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睽違半世紀,大阪萬博會能成為關西產業復興、台日合作的新契機嗎?
【觀點】睽違半世紀,大阪萬博會能成為關西產業復興、台日合作的新契機嗎?

2025年4月,大阪地區將迎來第二次日本萬國博覽會(簡稱萬博會),距離1970年的大阪府吹田市萬博會,足足有55年之久。

不同於70年代的日本,彼時經濟增長旺盛;而即將到來的2025年大阪萬博會,承擔了多一些對外開放、促進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任。

然而,自今(2023)年4月,岸田文雄正式宣布萬博會以來,日本社會,尤其是展會預定地、關西重鎮之一的大阪,又有什麼變化?對台灣企業的機會又將從何而來?

筆者本次實際走訪大阪政府、會見萬博會籌備工作人員,以及關西大型企業,的確發現了許多新的變化。舉凡旅遊、金融、科技、國際化的區域型藍圖,乃至大阪萬博會的全球議題高度,都是創造商機的亮點。

當焦點再次回到西日本

關西地區從西元4世紀起,直到19世紀遷都東京,一直都是日本的商業、文化與政治中心,總面積比台灣略小,約為2.7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卻超過2,000萬人,是日本第二大經濟圈。除了大阪、京都二府,還由滋賀、奈良、和歌山、兵庫四縣組成。當地政府也自豪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一半以上來自關西。

身為關西核心區域之一的大阪,亦誕生了許多知名的國際大企業,如日清食品、日東電工、阪急阪神集團(合併東京的東寶集團)、伊藤忠商事、壽司郎;甚至知名的百年企業Mizuno、Panasonic、住友電工、大金工業、近畿鐵道集團與日本生命等。

尤有甚者,考量到市場規模,需要特地將西日本業務獨立出來進行營運的JR West、NTT West,總部也在大阪;大阪也有一個證交所,關西市場的重要性可見一斑。隔壁的京都,也是任天堂、京瓷集團的總部所在地。

限編輯使用Panasonic
Panasonic(松下電器)也來自關西。
圖/ Kobby Dagan via Shutterstock

本次的萬博會,對於許多關西與大阪的巨頭企業、中小企業到新創公司,自然是爭奪市場關注的好機會。某金融集團的關西策略部長在會議中開玩笑地說:「為什麼我們開會可以要求總部(東京)來聽?因為萬博會在我們這裡開啊!」

日本的三大mega bank(三菱日聯、三井住友與瑞穗銀行),已加強集團企業,串連關西的大學、研發機構,希望能夠投資新技術,加強自身對於萬博會貢獻的形象。根據創業資訊數據INITIAL公司調查,京阪神(京都、大阪、神戶)2022年的籌資金額已比上年增長33%,達514億日圓。

可以窺見,萬博會對外的商機初步可以歸納成幾點大方向:旅遊市場的復甦、科技運用與商業化,與加大新創公司在資本、經濟發展的角色。

萬博會出題,歡迎世界各國來解題

台灣新創計畫很流行「企業出題,新創解題」的合作模式。大阪的萬博會,在筆者看來,更像是一個全球規模的出題平台,徵求世界各國的解方。

根據與萬博會貿易中心提出的意見,這些問題,可分成「開展前」、「開展中」與「開展後」來思考;各個企業包含新創,都可能找到切入點。以開展前的宣傳期為例,日本旅遊市場的復甦,如何回到疫情前,便是重大需求。

大阪的旅遊局與會議展覽產業小組(Meeting、Incentive、Convention 與Exhibition,簡稱MICE ),已與各國的各大旅行社商討合作中。「這方面還沒有想到如何運用新科技。」對方人員私下透露。而資料顯示,會展期間的國際觀光客可達近3,000萬人次,商機無限。

在開展期間,則是容易優先被想到的部分。如由萬博會官方主導展會期間,採無現金支付政策,推出「EXPO 2025 Digital Wallet」,就是金融與消費體驗改革的重點。另外,因萬博會是在市區西側、人工建造的夢洲島舉行,330公頃的展區,其動線導覽、能源與電力配置的智慧化、數據化,也正如火如荼的籌備中。ANA則預告空中計程車eVTOL將在展會期間服務;日本新創公司SkyDrive也發布其飛行車的計畫。

當然,展覽終將結束。這些場館、設備與製造的垃圾,以及「短期且大量的遊客」散去後的空洞,是大阪更為關心的問題。一位在夢洲島旁邊,預計作為萬博會副場館工作的政府人員說道,官方正在積極洽談可循環的建築與工程材料,以及將人工島帶動成為可營運的商圈。

同時,如何避免二次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類似東京奧運的陰影,也是萬博會正在商討的大問題。於是,效法新加坡、結合日本首個賭場的國際會議場地、飯店等具有爭議的計畫,都在考慮範圍。屆時,新賭場、大阪影城與展覽中心INTEX Osaka,將會吸引每年破1500萬遊客。

身負關西地區創新大任的大阪城

大阪正在加速建設自身在國際上的創新形象,並透過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在各個區域推動新科技創新場域。大阪政府也新設立專責機構,加大引入國際資本。

以大阪府出資,與大阪市產業局旗下Osaka Innovation Hub(OIH)合作的Osaka Springboard,已一躍成為關西最大媒合外國新創與本地的平台,累積700多個會員企業,也獲得阪急阪神集團的支持;主攻英國、韓國與新加坡創投社群。而座落於萬博會場旁,由大阪市、軟銀與其他企業合資的5G實驗室Teqs,則定位在通信與物聯網新創的驗證與展示。

然而,關西與大阪,整體仍面臨新創服務國際人才短缺、資本市場競爭者眾的挑戰。筆者在到往大阪前,在銀座的一場早餐會上,被一位日本好友(東京人)叮嚀:「大阪還是不夠國際化,講英文沒有辦法合作的。」

另一位出身神戶的朋友抗議:「不能說這句話有錯,但你們東京不是很了解我們關西的人。」如果說進軍日本市場要用日文溝通,那到關西地區,可能比東京或橫濱等城市更需要日文人才,遑論還有關西腔與用字。

我雖贊同那位出身神戶的朋友所補充:「大阪跟神戶,以前就是跟亞洲通商最大的港口城市,做生意、國際交流,我們是很開放的。」但在東京、橫濱大城市競相爭取人才與資源,甚至台積電落戶的熊本的活躍程度與新聞聲量之下,關西地區並未提出受國際關注的焦點議題。

於是,大阪全域正快速積累資源。一位在證券退休,返鄉加入大阪府擔任「未來金融城市計畫」顧問的友人,表示正運用專業與人脈,協助創投、私募與家族基金,為萬博會招商產業,結合資本市場。大阪府還明確宣示培育3家獨角獸企業、300家新創,其中100家要來自大學的目標。而市政府則積極招攬來自歐洲、東南亞的新創服務業,補足人才缺口。

大阪世博會可能提出「台灣解決方案」嗎?

大阪的大街小巷,從西邊的夢洲與南港,回到心齋橋、難波、梅田市中心、天王寺與大阪城,都張貼著有紅藍色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的萬博會海報;街邊時不時傳來台灣遊客的說話聲。

儘管舉辦萬博會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卻也是大阪從政府到企業,吸引遊客、展示數百年來商業基礎的絕佳機會。而台灣在數位轉型、智慧製造,已經有許多新公司崛起。是不是有更多可以合作的契機呢?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延伸閱讀:【觀點】我在日本創業的日子!印章鞠躬、應酬文化⋯那些你該懂的「職場眉角」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