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品牌電商投入數位廣告投放,自己經營還是找代操? 哪種成效較好?
【專欄】品牌電商投入數位廣告投放,自己經營還是找代操? 哪種成效較好?

無論在活動場合或朋友聚會,都有人問我,如果想要投放數位廣告,是不是可以自己來?還是說要找廣告代理商來投放比較好呢?

廣告投放就像斯斯感冒藥一樣有2種:由自己的行銷團隊來下,俗稱自操;另一種就是出服務費,給專門投放的廣告代理商執行,俗稱代操。

到底是自操好還是代操好,這沒有一定。有時要看產業型態、公司管理方式,有時要看操作難易度和門檻,最重要的一點是,成效要好!這聽起來好像廢話,但還是有許多公司對於代操服務費錙銖計較,選了服務費較低、成效卻差很多的廣告代理商。

跨國企業紛紛「自操」,廣告代理商丟飯碗?

全球類型的企業,近幾年趨勢就是希望 能掌握產業知識 (domain know-how),從行銷上走全球一體化,因此大方向是總公司決定。 特別是主打高收入族群的精品、酒類和家電集團,許多都是總公司規定要「自己來」。

使用自己的商業帳號,讓行銷部門去做廣告投放,並將成效彙整到全球的管理平台,可能是自己管理系統或者Power BI面板,以求掌握各市場的投放成效。

Marketing Advertising-1.jpg
全球類型的企業,近幾年趨勢就是希望能掌握產業知識,從行銷上走全球一體化。
圖/ Pixabay

在全球化的大旗之下,廣告代理商不就沒飯吃了?

也不一定,依照我這幾年的觀察, 全球企業的代理商出現了兩極的現象:大而知名的代理商vs.接案個體戶,反而是中型的代理商比較受到擠壓。

雖然是全球化,但各地市場的需求不同,大型代理商因為累積許多來自同產業客戶經驗,對於本土的know-how比較能掌握,而且管理和商業條件上,也比較能符合全球企業的內部供應商名單條件。

而個體戶則是大企業不能說的秘密:總公司規定自操,但自己人根本不想操(原因放在後面一起講),於是就走外聘或勞務委託,把外部人放進廣告帳號中。前陣子我聽朋友說,某時尚雜誌的一批離職員工,幾乎每個人都是一人公司,分別服務一個品牌,名目就是公關操作、行銷顧問等。

垂直電商、品牌電商「隨機應變」

這沒有一定,也是近年來趨勢上的觀察。

垂直電商指一種類型的所有商品匯聚在一個平台來賣,比方說,全部賣冷凍海鮮,或者全部賣美妝等。垂直電商剛起來時,多半委託廣告代理商,因為初期在內部管理,例如倉儲物流花比較多心力,也有一些專門做商品開發、業務開發等,因此廣告投放就放給專業的來。

但是投來投去,受眾變化不大,好像自己的人也都知道怎麼投了。

其實就算自操也有服務公司,負責發票和管理「商業帳號的健康」,以及定期作產品更新彙報及課程講座等,經緯廣告的小樹苗計畫,就是專門服務自操客戶,負責人李中琪說,垂直電商中雖然也有經營蝦皮起家,但近年都是走D2C(Direct To Consumer),他們需要的不是受眾包,而是快速了解投放重點以及調整素材,除非有人力考量或者成效瓶頸才會委外。

品牌電商最多還是走代操。 品牌電商不管是網路起家,還是從實體通路轉到網路銷售,通常都是跨產品類別,同時也跨通路,無論受眾或其消費行為都很多樣化,自己的行銷團隊來做,得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到後來,各產品、通路的團隊甚至發給多個不同的廣告代理商執行,反正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shutterstock_advertising_328927616.jpg
品牌電商不管是網路起家,還是從實體通路轉到網路銷售,自己做行銷得要花費很大的心力,產品、通路團隊傾向發給多個不同的廣告代理商執行。
圖/ Maksim Kabakou via Shutterstock

走雙軌也行!最忌「免服務費」代操

一個苦惱的代理商曾跟我說:品牌總公司要求要自操,但是我們想外發,並不是我們不提供(know-how)或者要偷懶,而是訓練「投手」(俗稱AM)的成本太高。

的確,投放是苦差事,許多產業的消費尖峰都在夜間,因此AM常常要加班,假日跟顧小孩一樣顧著廣告,連廣告代理商自己的AM流失率都很高。數位廣告的主力平台Facebook/Google/LINE就占了70%的投放市場,而各自的操作方式都需要學習,至少要每個月進行產品更新課程,才能讓員工跟得上最新的變化。

光是Pixel、GTM等追蹤碼要怎麼埋設,Google Analytics到今年7月就強迫改版到GA4的轉換等,更讓某些企業覺得還是找人代操,問題就都丟給專業解決。

