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幸福國度」不丹,傳秘密投入比特幣挖礦
位在喜馬拉雅山腳、具有「世界最幸福國度」之稱的不丹,被外媒《富比士》(Forbes)指出,一直在秘密利用其豐富的水力資源,投入比特幣挖礦事業。
在兩週前,該內陸小國剛被《富比士》發現,其政府在近幾年來一直透過主權投資(Sovereign Investment)機構Druk Holding & Investments(以下簡稱Druk),進行大規模加密貨幣的投資買賣,但對外始終保密。
直到加密借貸平台BlockFi、Celsius 向美國法院進行破產申請的法庭文件被公開後,作為客戶之一的Druk也在披露資料內,不丹王國對加密貨幣的佈局才被世人注意。
然而,不丹王國從未正式對外宣布其主權投資機構對外的任何投資,該國對於加密貨幣的態度也尚不明朗,加密貨幣對該國經濟的影響程度、以及是否在該國現代化的進程扮演重要角色等問題更是懸而未解。
這個過去以水力發電及觀光事業為主的神秘小國,疫情後一度陷入經濟危機。不丹政府是否正試圖透過加密貨幣,尋求新的經濟出路?
📍邀請您加入Web3+ Line社群,持續關注最重要的網路變革
👉 https://lin.ee/kItnyTh
危機:疫情、全球通膨,不丹外匯存底拉警報
過去一直以觀光業為主要外匯收入來源的不丹,自2020年起受到疫情衝擊,超過5萬名觀光產業從業人員生計陷入危機,也嚴重影響該國外匯存底。
據官方統計,2019年赴不丹旅遊的觀光人數,共計31萬5599人,為該國帶來約2.25億美元的收入;然而,2020年,僅有2萬8000人前往不丹, 觀光收入暴跌91% ,全年收入僅1,900萬美元。
隨著美元走強、印度盧比(Indian Rupee)貶值,與印度盧比掛鉤的不丹貨幣努爾特魯姆(藏語:ngultrum),也跟著走貶,讓物資進口成本上漲;再加上烏俄戰爭擾亂全球供應鏈,位於供應鏈末端的不丹也深受其害,國內嚴重通貨膨脹,進一步削弱當地民眾的購買力。
不丹皇家金融管理局(Royal Monetary Authority of Bhutan)資料顯示,截至前(2021)年底,該國外匯存底已自2021年4月的14.6億美元,縮減為9.7億美元;外債總額則從疫情爆發前的27億美元,增加至32億美元。
根據不丹憲法,國家需維持12個月進口必需物資所需的外匯存底,去(2022)年中被爆出外匯存底僅可供 14 個月進口所需。
嚴峻的財務狀況,使不丹迫切地於去年(2022)九月重新開啟國門,並將永續發展費用由過去每人每日收取的65美元,調漲至200美元、每人每日觀光行程費用約200至250美元不等。在過去,不丹一直都是消費最高的觀光國家之一,疫情後更是集中火力鎖定高端旅遊市場,期待觀光業復甦能搶救國家經濟。
但在觀光產業完全停擺的疫情中,水力發電帶來的收入遠不足供應國家開銷。外界推測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丹開始尋找其他能藉由水力發電帶來的新收益,並試著在加密貨幣世界裡探索機會。
比特幣5,000美元進場,挖礦設備成為不丹進口貨物大宗
在外媒《富比士》報導不丹一直在秘密進行挖礦事業後,不丹政府終於在幾天後正式承認,並表示約在比特幣幣價在5,000美元左右時進場,從挖礦得到的收益,目前都重新投入挖礦所需的電力及挖礦設備的硬體購置。
此外,不丹政府也積極地與美國比特幣挖礦上市公司Bitdeer(比特小鹿)協商合作。該上市公司在上(4)月向投資人表示,與不丹政府達成協議,將在本季動土比特幣挖礦數據中心,該中心預計可提供100兆瓦(MW)的電力進行運算。
5月3日,該公司在官方推特上宣布,與不丹政府達成合作, 成功向國際社會募得5億美元的資金,新的數據公司將使用不丹豐沛的水力資源,達到「100%零碳排」挖礦。
進口海關數據,也暗示了目前不丹比特幣挖礦事業的規模。身為內陸國的不丹,在過去進口貨物大宗主要以石油、鋼鐵、及米為主,然而在2021及2022年, 根據不丹財政部數據,「中央處理器(CPU)」及電腦晶片一躍成為最大宗進口貨物。
