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訪中3天靜悄悄,連推特都沒發!庫克也「沉默是金」,背後原因是什麼?
馬斯克訪中3天靜悄悄,連推特都沒發!庫克也「沉默是金」,背後原因是什麼?

馬斯克(Elon Musk)三天兩夜的中國行備受外界矚目,除了與多位重量級中國政府官員會面外,他罕見的低調態度也引發熱議,網友甚至戲謔猜測是不是因為他「不會翻牆」,因此在中國時無法使用推特、也不能發推文。

但對訪問中國三緘其口的除了馬斯克外,還有近日前往中國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 )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星巴克執行長納拉辛漢(Laxman Narasimhan)、高盛(Goldman Sachs)執行長蘇德巍(David Solomon)等一票知名美國企業高層,他們毫無例外皆採取「沉默是金」原則,並未過多在公開活動露面,也沒有大肆談論自己的訪中之旅。

最高原則:沉默是金,這些訪中執行長做了什麼?

馬斯克向來在公眾面前展現高調態度,不僅熱衷於在公開媒體露面,也是社交平台上的活躍分子。根據《彭博社》報導,截至5月30日凌晨,他在2023年的每一天都會發布推文(通常是一天數篇)。然而,自5月30日出發前往中國,到6月1日乘坐私人飛機返美期間,馬斯克的個人推特呈現一片靜默,完全沒有發表任何公開消息,直到6月2日離開中國後,他才發布一則視察特斯拉(Tesla)上海超級工廠,並和員工合影的推文。

馬斯克的訪中行一改往日高調作風,僅在返美後發布一則相關推特

在中國政府放寬防疫限制並重新開放邊境後,包含蘋果執行長庫克、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等人都曾先後訪中。《路透社》記者分析,這些高層們的共同態度就是「低調、沉默」,沒有大肆宣揚或談論自己的訪中之旅,主要行程也是和中國政府官員、商業夥伴、當地員工等人會面,與過去頻繁出現在公開活動或媒體面前的表現大相逕庭。

而曾在2020年上海Model 3交車儀式中興奮熱舞的馬斯克,這趟旅程也像是變了個人一般,於深夜低調前往視察,甚至沒有邀請任何媒體一同參觀工廠。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今年3月底曾低調前往中國,相關消息指出,他在和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面過程中,雙方就蘋果在中國的產業及供應鏈穩定問題進行探討;此外,他還出席了今年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hina Development Forum),表示很高興睽違四年再度來到中國,並在過去的三十年間見證「蘋果和中國的共同成長」。蘋果官方拒絕對庫克在中國的行程向媒體發表評論。

華爾街金融巨頭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在5月31日出席於上海舉辦的第19屆全球峰會,和數千名投資者展開閉門會議;並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面,上海政府表示希望摩根大通能發揮其國際影響力,以促進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投資。不過在接受福斯財經網(FOX Business)的採訪時,他迅速地轉移了和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敏感政治話題,並未談論太多細節。

摩根大通集團執行長戴蒙會見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
圖/ 人民網-上海頻道

在找出企業利益和國家安全平衡點前,唯一方法:謹慎行事

一位不具名商貿協會的成員表示,中美政治和貿易的緊張局勢已經達到數十年來最緊繃的狀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更加關注國家安全議題,許多外資企業不確定會不會在不知情狀態下,違反相關規定,因此行事越發低調謹慎。

「他們像是會低著頭、享用私人午餐,同時默默和當地人打聽消息。」根據加中貿易理事會(Canada China Business Council)常務董事Noah Fraser的說法,這些來訪的企業高層不再積極尋求新的商業機會,而是專注於維持現有關係,減少出席大型媒體活動、公開晚宴或演講等。

