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挾鎵、鍺以令諸國,看似強硬其實頗無力?日荷為何配合演出?
【觀點】中國挾鎵、鍺以令諸國,看似強硬其實頗無力?日荷為何配合演出?

6月30日,荷蘭政府宣布,對部分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限制的規定,預定於9月1日生效。

此項新禁令,對被管制的設備規格,有詳細的描述,被管制的設備必須取得荷蘭政府的許可,方可出貨。

這項新禁令,雖然沒有明確指明,遭到管制出口的國家,不過大家「心知肚明」主要的對象是針對中國。為了避免過度「刺激」中國,荷蘭政府不「指名道姓」,為大家「留面子」,同時也創造「模糊」的空間。

荷蘭的新禁令,將讓ASML的高階DUV微影機失去中國市場與機會

此次荷蘭政府的新禁令,主要針對ASML的高階DUV微影機。

以機種來看,2000型之後的浸潤式深紫外光(DUV)微影機,TWINSCAN NXT2000i、TWINSCAN NXT2050i、TWINSCAN NXT2100i都受到管制。主要是這些機種,可以利用「多重曝光」技術,支援14奈米以下的半導體生產,甚至7奈米製程,也可使用這些DUV微影機達成。

ASML DUV_TWINSCAN XT860N.png
ASML的高階DUV微影機將受到荷蘭政府新禁令的影響。
圖/ ASML

對主要的受限者ASML而言,這是他們不樂意看到的發展,意味ASML將喪失部分中國市場及機會。

ASML更深一層的憂慮,是激起中國全力發展自己微影設備的供應鏈,雖然短期內,很難達成「中國製造」的目標,但是假以時日,五年、十年後,中國有可能發展出自己的高階微影機。

日本也出手,半導體製造設備23品類列出口管制

除了荷蘭外,日本經產省於5月23日,宣布將半導體製造設備23個品類,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所有管制品項出口,必須經過許可,預定於7月23日開始實施。管制品項包括清洗、沉積、蝕刻、微影以及測試設備等。

同樣地,日本的管制措施,並未將中國等特定國家、地區指定為明確管制對象,然而這23管制項目,除了對42個友好國家出口外,其他地區必須取得許可方可出口,不明說,但實際就是對中國管制出口。

日本、荷蘭公司,在中國有不小的業務,因此在美國的要求下,拖了許久,直至現在才「明確」宣布,不過在管制措施上「暗藏玄機」,許可方面「可緊可鬆」,有不小的迴旋空間。

對美陽奉陰可違?日荷管制措施暗藏玄機

日本、荷蘭配合美國政策,對中國半導體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一方面是美國「實力強大」無人敢擋,美國的「報復力道」讓日本、荷蘭「不敢不從」。

另一方面是日本、荷蘭政府衡量管制範圍,對它們的公司(如東京威力科創、ASML等)的業務影響不大,方宣示配合美國管制措施。

在美國、日本、荷蘭「三管齊下」的管制下,中國半導體製程技術將止步於28奈米。中芯之前的14奈米製程雖已經成功量產,但在設備受管制之下,不僅無法擴充產能,而且既有先進製程設備的維修,都會成為很大的問題。

日本、荷蘭的管制措施,雖然最近才正式宣布,然而早已醞釀多時,中國政府對美、日、荷聯手「對付」中國,想必十分「不滿」,然而「形勢比人強」中國只好接受。

中國反制建議停止採購美光產品、管制出口半導體原料:鎵、鍺

不過累積不小的「怨氣」後,中國「網信辦」於5月21日,宣布美國美光科技的產品存在「較嚴重」的網路安全問題,要求中國國內「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的運營者,應停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

這是中國對美國的第一步「反擊」,不過力道可能不強,且打擊面小。

7月3日,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正式公告,對涉及半導體原料的鎵、鍺相關物質,實施出口管制,8月1日起實施。

延伸閱讀:半導體、電動車關鍵材料,全被中國「卡喉」!限制鎵和鍺出口,有哪些衝擊?

其中鎵相關物質包括金屬鎵、砷化鎵、氮化鎵、氧化鎵等八類,鍺相關物質包括金屬鍺、磷鍺鋅等六類。

鎵是「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由兩個或多個不同族的化學元素組成)重要的原材料,尤其是砷化鎵是手機無線傳輸的重要元件,中國在鎵、鍺相關物質的市占率超過9成,中國開始管制鎵、鍺,將對化合物半導體、光纖通訊等造成重大的影響。

電動車
鎵和鍺是科技業及製造業的關鍵原料,在電動車、國防工業及顯示器領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影響層面甚廣。
圖/ 特斯拉官網

盡管中國在鎵、鍺的市占率很高,不過他不是獨占,還有其他國家可替代生產,不過成本會高很多。

對鎵、鍺的管制,是中國反擊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生產設備、晶片出口限制,不過可能不會止步於此。 下一步可能會對「稀土」金屬元素的出口,設下限制。 鎵、鍺,不屬於稀土金屬元素,存量較豐富。

競爭激烈的新戰場:稀土元素,美日歐尋求降低對中依賴

稀土金屬元素共有17種,可用於石化、冶金、玻璃陶瓷、石化、基礎電子材料、通訊、光電、電腦、醫療、能源材料、電動車、航太科技、飛彈等用途。舉例而言,電動車馬達的永久磁鐵就必須使用到釹元素,「釹鐵硼永久磁鐵」是電動車馬達的重要零件。

中國稀土金屬元素的蘊藏量約占全球40%左右,不過中國卻掌握全球約60%的稀土金屬元素的生產,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生產成本低,開採、提煉技術佳。

之前中國在稀土金屬元素的產量占比很高,不過由於近年常以管制稀土金屬元素出口,作為外交談判手段,使美、日、歐等,尋求稀土元素的新來源,降低對中國稀土金屬元素的依賴。

漢磊科技_6吋矽晶氮化鎵晶圓
鎵是「化合物半導體」重要的原材料。砷化鎵更是手機無線傳輸的重要元件。
圖/ 漢磊科技

除此之外,在技術開發上,也朝減少使用稀土金屬元素的目標前進。電動車領導廠商特斯拉,在最近的「投資者日」簡報指出,從2017年到2022年間,特斯拉已成功將新Model 3的稀土金屬元素用量減少25%。

特斯拉更進一步宣布,將打造「無稀土金屬元素」的永久磁鐵馬達,下一代特斯拉電動車的永久磁鐵馬達,將不再使用稀土金屬元素。由此可見科技業,積極企圖擺脫對稀土金屬元素的依賴。

延伸閱讀:美加重AI晶片禁令,NVIDIA撂重話:將痛失追逐龍頭的機會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最大的優勢是成本低,內需市場大。面對美、日、荷的聯手打擊,中國亟思「反擊」,不過手上可用的「籌碼」不多,「力道」也可能不夠強,加上「後座力」大,有可能傷到自己。

因此面對美國一波波的「禁令」,中國只有表明「堅決反對」,無法祭出「強而有力」的反擊。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的管制,以先進技術為範疇,讓中國在成熟技術方面,仍能正常取得國外設備、晶片,一方面為美商的市場留下空間,一方面避免過度刺激中國,留下迴旋空間。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