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宇航空(以下簡稱星宇)在30日召開興櫃後的第一場股東會,繼今年3月份的炒股風波、5月份的東京航班延誤導致旅客睡機場,挺過一連串危機後,董事長張國煒如今信心喊出:「最快在今年達到損益兩平。」
回顧星宇在2022年全年的營收表現,整體營收為新台幣33億6,213萬元,年增322.5%,實際稅後淨損為新台幣52億7,089萬元,基本每股損失3.47元。單看今年Q1的話,星宇轉虧為盈,總營收是新台幣43.58億元,獲利1.27億元,每股盈餘0.07元。
作為一家資歷年輕的航空公司,星宇還處在初期營運階段,他們計劃如何迎戰長榮、華航等老大哥?
張國煒:星宇沒有這麼多資源,Airbus、波音都覺得我們很不容易
「我們不像國內其他2大家航空公司有這麼多的資源,但在所有員工的努力下,可以做到這麼多的成果,基本上是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包括Airbus、波音等製造廠,他們對於星宇還能夠撐到現在,都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張國煒分享道。
自去年10月國境大門打開以後,所有航空公司都彷彿洗了一場三溫暖,「一下子沒有人(旅客)、一下子人全部都跑出來了。」張國煒坦言,解封後的觀光潮對星宇造成壓力,「我們沒有現有的人力,可以應付突然暴增的客人。這也造成前一陣子在媒體上有一些沒有處理好的事情,不過我覺得這都是一個過程,做不好,我們就是改進、把它做好就對了。」
星宇目標今年損益兩平,張國煒背靠三策略:
而針對實際策略,張國煒指出星宇在過去2、3年被疫情耽擱,但營運情況現在已經逐漸走向樂觀,「還沒有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不過現在看起來大概恢復了7成左右,現金流也比較算是沒有問題了。」
策略一:加快引進新機,擴大航網效益
整體看來,星宇接下來主要會採取3個策略:一是加快引進新機,以此降低營運成本、擴大航網效益。根據《致股東報告書》,星宇計畫於今年再交付3架A350-900新機,屆時機隊規模將達21架,分別是13架A321 neo窄體客機、4架A330-900neo及4架A350-900廣體客機。隨著短程、中程、長程等3種機型都到位以後,星宇期望大幅增加航機運能與派遣彈性。
策略二:布局「長程航線」等高收益的商務市場
第二,針對航網規劃,星宇將以布局「長程航線」為目標。基於許多旅客是從台灣桃園機場轉機至東南亞、再到北美地區,星宇首先會在今年相繼開闢台北—河內、台北—宿霧、台北—仙台等3條亞洲區域航線,透過逐步擴展亞洲區域航網,爭取洲際轉運及高收益的商務市場,接著再擴大布建北美航網。
比如星宇在今年4月份成功開航台北—洛杉磯航線,是這間公司首度跨足長程航線市場的里程碑。張國煒補充說道:「現在LA線應該是已經達到損益平衡的狀況,我覺得進度非常快,也讓我蠻吃驚。」
星宇總經理暨執行長翟健華則表示,待航網布建完成以後,自然會反應在獲利上,「懇請各位股東再給我一點時間、給我一點耐心。」
策略三:日本「飛一班、賺一班」,拚補齊人手
第三,內部會盡快加強內部人力,尤其針對飛往日本的航線。「日本線現在是很好啦,可是日本線卡到另外一個問題,現在當地的人力非常不足,尤其是地勤。」張國煒直言,不只是星宇本身,包括長榮、華航、虎航,所有人都各憑本事協調這個問題,「雖然日本線很賺錢,飛一班、賺一班,但我們也是弄得很辛苦。」
挺過炒股風波,星宇計畫何時上市?
而關於上市計畫,張國煒表示:「最晚不會超過3年。」
尤其經歷前不久的炒股疑雲,星宇更加重視上市的推動與時程。「我們看到有些股民受到傷害,因為小股民永遠是被人家欺負的一群。長期來講,我們確實有在(為上市)做準備。」張國煒指出,上市的具體時間很難講明,目前尚在評估中,最快有可能在今年年底,慢一點的話可能會在明年,但最晚不會超過3年時間。
「很多人就說你們(星宇)都靠聲量、你們都靠K董,其實我也不想要當K董,就沒辦法。我後面如果沒有這些合作夥伴、沒有員工的支持,我也不敢在這邊講這麼多屁話。」張國煒表示,同時向在場的股東們信心喊話,「我相信以我們的產品力、規劃力,只要不再遇到類似疫情的問題,公司會非常OK。」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