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溝通術」,23歲青年3個月進帳百萬!1.5萬人搶學,到底教什麼?
「ChatGPT溝通術」,23歲青年3個月進帳百萬!1.5萬人搶學,到底教什麼?

蘭斯(Lance Junck)是一名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的23歲青年,去年11月才初次接觸ChatGPT的他,靠著不斷摸索與練習,一個月後就開設線上課程,教導新手如何和AI溝通,並在短短3個月內就招收15,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成功入帳34,913美元(約新台幣107萬元)的利潤。

ChatGPT溝通術開課!1.5萬人搶學,到底教什麼?

「ChatGPT的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令人震驚!」在去年11月首次接觸這項現在已紅透半邊天的AI工具後,蘭斯對聊天機器人學習並掌握新知的速度讚嘆不已;然而,他認為人們會對ChatGPT不熟悉而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甚至懼怕使用這項工具,於是便開設了這堂號稱「ChatGPT大師班」(ChatGPT Masterclass)。

「我試圖讓它(ChatGPT)變得更加平易近人。」除了想讓每個人都有效習得和AI溝通的技巧,蘭斯更看見這項工具背後的新商機,自去年12月起,他開始在教育平台Udemy推出ChatGPT大師班線上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員們在修習完課程後,能夠具備操作ChatGPT的基礎能力。

lance course.png
蘭斯在Udemy開設教授ChatGPT的課程

「ChatGPT大師班」從指導學員如何下達第一個ChatGPT指令開始,還有以下幾個教學重點:
- 針對企業家、學生、程式設計師等不同客群的需求,制定不同的「AI溝通術」
- 使用ChatGPT架設網站的步驟
- AI圖像生成器DALL-E的運用
- 操作ChatGPT外掛程式的相關建議
- GPT-4的介紹與運用

蘭斯花費超過3周的時間錄製教學影片,總時長超過7小時,內容涵蓋專門提供給初學者的50堂課程,目前售價為20美元(約新台幣612元)。在課程上架一周內,就有90名學生註冊,之後每天固定會招收到200至250位新學員。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目前已有15,250人購買該課程,利潤高達34,913美元(約新台幣107萬元)。

延伸閱讀:ChatGPT之外,還有哪些最新AI工具?這9個讓你大開眼界

23歲青年自學成材,從電商顧問搖身一變成為ChatGPT講師!

蘭斯今年才23歲,在經營ChatGPT教學課程外,他的正職是一名電商顧問,主要業務為利用其本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幫助科技、服裝、美容、寵物、體育用品等各行各業的公司,在對方的網站及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等通路實現商品銷量增長的目標。透過開設ChatGPT的指導課程,蘭斯希望能將AI工具應用於企業中,使其精簡業務流程、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

ChatGPT
蘭斯透過自學成材,每天會花費數小時和聊天機器人溝通。
圖/ shutterstock

值得注意的是,蘭斯本人沒有受過正統的學習或教育訓練,他坦言自己透過自學成材,除了大量閱讀網路上對於ChatGPT的使用經驗分享外,他每天也花費數小時和聊天機器人溝通,並對對方下達各種指令,例如:撰寫某部小說的詳細介紹、對某種食物進行具體的產品描述等,以便在溝通過程中找出更有效操作ChatGPT的方法。

蘭斯的學員年齡涵蓋20至50歲不等,包括大學生、在職工作者、企業家,大部分主要來自美國,除此之外還有印度、日本、加拿大等,甚至還有少數來自俄羅斯、委內瑞拉等禁止使用ChatGPT的國家,顯示出蘭斯的課程有極大的推廣範圍,能夠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消費者。

如果使用者在全球最大線上學習平台Udemy上鍵入「ChatGPT」的字樣,這項服務排行在網站羅列出的1,723個結果中的第2位,顯示出該課程的熱門程度。即使部分批評者認為蘭斯的課程過於膚淺、內容幾乎沒有什麼深度,就跟YouTube上的免費教學影片沒什麼兩樣,但這項服務整體而言仍取得不俗的成果,在Udemy也擁有高達4.5顆星的良好評價。

Udemy_chatgpt.png
若在Udemy直接輸入ChatGPT,搜尋結果排行第二位的就是蘭斯的課程。

AI工具學習需求大增!企業也納入教育訓練

有鑑於生成式AI工具的迅速崛起與進步,蘭斯相信未來對於該課程的需求只增不減,並計畫在未來適時增加其他相關AI工具的課程,例如:微軟的新版Bing和Google所開發的Bard;除此之外,他也尋求和企業進行合作的機會,希望將自己的業務拓展至更大範圍。

蘭斯曾指導新創公司ClearDesk如何將ChatGPT應用在行銷、人資和營運團隊,該公司發言人表示,他們對於將ChatGPT整合進業務流程感到相當興奮;此外,他也曾對位於加州的企業管理顧問公司Sage Executive Group及科技新聞網站HPCwire教授付費課程,前者的董事者認可蘭斯的能力,認為該服務能提供龐大的資訊量和全新見解;後者的發言人同樣表現對於蘭斯的讚賞,誇讚他對於生成式AI領域有充分的理解。這些合作顯示出業界對於該課程擁有一定的需求,同時也代表未來將AI工具整合進企業工作流程的可能性。

即使一開始蘭斯曾懷疑過這項課程的可行性,但現階段取得的成果證明了他的遠見,隨著AI技術的蓬勃發展,未來將創造出什麼樣的新商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不懂「詠唱」,也能生成AI圖片!Midjourney超狂新功能,直接讓AI反推提示詞

資料來源:BusinessInsiderTimesNowSpielTimesUdemyLinkedIn

責任編輯:陳建鈞、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