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脫口秀,衝擊40億人民幣估值? 一篇看懂「笑果」事件來龍去脈
一場脫口秀,衝擊40億人民幣估值? 一篇看懂「笑果」事件來龍去脈

曾經因為吐槽股市,一度影響上市公司股價,甚至製造出「脫口秀概念股」的脫口秀演員李昊石(HOUSE),又因為一個「問題段子」引發了軒然大波。

笑果文化發生什麼事了?

5月17日,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經查實,發現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及其演員李昊石肆意篡改演出申報內容,在5月13日下午、晚上連續兩場「笑果脫口秀」演出中,出現嚴重侮辱人民軍隊的情節,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依據相關規定,執法總隊決定沒收笑果文化違法所得132.54萬元(人民幣,以下同)、罰款1335.38萬元;北京市文旅局決定,將無限期暫停涉事公司在北京所有演出活動。而這家公司,5月才剛剛獲得在北京的營業性演出許可。

文旅北京
圖/ 網易科技

同日,上海市文娛領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文旅局也第一時間約談、嚴厲訓誡了笑果文化負責人,從即日起暫停在上海全部演出。

對此,笑果文化回應稱,將即刻解除HOUSE勞動合同和藝人經紀合約;對公司高管和相關業務團隊分別進行留職察看、降薪等處分;並將立即對全國各地所屬線下演出業務進行全面整頓,建立管控風險的長效機制。

目前,笑果小程序演出日曆以及「必看熱搶」欄目已被全部清空。微博上來自上海、瀋陽、鄭州、武漢等多地的網友反映,已經收到了笑果脫口秀演出的退票通知。而HOUSE的個人微博,則已被禁言。

微博
圖/ 網易科技

笑果「藥丸」,這是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作為國內目前脫口秀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公司,笑果文化在綜藝節目的助推下,不僅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這門小眾文化,更間接帶動脫口秀線下演出走向繁榮,甚至是帶來了資本的關注。

但與此同時,這也並非笑果第一次「翻車」。當野蠻生長的脫口秀內容一次次與受眾的價值觀甚至是底線發生碰撞,這門「冒犯的藝術」又將走向何方?

脫口秀上調侃解放軍——只求「笑果」,不計後果?

時至今日,不少中國股民可能都對600759(ST洲際)這個代碼記憶猶新。去年的《脫口秀大會5》中,HOUSE吐槽自己被600759「割韭菜」的經歷曾為節目帶來了開播之後的最高熱度。 ST洲際一度漲停,節目中的股票代碼後來被消音,畫面右側還加上了「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標語。

「散戶膜拜我,機構針對我,證監會調查我。」這原本只是HOUSE段子中的一句調侃,未成想距節目播出八個月後的一場演出,真的為自己招致了監管的調查。

5月13日,笑果文化的城市漫遊脫口秀專場在北京亮馬橋世紀劇院如期舉行,演出除了HOUSE,還有豆豆、小北等其他笑果的知名演員。

然而演出後,卻有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直言:「有個段子引起了我的不適」、「如果這個梗是無意的,那我勸你們下次刪掉。如果這個梗是故意的,那我覺得你們作死」、「你們這個破梗侮辱了人民子弟兵」。

微博
圖/ 網易科技

笑果被罰千萬人民幣、HOUSE停止演藝工作⋯⋯但其實不是第一次翻車

很快,這場演出就引起了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的注意。在相關處罰措施出台前,HOUSE本人和笑果官方都曾進行公開道歉,笑果還在聲明中表示,已經無限期停止HOUSE後續一切演藝工作,但已經於事無補。

另據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旗下“極目新聞”,有自稱笑果文化編劇的工作人員表示,HOUSE的爭議言論是臨時添加的內容,通常演員表演的內容公司都會審批,也會向相關部門報備。他認為,結合上下文來看,演員當時是說嗨了,是無心之言。

事到如今,這個段子到底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安排已經無從知曉。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笑果第一次“翻車”了。

2020年,剛剛獲得《脫口秀大會》第二季大王的卡姆就被曝出吸毒,與其一同吸食的朋友還包括笑果旗下的李國慶和陳揚;2021年,笑果的創始人之一李誕因為在一條廣告中,將“躺贏職場”與女性內衣關聯,被指“物化歧視女性”,被有關部門罰款20萬元;今年2月,笑果旗下藝人孟川又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平台禁言。三年時間,笑果已有6人被罰。

笑果估值超過40億人民幣,騰訊、南山資金平均在股東之列

被輿論置於風口浪尖的笑果文化,成立於2014年5月,出品過《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週六夜現場》、《冒犯家族》、《超級故事會》等綜藝節目,旗下擁有李誕、程璐、王建國、龐博、呼蘭、楊笠、王勉等脫口秀演員和編劇。

