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間諜遊戲」與10000點
電影「間諜遊戲」與10000點
2002.02.01 |

描寫兩個老少諜報員情誼的電影「間諜遊戲」(Spy game),並不能告訴你什麼投資方向,但它可以告訴你不論你做任何投資,都要用不同的思維角度來觀察。
第一個邏輯是:「老鳥」勞勃瑞福對「菜鳥」布萊德彼特說,「線人就是線人,你不能對他產生感情,」後來布萊德彼特還是跟線人產生了感情,甚至為了她(指線人),獨身進入中國大陸監獄,去搭救這位線人,結果反而被夥伴出賣,嘗到落網的結果。勞勃瑞福的話滿發人省思的,這件事告訴我們,「對股票不能有感情,」在投資思維裡,你不能對任何讓你賺過錢的股票有感情,而產生眷戀。像我以前的主管,現在都60多歲了,還是經常打電話給我,問的股票全是以前讓他賺過錢的,比如說,台塑、寶成等,這個邏輯都不對,如果你對過去標的的感情一直存在,就無法update成長內容。
過去跟我一起在國泰人壽操盤的人,到現在都消失了,他不見不是他死掉或離開這個行業,而是他停留在他過去的時空裡,可是現在的產業內容已經變了許多,他卻沒有留意。台灣的操盤手比較弱的地方是,離開了買跟賣的時空,就變得沒有內容,所以你要隨時update,隨時要有新的標的進來,然後link你原有的舊思維,像我的標的永遠只有5支,每進來一支新標的,就必須汰換掉一支,這就是新的成長,一年前你看到我的持股是5支,3年後你看到我的持股還是5支,可是持股內容已經不斷更換。

**可以賺錢的方法都是對的

**
第二個思維是,勞勃瑞福和布萊德彼特的衝突中有一句話:「成功的模式,不見得相同」。他們兩個對完成一件任務的手段抉擇,有完全不同想法,從他們要去暗殺一位游擊隊領袖可以看得出,以布萊德彼特的作法來說,他打算以溫和的手段來達成目的,利用游擊隊領袖身邊親近的醫師,攜帶毒藥去把他毒死,以減少周邊傷亡;對勞勃瑞福來說,以達到目的為第一要件,一旦該名醫師無法下手,他就該採取備援行動,找另一個激進分子進行炸彈自殺性攻擊。怎麼樣是成功?誰也不能批評誰,像劇中的勞伯瑞福一直想要用他過去成功的模式強灌在布萊德彼特身上。這告訴我們,你在股市裡面賺錢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只要可以賺錢的方式,都是對的,你絕對不能去批評別人的作法。
像我個人,你絕對不會聽到我去談論DRAM或TFT-LCD面板,為什麼?因為那不是我的強項,你只會聽到我說,「獲利」和「成長」,因為在彼得林區(Peter Linch)六大股票邏輯裡,我只選擇「成長」和「獲利」,至於其他的資產股、轉機股、起死回生股、景氣循環股等,我是刻意把他捨掉,不是說其他5塊不管用,而是我認為我鎖在這一塊就夠忙了。人生架構裡有很多板塊,我以前在國泰人壽負責操盤時,是6個板塊都要去吃,所以離開長達10年操作過程時,我是兩手空空,所以我也徹頭徹尾頓悟:原來6個板塊,我只能取1個。在這3年來孤獨地在第一線拜訪公司,活出了我自己的生命源頭,我才知道以我自己的能量,是無法全部去掠奪的,也就是說,你在找尋股票的邏輯裡,沒有什麼方式是一定對的。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泡沫後產生新的驅動力

**
回到最近的股票市場裡,仍然是一片資金狂潮,現在的利率,是自台灣光復以來最低的時刻,美國則是1961年7月以來最低,我們以前都沒經歷過,如何用過去經驗去猜測下一波將由哪一個基本面接手?股票市場最重要的邏輯是:一家公司的本益比你要給它多少,決定它現在適不適合你投資。沒有賺錢的公司本益比高達50倍、100倍,你說那是泡沫,沒錯,那是泡沫,可是資本主義的內容就是貪婪,就是不斷形成無止盡的泡沫,然後產生新的驅動力量,像農業社會沒有泡沫,就沒有進步動力。現在資金狀況足以支撐房地產復甦和庫存減少,以後WTO開放後,把大陸14億人口也加進來,全球剛好活成一團。
日圓貶值,說明了美國商業模式打敗了日本的,怎麼說呢?日本社會是一個皇民社會,一個太子妃產下一女竟然可以增加日本GDP 1%,全日本呈現一片歡欣鼓舞,而這居然是他成長的興奮端。在美國,10年前父母會告訴小孩:「你要成為總統」,現在,他們告訴小孩:「你要變成比爾蓋茲(Bill Gates)第二」。可見得美國社會,已經從政治崇拜,轉換成對經濟成長動力的景仰。在這樣時空裡,美國文化徹底打敗日本,未來還會產生擠壓,誰link到贏的一方,誰就會勝出,台灣剛好很幸運,連接到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製造基地。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家裡通常會放血壓計、體溫計、體重機、血醣計等,以血醣測試劑來說,他以後會跟影印機一樣不值錢,可怕的是他賺裡面的耗材──試紙,通常糖尿病患者,一吃完飯就要檢驗,有時候一天要量4次,早期這些產品都是大廠在做,現在價格廝殺時,他們不得不找到台灣來,目前台灣的生化科技公司五鼎(1733)市佔率只有0.8%,可是拜耳有15%的市佔率,這中間差距有多少?我相信五鼎生技往後一年會不斷被討論。也就是,國際大廠在價格廝殺中,必須改變原有商業模式,台灣剛好佔得一個好位置。由五鼎的經驗放大來看所有世界科技產品向台灣的轉單,台灣股市真的不排除上萬點的可能性。
你問問自己,這家公司的股票幫你賺了30%,賣掉後,這些錢會冰凍嗎?不會呀,你可能去買車子房子,或繼續投資,這些變成活水,活水才剛剛流,怎麼可能馬上變成死水?美國貨幣政策,一定是打到實質利率幾乎是0的時候才會停,我們預測FED會再調降一碼,接著FED會休息半年,像個隱形人一樣,這半年全球股市會像瘋了一樣,當資金利率指標逆轉時,才會開始產生疑慮。過去10年的股市繁榮是由需求面造成的,而2002年的啟動,不是來自於新產品出現,是由資金的多量所帶出來,所以當哪一天資金開始逆轉時,就要小心,現在不能自訂高點。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2025.05.09 |