中美貿易戰.jpg
中美緊張情勢加劇,許多知名企業都擔憂受到連帶波及,因此更加謹慎處理兩國關係
圖/ 好奇心日報

另一位在中國發展業務的美國貿易協會負責人則表示,在前往中國前,企業執行長們因為擔憂中國政府擴大反間諜法,而導致受到連帶影響,甚至會向專業人士諮詢如何和中國官員打交道,以及如何在公開採訪中應對可能會引發爭議的話題。同時,過多和媒體談論相關細節以及發表意見並不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因為可能會遭到斷章取義或過度發酵,帶來風險和負面輿論,所以他們在處理中美經貿關係時,會盡可能維持慎重態度。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China Strategies Group的總裁Christopher Johnson認為,想要在中國獲得良好發展的企業,必須對該國市場展現出堅定承諾;與此同時,更為困難的是,他們不能引起美國政府的關注和警覺,要避免牽涉到對美國國家安全或其他政治利益構成威脅的行動。

因此,對於這些企業家而言,在尚未找出自身利益和國際情勢的平衡點之前,維持低調謹慎的態度來處理兩國關係是較為穩妥的選擇。

延伸閱讀:馬斯克訪中重點解析:穩定特斯拉上海廠擴建?提升北京形象?揭秘三天行程

資料來源:ReutersCNNBloombergCNBCFoxBusinessMITTechnologyReview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多問一點,離健康更近一些!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陪你找回身體的聲音

健康知識普及,卻未讓選擇變得容易。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與建議,加上網路上碎片化、標準不一的資訊,反而讓判斷成本提高,許多人因此在起步階段就裹足不前。

「很多人其實想掌握健康,卻在資訊洪流中忘了相信自己身體的感受。」VITABOX® 營養師溜溜觀察,當選擇焦慮與資訊混亂成為常態,人們反而忽略了最簡單的事——傾聽身體的聲音。VITABOX® 因此在 LINE 推出 「AI 健康配速員」,透過對話幫助消費者重新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從內在需求出發,打造簡單好上路的保健起點。

VITABOX® 「AI 健康配速員」,開啟健康對話第一步

「大眾常見的保健問題其實高度重複,但過去客服量能有限,我們常常得讓客戶等上兩三天才回覆。現在有了 AI,能即時解答基礎問題,營養師則可專注處理較複雜的個案。」溜溜說明,VITABOX®「AI 健康配速員」是一套全年無休的對話系統,平均每日處理超過 600 筆提問,其中約 90% 可由 AI 即時解決,僅有 10% 需轉由真人營養師接手。常見問題如「孕婦能吃哪些益生菌?」或「睡不好該補什麼?」等,AI 均能提供清楚、專業的建議。

若遇到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問題,則可透過機器人自動回應+AI+營養師的分層機制,轉接給真人營養師進行後續諮詢,有效縮短等待回覆的時間,也提升整體使用體驗。「我們不是單純導入 AI,而是選擇用 AI 互動來實現我們相信的一種陪伴方式,讓對身體的好奇與理解,不必等待。」

VITABOX
VITABOX® 營養師溜溜表示,「我們希望 AI 不只是回答問題,而是陪伴每個人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需求。」
圖/ 數位時代

啟用方式也極為簡單,加入 VITABOX® 的 LINE 官方帳號即可一鍵啟動。系統會先詢問性別、年齡等基本資訊;若使用者無法清楚描述問題,AI 也能進一步拋出問題、比對歷史紀錄,或透過選擇題的方式,引導釐清隱性需求與個人目標。

「像是近期討論度較高的 NMN,不少人打成 NNN、MNM,所以我們也特別訓練 AI 的語意理解與錯字判讀能力,能親切引導確認:『請問你是想問 NMN 嗎?』即使輸入有誤,也能繼續獲得正確資訊,讓使用者感受到 AI 的理解與體貼。」溜溜指出,AI 的價值不只解答問題,還要能夠預判可能的模糊與錯誤,比使用者先想一步,做到主動理解、精準回應。