愛企查顯示,當前笑果文化法定代表人及實控人均為葉烽,為資深節目製作人,曾任湖南衛視《明星學院》負責人、東方衛視《加油!好男兒》製作人、東方衛視《今晚80後脫口秀》總導演等,後選擇創立了笑果文化,目前持股31.57%。而觀眾所熟悉的另一笑果文化代表演員李誕(本名李瑞超),則以4.58%的持股並列第7大股東席位。

愛企查
圖/ 網易科技

在脫口秀領域,笑果文化不僅是國內廠牌中的絕對王者,更是被多家資本青睞的當紅炸子雞。

而這一切均起源於7年前的《吐槽大會》。 2016年7月,《吐槽大會》開始試水,遭下架後於次年1月重新上線。最終,該節目憑藉幽默犀利的風格,第一季收穫超14.5億次播放,單期播放量最高達2.1億次,成為當年現象級綜藝爆款,笑果文化因此一炮而紅。

萬達集團董事長之子、普思資本創始人王思聰也曾感慨:“這是年輕人喜歡的喜劇表現形態,也是我看好的喜劇消費升級的方向。”

正如王思聰所言,笑果的吸金能力在走紅後與日俱增。

2018年,遊族網絡(002174.SZ)曾以600萬元轉讓笑果1%股權,當時的公告披露,笑果文化2017年營業收入1.82億元,利潤1707萬元。

而截至2022年10月,笑果文化年內包括常規的城市漫遊等演出場次達719場,觀眾人數超過20萬人次。據喜劇聯盒小程序,笑果脫口秀門票達到280元-880元/張。簡單計算不難得出,2022年前十個月,笑果僅靠門票實現收入最低也有5600萬元,而這還是疫情反复背景下的數據。需要注意的是,線下演出只佔笑果收入的兩成左右。

在此背景下,包括王思聰在內,眾多投資機構都對笑果文化給予了真金白銀的支持,而笑果的估值也一路水漲船高。 2016年,笑果文化獲得遊族網絡和王思聰普思資本的數千萬元投資。根據遊族網絡2016年財報測算,笑果文化彼時估值約為1.42億元。不過,4年後,當初投資笑果的遊族網絡董事長林奇卻被毒殺了。

而《吐槽大會》第一季爆火後,笑果文化趁熱打鐵,於2017年4月、5月相繼完成A輪融資、A+輪融資,天圖投資、CMC資本、南山資本、華人文化和澤時投資等均在投資方之列,公司估值也漲至約12億元。此後幾年,笑果文化不僅進行多次融資,還吸引騰訊入股,2021年3月,最後一次戰略融資完成後,笑果文化估值已經超過40億元。

而有了資本加持後,笑果文化的商業版圖也在擴大,其於2017年-2022年新對外投資8家公司,涉及演出經紀、品牌管理、信息技術服務、影視劇本創作、營銷策劃等多個領域,但目前其中6家已經註銷。

此外,笑果旗下的笑果演藝集團,也通過直接、間接持股,共對外實控包括無憂喜劇、笑億廣告、笑友文化在內的10家企業。

笑果演藝集團成立於2016年,註冊資本3.8億元,早期由笑果文化和郭凌虹共同持股,2021年11月發生股東變更,被香港註冊企業Fun factory (HK) Limited拿下,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也為葉烽。

對此,有業內人士曾猜測,笑果演藝集團的下一步計劃或將為登陸資本市場。

笑果規模不斷擴大,身為笑果文化明星股東的李誕,也在充分挖掘自身商業價值。除在笑果關聯公司出現外,他還成立或參股上海梨蛋文化傳播工作室、上海燦笙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上海樂寫貿易有限公司、杭州黑尾服飾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

不過,隨著2021年,他和前妻陳典婚姻走到盡頭,上述部分企業也隨之註銷。目前李誕參股的企業僅剩4家存續,其中2家為笑果關聯公司。

 笑口脫口秀
圖/ 網易科技

2021年11月,李誕本人曾在接受鳳凰網財經《封面》專訪時形容,(脫口秀)最開始的時候其實就是在一個“無人區”裡面摸索道路,也不知道該學誰、模仿誰,沒有一個可以讓你參考的對象。所以要自己試圖在這個“無人區”裡建立起一個標準來,然後做到一件事情挺難的。李誕表示,(他)可能運氣好,出發得早一點,早摸了一些。

而一路走來,因李誕與笑果文化一直深度綁定,所以從李誕的經歷或也可窺見笑果文化發展的心路歷程。

事實上,在歷史洪流中,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可能會催生一些時代弄潮兒,他們享受到了市場紅利,引領了階段流行,成為同行學習效仿的對象。但與此同時,身為標杆的企業則更應該強化責任、守好底線,而也只有這樣,才能共同推動整個行業向著更加規範化、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回到笑果文化,不管股東李誕以及背後機構股東曾對公司寄予過怎樣的厚望,如今在「冒犯梗」引發血案的背景下,笑果文化基本也與資本市場無緣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網易科技

責任編輯:傅珮晴

(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