身處於全球經貿激烈重組的現下,企業面臨的不只是數位轉型壓力,更是全新商業秩序的挑戰,為化危機為轉機,許多知名企業積極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優化營運效率、提升員工生產力,甚至是創造嶄新營收獲利。

電通(dentsu)作為全球領先的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以主動出擊取代被動回應,運用 AWS 將雲端服務與生成式 AI 轉換為轉型關鍵引擎,從組織內部流程重構、員工生產力優化,一路延伸至客戶體驗升級,成功以效率與創新兼具的方式開創全新局勢,並在日前圓滿落幕的「創新驅動未來,AWS 生成式 AI 與現代化應用解決方案研討會」不藏私分享寶貴經驗與實務成績。

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面帶微笑的說:「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 AI 成為每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AWS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電通自行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成功縮減80%團隊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50%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彈性調整。」
圖/ 數位時代

以生成式AI化營運瓶頸為成長動能,讓業務服務如虎添翼

在以人為核心的行銷產業,創意與專業是最關鍵的核心,但當人力資源與技能成為業務擴展的限制,以 AI 等數位科技放大「人」的價值變得十分重要,而這也是台灣電通會於 2022 年建立 AI 團隊、推出一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協助團隊同仁更好協助品牌客戶了解市場、認識顧客、接觸顧客以及持續優化的原因。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對電通來說,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能將同仁從繁瑣的事務中釋放出來、大幅節省專案準備時程,更重要的是,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流程與思考框架,讓生產力激增、營運效率倍增。「為確保服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我們不僅將數據服務搬遷到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平台,更透過 AWS 的 AI 模型加速電通生成式 AI 工具的研發腳步。」

例如,電通智能中心整合電通獨有的消費者調查(Consumer Connection System;CCS)資料庫、數位足跡(dentsu Audience Center;DAC)資料庫與 AI 模型推出「Personas人物誌生成器」服務,讓團隊同仁再也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比對、製作消費者輪廓,只要短短幾小時就可以升成完整的消費者報告與圖表,以及透過電通經典案例(Golden Samples)的 SWOT 分析與BMC 分析等數據資料訓練生成式 AI 的思考框架,成功縮短市場研究與專案準備時間,讓團隊同仁可以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來跟品牌客戶互動、創意發想以及執行方案。

除透過生成式 AI 加速消費者與市場研究,電通智能中心亦推出「原生廣告文案生成器」,讓團隊同仁一鍵生成符合各媒體平台語境的產品(行銷)原生廣告文案,以及推出「LEON 廣告法小幫手」服務讓電通同仁可以問答的方式了解食品、化妝品、藥品廣告規範,同時,由系統自動識別廣告文案是否有遭裁罰的風險與提供推薦文案,如將空氣清淨機廣告文案中的「殺菌」字句建議修改為「抑菌」以降低風險等。

邵懿文表示:「透過電通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我們不僅成功縮減 80% 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 50% 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調整行銷方案與互動機制。」

AWS
電通集團與AWS團隊攜手合作。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建議:「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AI成為每 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圖/ 數位時代

從提升效率到創造營收,電通持續優化 AI 綜效

生成式 AI 不僅是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的關鍵引擎,對電通來說,也是開創新商機的起點:隨著品牌客戶對 AI 需求的提升,電通將 AI 實務經驗轉換成系列課程,協助品牌客戶與行銷人員認識、掌握與善用 AI 工具;其次,更因應客戶需求將「LEON 廣告法小幫手」這類原本為內部打造的 AI 應用對外開放,以軟體即服務(SaaS)的方式提供商業化服務,擴展電通的營收獲利模式。

邵懿文指出:「透過雲端與 AI 轉型引擎,我們正逐步從過往的 Project Manager 轉變為 Product Manager,讓大、中、小型企業可以自助式的 AI 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優化行銷傳播成效。」在轉型的過程中,電通除持續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於其中,也樂於跟 AWS 等夥伴合作,目標是將既有的生成式 AI 工具更好的整合在一起,同時,可以協助品牌客戶提供更個人化的行銷方案,極大化 AI 創新驅動未來的價值。

總的來說,在電通的商務版圖中,AI 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技術選項,而是可變現的成長引擎,透過跟 AWS 等生態夥伴的共創共好,電通將以穩健步伐從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進化為可提供新世代行銷科技的平台供應商,極大化 AI 與數位科技的價值邊界。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