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直擊】Google為什麼慢人一步?皮蔡解答4大「靈魂拷問」:AI不是比賽,要把事情做對

Google I/O結束後,包括執行長皮蔡在內的四位高層領導人,回應全球媒體關於AI發展相關的問題,《數位時代》直擊現場,內容亮點帶你一次看。

Google於5/10舉辦的I/O大會結束後,和AI相關的部門領導者罕見齊聚一堂,用一小時的時間回答全球記者的問題。

與會者包括Google暨Alphabet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Google搜尋副總裁暨總經理伊莉莎白‧瑞德(Elizabeth Reid)、Google Cloud執行長湯瑪斯‧庫里安(Thomas Kurian)、以及Google研究、科技和社會部門資深副總裁詹姆士‧曼伊卡(James Manyika),都是領導AI開發的重要角色。

Google IO PICHAI
從左到右為:負責主持的 Google 全球溝通與公共事務部副總裁林勵雯(Lily Lin)、Google暨Alphabet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搜尋副總裁暨總經理伊莉莎白‧瑞德(Elizabeth Reid)、Google Cloud執行長湯瑪斯‧庫里安、以及研究、科技和社會部門資深副總裁詹姆士‧曼伊卡(James Manyika)。
圖/ 隋昱嬋攝影

現場提出的問題包含Google對AI帶來的威脅,以及未來發展的想法,四位長官知無不言,但始終強調Google今年溝通的重要論點:「大膽且負責任的AI」(Bold and responsible AI),皮蔡更直言,AI對Google來說並不是一場競賽,如何把事情做對、避免造成不良的後果,是現在最重要的任務

為何Google推進AI動作慢?皮蔡:為了把事情做對

Google在AI領域面臨微軟等強勁對手的挑戰,不少評論都表示Google是被自己的道德標準綁住了手腳,就連被稱為AI教父的傑佛瑞‧辛頓(Geoffrey Hinton)在離開Google後都直言:「Google一直以來都扮演著合適管家的角色,避免在危險的AI上發布太突破性的應用。」

現場就有記者對此提問,AI是否是Google第一次想在研發速度上「慢一點」的一項技術?

Sundar Pichai
至少代表Google,我們並不想把AI視為一場競賽,我們唯一考慮的比賽就是把它「做對」。

皮蔡強調,AI確實是Google要致力於大膽創新的技術,但因為知道這項技術對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Google是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情,開發人員一直都告訴自己要負責任地把它做好,因為人們可能會在非常重要的時刻使用搜尋功能,例如尋找小朋友的用藥、醫療處置方法等等,因此絕對不可以出差錯。

例如這次Google在大會中推出的AI相關新功能,目前都尚未開放給所有人使用,而是先用實驗性的Lab專案來進行,僅開放登記排隊的用戶進去試用,並提出回饋,協助後續調校,「就是為了確保在把它交給數百萬人之前,我們已經先做對了」

Google IO PICHAI
Google 執行長皮蔡強調,較慢推出產品的原因是希望內容不要出任何差錯。
圖/ 隋昱嬋攝影

對手緊追在後,對自家模型有很大信心

Google被微軟和OpenAI等對手緊咬,但其實現在最熱門的ChatGPT中,就採用了Google大型語言模型技術Transformer,甚至GPT中的「T」就源自於此。有記者辛辣提問,Google是否後悔讓Transformer成為開源技術?

皮蔡表示,當初建構Transformer是為了讓翻譯這項工作變得更好,Google也一直都認為最先進的技術要和世界一起分享,並推動整體進步,「如果沒有其他人提供的的開源技術,我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因此皮蔡認為OpenAI利用Transformer建構技術並崛起,是一場「自然的生命週期」,Google本身對於推動AI發展有所助益,是相當自豪的。

Sundar Pichai
我認為隨著時間推移,Google會大放異彩的領域是「把AI的力量帶給其他人」。

同時皮蔡也強調,不相信包括Google在內的任何公司會「稱霸」AI領域,因為AI這項技術太深遠,橫跨的範圍也太廣,「這像是在說,有一家公司會成為世界上所有行業中都最成功的公司,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不可行,也不對。」很多新創也在其中扮演創新重要角色,因此這將會是充滿活力的生態系,而非被一家公司統領的產業。

至於外界認為,Google搜尋功能導入AI的速度會比Bing更慢,是因為搜尋的營收、毛利會受到影響,對此皮蔡笑著指出,搜尋在這麼多年的歷史中,其實經歷過很多類似的重要時刻,「我記得當移動裝置出現的時候,人們就已經問過一樣的問題。」

當時很多人質疑,用手機就可以下載、使用應用程式的新世界,還會有人使用搜尋引擎嗎?這種入口網站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皮蔡認為,Google在搜尋中的信念一直是「了解用戶正在嘗試做什麼」,並以此為目標做對的事情,這項信念一直很堅定地引導Google搜尋度過這些時刻,也是所有新功能生長出來的核心,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

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google search_245047444.jpg
皮蔡表示,搜尋功能不會因為營收或毛利考量減緩AI研發速度。
圖/ Twinsterphoto via Shutterstock