而且就算自操的廣告費用,若是要取得税上認可,還是要申報境外税扣繳,不然就是委託自操服務商開發票。

也有走雙軌的:一般粉絲專頁的貼文加強投放,以及品牌形象類型的廣告就自己來,而成效導向和節慶大檔等就委外,畢竟能當老闆的都很精明,要自己養team還是付服務費,一定有一個最佳解法。

自操或代操都好,唯一要警告的,就是有一種「免服務費」的代操,其帳號來源不明(可能社群平台和某些大公司的私下合作條件),出問題不理會,還可能外流資料,務必小心,切勿因小失大了。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社群帳號不是門牌!TWNIC籲中小企業註冊.tw域名,拒當「數位無殼蝸牛」
社群帳號不是門牌!TWNIC籲中小企業註冊.tw域名,拒當「數位無殼蝸牛」

在詐騙與帳號仿冒層出不窮的數位環境中,企業的「可信身分」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2024 台灣網路報告》指出,近三個月內有 64.8% 的台灣民眾曾接觸詐騙訊息,其中 3.56% 實際受騙造成財損;警政署「165 打詐儀表板」統計亦顯示,2025 年詐騙財損金額已突破新台幣 706億元,其中多數案件是透過社群媒體與通訊平台進行。這些開放式平台雖然便利了即時互動,但匿名性與訊息傳播的速度,也讓詐騙訊息更容易偽裝成真實資訊,削弱了大眾對整體線上溝通環境的信任。

這樣的風險並不僅限於個人使用者。TWNIC執行長余若凡指出,當企業選擇以社群平台作為主要對外窗口時,也會受到同樣的信任影響。一旦消費者對平台環境產生疑慮,即使企業本身並無不當行為,品牌的可信度仍可能受到波及。若再發生帳號被駭、被仿冒或遭停權的情況,顧客更難以分辨官方與假冒來源,企業多年累積的信任與流量可能在短時間內流失。

中小企業網站現況:有門面卻留不住客人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也指出,多數中小企業雖已踏入數位轉型,但網站建置往往只是「靜態海報型」,缺乏會員、金流或互動功能。他以形象比喻提到,域名是門牌、虛擬主機是房子、網站內容是軟裝。沒有門牌,就像住在別人的房子,隨時可能被趕走;有了門牌與房子,才有可能好好布置與經營。他強調,若企業長期依賴社群與電商平台,就等於在替平台打工,不僅需承受高額抽成,也受限於演算法與帳號規則,一旦被封鎖或降觸及,就會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留下。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
台灣網商協會秘書長林原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提醒,企業若僅依賴社群與電商平台,等於長期在替平台打工。平台不僅抽成高,還掌握演算法規則與顧客數據,企業一旦被降觸及或封鎖帳號,就會發現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留下。這樣的結構,讓許多中小企業在數位時代仍然難以累積自有數據,更無法建立長期品牌資產。「我們常看到企業抱怨平台廣告費高漲、成效卻逐年下降,但卻忽略了最基礎的一件事:沒有自己的域名,等於沒有真正的數位身分。」林原直言,中小企業要邁向數位獨立,第一步就是註冊屬於自己的專屬域名。

拒當數位無殼蝸牛,從.tw開始

為協助中小企業從根本建立「可信身分」,TWNIC作為國家級網路資訊中心,不僅負責 .tw 與 .台灣 頂級域名的管理,也肩負推動台灣整體數位信任生態的責任。TWNIC從三個面向推動相關工作:

  • 政策面 :持續優化域名註冊流程與推廣政策,降低中小企業導入門檻;
  • 教育面 :辦理講座與工作坊,提升企業主對於數位域名資產管理與資安防護的認識;
  • 合作面 :與受理註冊機構及產業夥伴合作,協助企業從註冊、建站到驗證,建立完整的一站式服務。

在具體措施上,TWNIC近期推出「52168.tw」專案,針對 112 年 1 月 1 日後完成登記的公司行號,提供一年期免費域名申請優惠,鼓勵企業註冊專屬域名、打造獨立品牌門面。同時,也推行「綠色域名認證」制度,企業通過註冊人身份驗證後,其 WHOIS 資料將標示「已通過.tw綠色域名認證」,象徵資訊真實、完整且可信,猶如掛上一面值得信賴的門牌。此外,TWNIC亦提供 Registry Lock 與 DNSSEC 等安全機制,協助企業以低成本強化資安防護與品牌保護,逐步建立穩固的數位基礎。

52168活動網站
圖/ 52168活動網站

余若凡強調,唯有當企業擁有唯一、可驗證的數位門牌,台灣整體的數位信任基礎才能真正穩固。特別是在生成式 AI 與跨平台資訊流高度重疊的時代,企業若要在搜尋與推薦機制中被正確辨識,擁有清楚的官方域名將是最基本的條件。域名不僅是連結網站的網址,更是品牌在數位空間中的憑證與信任標識。

同時余若凡也呼籲,中小企業不應將品牌的未來寄託於他人平台,而應主動建立自有域名與網站。這不只是為品牌架起一道防線,更是為台灣的網路生態奠定可信任的基礎,讓每一次點擊都能源於信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