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全球將掀「AI新冷戰」?台灣要有台版ChatGPT?
【專欄】全球將掀「AI新冷戰」?台灣要有台版ChatGPT?

台灣有沒有需要「台版ChatGPT」?我的答案是:要準備,但是短期內不用,因為AI技術都還在不斷進化當中。

今天我們沒有自己的搜尋引擎,也是過的好好的,歐美系的軟體服務還是相對開放,且在發展上不太會跳過繁體中文。AI的未來亦然,不一定什麼都要重新自己打造。退一步來說,就算擔心ChatGPT沒有特別針對英文之外的語言投入,但在它提升英文能力的同時,也會同步提升中文以及其他語言的回覆能力,AI讓世界第一次沒有「語言」的隔閡。

ChatGPT
圖/ shutterstock

須培養「自然語言處理」人才

要打造大型語言模型,不外乎3個關鍵:做得出來、要有人用、還要養得起,這都不是台灣的強項。我認為台灣應該要準備的是自然語言處理(NLP)人才的訓練與儲備,這些人需要長時間的專業知識累積,卻在畢業後缺乏產業出路,只能轉向其他領域或到外商工作。讓這群戰力可以銜接到學術界或是產業界,是政府可以幫忙促成,卻不一定要主導的事情。

為什麼這些人才很重要?

開源的世界有個優點,第一名系統也許是封閉的,但是第二、三名會是開源的。蘋果的iOS跟Google的Android系統就是最好的證明。不是每一家公司都做得出GPT-3(ChatGPT背後的語言模型原型)、GPT-4,或是有足夠的資源可以訓練大型語言模型,但像是NanoGPT(註)這種用更小資料量、更少資源就能展示GPT模型能力的方式,就是台灣要注意的範例。要處理開源資料,就要在資料釋出時,有一批看得懂、知道如何應用的人搶先參與研究。

要不要打造台版ChatGPT的另外一層意涵,就是未來台灣能不能持續取得關鍵技術,又或者是說,會不會發生「AI新冷戰」,讓大國擁AI自重——這個答案取決於OpenAI。

AI新冷戰的重點,在於有沒有一方獲得足以號令天下的技術,如果OpenAI在幾年內就被其他公司超越,那也沒有什麼好討論的。

以中國來說,世界分為中國與中國以外的態勢已經愈來愈明顯,放到AI的發展也是如此。就算中國不在乎隱私可以強勢發展臉部辨識、不管制汽車讓自駕技術可以落地,但是在生成式AI的領域,中國並沒有優勢。生成式AI強調的是內容,中國對內容仍有嚴格的管制,就阻礙了一部分的發展。

iKala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jpg
iKala董事、Google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台灣短期內不用打造自己的ChatGPT,因為AI技術仍不斷進化中。
圖/ 王永村攝影

雖然OpenAI的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始終沒有表現出「ChatGPT強得不可思議」的樣子,不過,自OpenAI去年底推出ChatGPT以來,3個多月的時間已經有上億人搶先體驗,這個數據高牆可能連Google短時間內都難以超越,如果OpenAI真的靠著這段時間拿到的數據,讓後續GPT系列築起了其他人都難以攻克的科技高牆,那美國政府的確有可能介入,才有AI冷戰的可能性。

生成式AI帶來的衝擊,對於教育、創作等領域的影響,並不亞於國家級的AI軍武競賽。

生成式AI形同新世代電腦

ChatGPT象徵的是真正「電腦時刻」的到來,以前的電腦(computer)每一個人用起來都一樣,現在的電腦(electrical brain)能力不同的差距會被放大,就像Midjourney有人用得好、有人用得不好,代表的是人與AI協作能力愈來愈重要。

此外,當AI可以幫你做20分的東西,等於未來人類及格的起跑線就是80分。我最近體會很深的是,我的父母90幾歲,在那個時代並沒有強制使用電腦,他們跟網路世界好像就被隔開了。如果今天還在職場的人,沒有強迫使用AI,也會跟以後的世界失聯。

聽起來很殘酷,但是在AI爆炸的時代,當個使用者還是幸福的,只要你會問問題、意識到學習模式的改變,完全不用知道AI理論也能用這些工具。

短期AI的影響會在生產力,但長期來看已經在產業內發酵。舉例來說,如果未來生產力工具沒有AI生成功能,那原先領先的市占率一點意義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翻天覆地的關鍵。同樣用Midjourney舉例,如果Midjourney添加了圖片編輯的功能,那Adobe就該緊張了,相較編輯功能,真正有價值的在於「生成」那一端。