Google Cloud執行長湯瑪斯‧庫里安也強調Google目前的優勢,從企業客戶的回饋中,模型的品質、安全性,以及給予客戶自己調校模型的靈活度,乃至於成本,都獲得客戶非常非常高的評價,模型的性能等等以及接受率非常非常高。「尤其我們最新推出的程式生成功能,測試中的客戶都指出是優於市場上其他產品的。」

模型的精準度,甚至讓醫療級的內容成為可行的發展,本次推出Med-PaLM2功能,就為醫學界展現生成式AI的可能性。「如果你作為醫生,在搜索遺傳學數據庫時,若系統生成一個不存在的基因,顯然會讓醫生不相信這些內容。」因此Google強調這些工具能夠具備紮實的能力基礎,是花了多年才完成的任務,因此仍對未來充滿信心。

google io thomas and james
Google Cloud執行長湯瑪斯‧庫里安(右)認為Google AI模型的品質深受大型企業客戶肯定。
圖/ 隋昱嬋攝影

AI取代工作?新機會也會隨之而來

身為AI發展的巨頭,AI取代工作、造成社會變化的疑慮,也成為其中一項重點問題攻防。

深耕AI和經濟交叉領域的詹姆士‧曼伊卡指出,AI勢必會取代很多職業,但同時也增加了更多嶄新的工作機會,「回到1995年,當時也不存在網頁設計師這樣的工作。」同理,未來「AI指令設計師」這種不存在的職業將會出現,種類會隨著發生變化,所以Google的任務是,如何幫助所有人適應這樣的新世界。正致力於提供工具,讓人們更輕易的接觸新科技。

新產品解密:搜尋新考驗、Bard為何推進日韓?

關於這次發布的新產品,本次也深入解答不少疑問。首先是這次非常重點的搜尋新功能「Snapshot」,會把搜尋的資料形成一段統整內容,列在畫面最上方,但這改變了Google提供訊息的方式,過去只是提供一段路徑給用戶,如果內容有錯誤,Google本身其實並不需要為此負責,但現在Google也成為搜尋內容的創建者,這些Snapshot的內容是Google軟體編寫出來的文本,可能讓Google面臨全新的考驗,甚至司法問題

GOOGLE AI 搜尋功能
Google本次大會推出的搜尋功能「Snapshot」,會將搜尋結果用文本方式整理並呈現在最上方。
圖/ Google

對此,領導搜尋部門的伊莉莎白‧瑞德指出,團隊用多種層面,一層層考核內容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首先是搜尋模型建立的階段,很早就已經訓練它根據訊息進行查證,如果沒辦法查證,就乾脆不顯示在頁面上。

第二層是一套基礎保護措施,尤其是針對安全、有害內容相關的訊息,例如當有人搜尋「三歲兒童的止痛藥劑量」,這類安全有關的問題,Google搜尋會判定不該直接給出一種回應結果,因為出錯的風險太高,因此回應只會直接列出網路搜尋結果,讓用戶自己比對來源查找,「我們不會隨意給出自以為是的回應,如果沒有幫助的內容,那乾脆就不要顯示出來。」

最後一層就是提供每一行回應的來源連結,讓用戶可以點進去自己深入研究,並仔細檢查,做最後一層的事實查核。

伊莉莎白指出,這些內容都還在實驗室(Lab)中測試,測試者會對回應提供贊成、反對的回饋,Google都會很努力接收這些內容,持續調整。「我們確實在努力採取很多措施,希望盡量減少危害,並在我們大規模推出之前變得更好。」

google bard.jpeg
Google Bard這次也是焦點產品之一。

另一項引起非常多人好奇的是,Bard提供的語言選擇如此之少,這次居然只開放日語和韓語,而非中文、西班牙文、印度文等人口數眾多的語言,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皮蔡指出,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和英語體系截然不同,開放這場測試可以幫助Bard更擴張延伸,推動Bard做一些和英語截然不同的事情,

加上韓國、日本是採用新技術很前沿的地區,以行動裝置為例,「日韓在這塊領域遙遙領先西方世界。」例如皮蔡本身印象深刻的是,1999年到日本時,看到計程車司機有三台手機,在餐廳也看到有人在餐桌對面互相傳簡訊。因此這些在新技術應用非常領先的市場,會對Bard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價值。

延伸閱讀:Google一雪前恥,端「AI版搜尋引擎」,簡報、試算表、Cloud也導入!Bard更大進化

「大哥沒有輸」,Google野心勃勃迎向下一個25年

在I/O大會中,Google一口氣推出25項建構在AI之上的新產品,證明已經儲備好力量準備爆發,也獲得投資人的信服,會後Google股票連續兩天大漲,一度追高到117.92美元的日高紀錄。

在這次的問答中,Google高層一致觀點是「Google沒有輸」,在模型的品質上保持領先,甚至連醫療級的應用都有自信推出,強調會步伐較慢是因為致力於更負責任、正確的內容,避免AI這項技術被不當使用,成為傷害性的武器。

對今年25周年的期許,皮蔡指出,讓AI對每個人都有幫助是Google下一個25年最野心勃勃的願景。如何在層層規範下實現大膽創新,將是巨頭接下來最艱鉅的任務。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Google I/O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