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COMPUTEX於5/30-6/2在南港展覽館展開!繼去年終於回歸實體後,今年規模更加盛大,聚焦高效運算、智慧應用、次世代通訊、超越現實、創新與新創、綠能永續等六大主題,提供全球創業先鋒產業知識碰撞與交流之平臺、創造更多技術革新的火花。
《數位時代》也將直擊,帶來第一手的現場觀察。
現金、人脈交流機會、專業顧問服務,是所有創業團隊夢寐以求的資源。
2023 InnoVEX新創競賽(InnoVEX Pitch Contest)在今(2日)宣布獎項得主。整場活動,由10組入圍決賽的團隊輪流上台自我介紹,再由美國加速器Alchemist Accelerator創辦人Ravi Belani、比利時創投imec.xpand合夥人Tom Vanhoutte、台灣工研院總經理瞿志豪、台灣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台灣加速器AppWorks協理陳敬旻等人擔任評審,就看「誰」最後能抱回獎項。
究竟,這屆的最大獎(Grand Prize,獎金3萬美元)由誰奪下?
有感AI發展將耗光所有能源,加拿大新創提出解方
來自加拿大的新創團隊Blumind拔得頭籌。這是一家成立於2020年、運用AI研發新型半導體晶片的公司,他們目前主要將技術應用在智慧醫療領域。
「如果AI繼續以爆炸性的速度成長,它將會在30年內消耗掉所有能源。」Blumind共同創辦人Niraj Mathur說道,這正是他們渴望解決的問題,「我們目前正在建構一種新型態的半導體晶片,這種晶片的體積很小,能夠在非常小的硬體設備中實現機器學習,而且它的類比架構可以減少100~1,000倍的耗能,對永續環境非常重要。」
Niraj Mathur也指出,作為一家新創團隊,如果想要成功發展半導體晶片,前提是獲得足夠的資源。所幸,Blumind團隊最近剛剛獲得加拿大新創加速器Venture Lab的「硬體催化劑行動」(Hardware Catalyst Initiative)支持,不僅拿到國家級的實驗室設備,也擁有合適的研發人才。
此次來台,Niraj Mathur表示期待與當地的半導體生態圈交流,「目標以台灣為出發點,未來進軍亞洲市場。」
創投們還關注哪些項目?
其他9家入圍決賽的新創團隊,分別是:
1. Asiabots:總部在香港,是一家專注研究語音AI技術、研發智能客服產品的公司,讓企業可以透過人性化的聲音與用戶對話,為用戶提供即時且易操作的服務。Asiabots接下來的計畫是往東南亞地區發展,比如台灣、新加坡等地。
2. 貝爾克斯生技公司:從台灣工研院生醫所衍生出來的創業團隊,在2016年3月註冊成立,他們以開發植物新藥治療病毒感染疾病、實體腫瘤、老化相關慢性病相關為主要目標。貝爾克斯團隊表示,自家研發的新藥在台灣地區已經完成第一階段試驗,目前正籌集700萬美元的資金,計畫在今年完成第二階段進行試驗。
3. DEEPX:是一家研發邊緣AI技術與晶片的韓國新創公司,目標為所有物聯網(IoT)產業導入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4. HoneyBear’s(嘉正生物科技):創立於2021年的台灣生技新創團隊,主要研究抗體藥物複合體(是一種標靶治療藥品,antibody-drug conjugates),專門用來幫助患者治療某些難以應對的疾病,例如癌症和血液疾病。
5. KAICO:來自日本九州大學的新創團隊,從事蠶種繁育和研究,再運用這些蠶產出具有醫療作用的蛋白質,可用作開發人類/動物的藥物與疫苗。
6. Touché Solutions(原見精機):來自台灣,專注於開發人機協作觸覺感測產品——T-Skin(安全皮膚)。
7. Nearthlab:來自韓國的無人機葉片檢測團隊,至今已經檢測韓國境內50%左右的風力機組。不僅如此,台灣海洋風場在2020年首次進行無人機葉片巡檢,就是由這家韓國新創執行。
8. Ranictek(繁晶科技):是一間台灣的IC設計團隊,成立於2022年11月,目前主要研發產品是5G/6G基地台晶片與衛星通訊晶片。
9. Smart Tag:成立於2020年的台灣團隊,瞄準企業數位轉型高成本的痛點,開發得以貼在任何表面上的智慧貼紙,讓客戶無需停工便能監測生產線。當機器運作時,智慧貼紙上的感測器便能蒐集機器的數據,待傳回後台後,由 Smart Tag以數據模型進行分析,讓企業不需要投入高預算購買全自動機器或導入數據系統,便能無痛升級。
「入圍決賽的團隊產業類別,包括5G物聯網、AI大數據、健康照護與生物科技、製造技術等類別,這也代表了今年創投界有意投資新創的主要領域。」主辦單位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指出。
責任編輯:蘇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