Midjourney輔助生成的《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太空歌劇院)》驚豔世人。
圖/ Wikimedia Commons

責任編輯:謝宗穎

關鍵字: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隨著政策法規開放與消費者行為改變,金融服務不只是交易平台,更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加速數位金融服務往個人化、智慧化與互動化靠攏,觀察到這股趨勢,台北富邦銀行不僅積極展開轉型旅程,更於 2023 年中啟動 Fubon+ 行動銀行 App 專案: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以「簡單」、「直覺」、「懂我」三大設計理念重塑產品架構、系統介面與使用體驗,打造專屬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

北富銀以簡單、直覺、懂我為核心訴求,Fubon+化身專屬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集結跨部門 600 位同仁的力量、歷經一年餘的時間,台北富邦銀行在去(2024)年 11 月正式推出 Fubon+ App,在極短時間內協助高達九成的行動銀行用戶轉移,更因應使用者需求快速迭代功能服務,透過數據分析完善個人化體驗,成為使用者不可或缺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業務處副總經理傅奕樵解釋:「Fubon+ App 是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以金融使用行為進行服務分類,並以牌卡介面提供信貸、信用卡、帳戶等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直覺的點選與連結所需服務,大幅提升操作效率與優化使用體驗。」

富邦金控
Fubon+ App不僅系統介面翻新,功能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也隨之擴充
圖/ 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Fubon+ App 上線之初即整合超過 200 個功能服務,每月平均 以5 到 7 個新增或更新功能向上攀升,滿足不同使用場景。例如,針對偏好夜間使用App的族群推出深色主題介面、考量年長者需求提供五種字級選擇,以及因應使用者需求提供夜間換匯服務等。

在這個過程中,平衡多元功能與使用體驗至關緊要,對此,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總處副總處長周郭傑認為:「功能越多元,系統介面與操作流程越需要簡潔直觀,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站在使用者立場,思考、設計每一個互動細節與使用體驗。」以生活繳費為例,使用者只要以Fubon+ App繳交水費或電費,系統就會自動記錄並主動發出繳費提醒,降低遺漏與逾期風險,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體驗。

Fubon+ App以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服務化身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具體作法有三:整合銀行、人壽與證券數據資料,讓使用者可以單一平台掌握各種資產數據,如銀行存款明細、人壽保單與投資績效等;其次是在App提供「富邦共學」等免費線上課程資訊,以及專屬的理財建議,協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所需的理財資訊,以及透過「我的權益」提供使用者專屬優惠與回饋,加速使用者下達各種金融決策。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的數位軌跡,例如交易數據與互動行為,讓台北富邦銀行可以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提供專屬使用者的產品服務與資訊,例如在使用者的信用卡額度將滿時發送調額提醒訊息等,即時滿足使用者在不同金融場景的服務需求。

聚焦五大進化服務,Fubon+ App與時俱進滿足使用者需求

為擴大Fubon+ App設計理念與價值,台北富邦銀行將聚焦「安全」、「財富」、「暖心」、「便利」與「智能」五大面向,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能量。

傅奕樵表示:「資安風險與詐騙事件頻傳,讓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抱持戒心,為改變這個狀況,Fubon+ App全面提升系統安全、裝置安全與落實資料保護,針對信用卡戶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內連帳戶安全中心提供多重安全設定,包含裝置綁定跟透過OTP(MOTP)進行身分與交易認證等,更透過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以及知道如何降低風險,進而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此外,台北富邦銀行將於下半年度導入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讓使用者在線上交易時可以生物辨識的方式快速通過身分認證,更好保護用卡安全。

富邦金控
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
圖/ 數位時代

除了防詐安全,Fubon+ App更同步進化財富管理功能,以暖心設計與簡單直覺介面,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在線完成資訊查詢與金融交易,如匯率到價通知、視覺化市場燈號,到個人化的消費與投資數據分析,為使用者打造一站式的智慧理財體驗。此外,還可依需求串聯實體分行,由專人提供即時協助。「我們將以使用者視角持續優化Fubon+ App,同時,攜手跨業合作夥伴一同滿足使用者在不同生活場景的金融需求,如旅遊金融等,成為真正『懂你』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關於Fubon+ App的未來發展方向,周郭傑如是總結。

了解更多Fubon+ >  https://fubonapp.taipeifubon.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