2021年,不丹總共進口了5,100萬美元的挖礦設備;至2022年,該數字成長至1.42億美元,佔了該國當年進口總額十分之一,約為政府公布全年財政預算的15%。 《富比士》照進口設備進行估算,不丹目前的礦場可能已有數個足球場大小。
但不丹政府願意揭露的資訊仍少之又少。目前對於該國是何時進場、挖礦中心的詳細位置、規模大小及目前獲利情況仍保密到家。外界依照僅有的資訊推測,不丹最有可能進場的時間為2020年,除了疫情刺激外,幣價也與提供的資訊吻合,此外,該年不丹政府也進口了約110萬美元的晶片,極有可能是在試水溫。
不丹政府被披露,一直秘密佈局加密貨幣
在過去兩年,不丹總共進口了約1.93億美元等值的挖礦設備,不少市場觀察人員認為,進口設備的費用對所剩無幾的外匯存底施加了莫大壓力。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減少外匯消耗,不丹政府剛在去(2022)年6月宣布禁止進口除了工業、農用、觀光發展用的其他所有車輛。
此外,該內陸小國也在兩週前被《富比士》報導,其政府在近幾年來一直透過主權投資(Sovereign Investment)機構Druk Holding & Investments(以下簡稱Druk),進行大規模加密貨幣投資買賣。
Druk於2007年 ,在不丹國王的皇家特許下成立,旨在保護國家財富、為維護國家股東——「不丹人民」的長期利益而努力。雖然該機構對外宣稱為主權財富基金,但運作方式更像是國有企業,掌管著 29 億美元資產,並管理21間國有企業。
今年3月,宣布破產的加密借貸平台BlockFi 對Druk 提起訴訟,指控該機構拖欠貸款,金額高達3千萬美元。對此,Druk執行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與BlockFi的爭議事件已被解決,Druk及BlockFi,均沒有針對此事更進一步說明。
此外,另一間倒閉的加密借貸平台Celsius,去(2022)年10月在法院要求下公佈了其長達14,000頁的客戶名單,Druk也被媒體發現出現在該名單中,以「Druk項目基金」的名義開設帳戶。
在Celsius披露的資訊中顯示,在該(2022)年4到6月期間,Druk存入6,500萬美元、並提出約1,800萬美元等值的數位資產,包含比特幣、以太幣、穩定幣及其他加密貨幣等。Druk同樣拒絕回答該筆資金的來源及用途。
外界對不丹政府的行為感到憂心
不丹處於多山的環境,靠著冰河融水及高低差生產電力,具有豐富的水力資源,並有能力每年出口70%的電力給鄰近大國印度。 便宜的電力對於比特幣挖礦公司而言具有極大優勢 ,代表得以用更便宜的成本取得比特幣,因此分析師認為,不丹政府跟其他機構試圖在該國開啟挖礦事業並不意外。
不過,在冬天乾季時,常因河川水量減少,不丹反而需要向印度買回電力。在這些時節,礦工反而可能因電力不足停產而造成損失。
一名知悉不丹高層的消息來源向《富比士》透露,不丹政府主要因為疫情嚴重影響該國經濟,才試圖在加幣貨幣世界探索解方。
然而,不丹政府對於加密貨幣產業佈局所採取的秘密態度,卻不少前政府要員感到憂心。無論是投資加密貨幣、或是進行比特幣挖礦,不丹政府對其人民以及國際夥伴都三緘其口,外界無從得知投資規模大小、損益情形,因此也難以評斷該國經濟在加密貨幣市場的風險暴露程度。
相較於其他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為降低風險,仍多以持有加密貨幣公司股票為主。相較之下,Druk 投入數千萬美元、直接持有加密貨幣的行為十分令人玩味,也是首家被外界披露直皆持有加密貨幣的主權財富基金。
資料來源:Deutsche Welle、Forbes、Forbes、BeInCrypto、Decrypt
核稿編輯:高敬原、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