、產品發展等問題的看法可能天差地遠,導致新創無法挺過死亡幽谷,最終不幸夭折。因此,包括信任關係、基礎會計財報知識、法律知識、股權結構等,都是KPMG會提供新創團隊的重要課程內容。

366809329_607452221535147_8304102715319474388_n.jp
圖/ KPMG

另外,過去KPMG的媒合區域較著重在北區,且多為幾間固定的大企業;今年,KPMG預計增加中小企業與新創間的媒合,會再將媒合範圍擴大至南部,建立與億載會、磐石會等團體的合作關係。

目前,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已經開跑,對於有心參與KPMG GTI競賽、成為台灣代表隊的新創,黃海寧透露,她經常在國外的創業團隊身上,看到對技術和產品的自信、對夢想的擘畫、對技術的擁抱,以及愛護地球的態度。她建議團隊參賽前,可以向不同面向的專家虛心求教,讓專家將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協助修整到對的樣態,再端上舞台,「產品、技術固然重要,但建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信、培養『創業的人文素養』,也會是新創能否走得長久的關鍵。」

第四屆的KPMG GTI台灣創新科技大賽,瞭解更多:
https://kpmg.com/tw/en/home/insights/2024/03/global-tech-innovator.html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