整合知識圖譜,打造 AI 與營養師的雙軌協作

這套 AI 系統由大型語言模型(LLM)驅動,結合 VITABOX® 多年累積的產品資料、CRM 數據、真實客服對話、營養學與醫學期刊,建構出可持續學習的健康知識圖譜。不同於傳統「問一答一」的機制,AI 採用語境分層邏輯,先從作息與飲食習慣切入,層層推進至保健建議,再進一步提供產品推薦,並不直接導向消費,反而強化使用者信任與參與感。

「我們不是在打造冷冰冰的機器人,而是塑造一個有溫度的健康夥伴。」溜溜強調,VITABOX® 延續 Make it Simple 的核心精神與一貫的品牌語調,講究準確,也講究陪伴與信任。

VITABOX
有了「AI 健康配速員」多問一點,營養師也能專注處理較複雜或個人化程度高的專案。
圖/ 數位時代

為強化資訊安全與建議品質,AI 系統由營養師與產品團隊共同把關,建置完整的風險識別與回應邊界。當提問涉及藥物、疾病診斷等超出 AI 處理範疇時,系統即自動提醒使用者就醫或真人諮詢,避免誤導。

為了讓整體設計貼近使用者,VITABOX® 將 AI 健康配速員直接整合在 LINE 平台上,無需額外下載 App 或開啟網站。「我們並不改變使用者的習慣,而是在他們最自在的地方,陪伴他們開始健康對話。」

「AI 健康配速員」於 2024 年九月正式上線,初期封測滿意度不到五成,經三個月優化調整後,2025 年第一季提升至 98.7%。溜溜分享:「我們收到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戶回饋,有顧客表示被『一秒就收到回覆』嚇到,覺得回覆既『精準』又『貼心』;也有顧客雖然猜到是機器人,卻仍感謝 AI 的『悉心回應』,甚至有人說:『你們的服務系統真的很好,跟真人營養師一樣厲害!』這些回饋顯示,AI 的回覆品質已能與真人營養師無縫銜接,讓顧客在體驗上幾乎沒有落差。」

最令人驚喜的,是品牌導入 AI 後,整體轉換率提升了 13%。「原本只是想減輕客服壓力、解決顧客的問題,沒想到竟然也助攻銷售轉換,真的是意料之外!」

愈簡單、愈不容易,VITABOX® 的選擇與堅持

AI 強大而即時,那還需要營養師嗎?溜溜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AI 是輔助,不是替代。它能處理多數標準問題,但人與人之間的細膩互動與臨床判斷,是 AI 做不到的。」她舉例,曾有使用者一開始以為是退化性問題,後來經過營養師協助釐清生活與補充習慣後,才發現另有可能的影響因素。這類交叉比對與個別化觀察,仍需仰賴營養師的經驗和引導。

因此,VITABOX® 保留「一鍵切換真人諮詢」的設計,當問題超出 AI 範圍,系統會即時轉由專業營養師接手。AI 專注於初步引導與問題分流,營養師則投入更具判斷力與價值的個案管理與產品研究。

VITABOX® 也是目前業界少數以 AI 提供「專業智能健康輔助」的品牌,跳脫傳統 FAQ chatbot,真正落實「以人為本」的對話設計。「健康的選擇,就是多問一點。多問一點,就能往健康的理想更靠近一點。」溜溜笑說,有了 AI,就不用擔心麻煩別人,什麼問題都能安心提問。「當營養師不用再回答重複問題,就能更聚焦在專案開發、營養規劃、檢測優化等工作。」

這樣的設計思維,也與一直以來的品牌理念相呼應。不上通路、不靠代言的 VITABOX®,始終專注於天然成分(A.A. Clean Label 無添加)、加乘配方(VITASYNERGY®)、安全驗證(SGS、BSI)與永續包裝(FSC 紙材、環保油墨)。從產品研發到服務設計,一以貫之地實踐「Make it Simple」的初衷。如今,「AI 健康配速員」更讓「今天開始享受健康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行動起點,把保健變簡單,也更容易開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