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分析法條、寫證詞!AI法律公司Casetext厲害在哪,讓路透社6.5億高價買下?
快速分析法條、寫證詞!AI法律公司Casetext厲害在哪,讓路透社6.5億高價買下?

就算是從業30年的律師,也會被AI愚弄。今(2023)年6月,紐約資深律師史瓦茲使用了ChatGPT準備開庭資料,沒想到最後繳交的資料中,有6份判例是ChatGPT瞎掰出來的虛構案例。

但這並不代表「AI+法律」沒有用,只是用錯了方向。同年6月,法律資料庫新創Casetext宣布,以6.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知名媒體《路透社》背後的傳媒集團公司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Corporation)。

Casetext內建了美國最高法院與50州的各大等判決歷史,運用AI技術幫助使用者分析法條、撰寫證詞、查找法條案例等,可幫助律師節省法律文件的搜索時間,早在2013年就入選知名加速器Y Combinator。

這筆交易被認為有助於湯森路透在AI領域的佈局,畢竟湯森路透的旗下就設有法律資料庫萬律(Westlaw),可以跟Casetext有深度的結合。

出自史丹佛、耶魯法學院,Casetext創辦人打造「共享法律百科全書」

Casetext的3位創辦人皆有法律背景,營運長Laura Safdie出自耶魯法學院,曾擔任民事訴訟律師、執行長Jake Heller和創新長Pablo Arredondo皆出自史丹佛大學法學院,2人過去為同事關係,在美國聯邦第一巡迴上訴法院擔任書記官,他們發現,法律研究工具價格十分高昂,使得窮人往往在司法系統中處於劣勢。

Casetext
Casetext創辦人暨執行長Jake Heller。
圖/ Casetext

早在10年前,Lexis和萬律這兩家法律資料庫巨頭的費用就高得嚇人,他們提供各國法院判例、法律資料、期刊等,並依照主題分類清楚、提供名詞註釋,為律師節省一大把研究時間。

然而,根據專精於研究法律界動態的部落格《3 GEEKS AND A LAW BLOG》在2012年指出,律師事務所一年就要支付345萬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給萬律。

眼見此市場痛點,兩人期望打破這類型資料庫的訪問限制,於是利用「知識共享」的概念打造Casetext平台,讓使用者上傳自己對於法律文件的分析、註釋,分享給其他用戶查閱,就像是法律版的共享百科全書

3分鐘就能閱讀800頁法條並分析,Casetext導入AI成為你專屬的法務助理

接下來幾年,Casetext也逐步導入AI技術,在2018年推出CARA AI,只要使用者上傳一份法律文件,CARA AI就能找出與其相關聯的其他文件,搜索速度相較於傳統的法律文件資料庫LexisNexis還要快上20%。

今(2023)年3月,Casetext再導入GPT-4模型,推出AI法務助理CoCounsel,將法律文件查找這件事變得和聊天一樣簡單,「它將法律研究、文件審查、證詞準備和合約分析等任務委託給AI,讓律師能夠專注在工作上更重要的事物。」Jake Heller說明。

Casetext的AI助理主要用來查找資料,分成兩種應用場景:內部資料及外部資料。以公司內部資料來說,使用者可先上傳PDF檔案,快速撈取所需資訊。另外使用者也可以說明證人與案件資訊,Casetext會協助準備證詞、幫助律師進攻和守備說詞。

Casetext.gif
使用者可在Casetext上傳文件後,快速撈取所需資料。
圖/ Casetext

在外部資料方面,Casetext的功能則類似於微軟的Copilot,使用者提出問題則能獲得解答,同時取得相關法條的資料來源。

Casetext
使用者詢問法律問題,Casetext即可立即回覆並提供相關法條。
圖/ Casetext

Casetext被湯森路透集團收購,雙方互補AI與法律資料庫優勢

目前Casetext的資料庫包含美國最高法院、聯邦上訴法院、50州法院等資料,使用者已超過10,000家律師事務所和企業法務部門,並採用訂閱制來收取費用,分為免費版、基礎版(每月110美元)及進階版(每月400美元)。2013年,Casetext入選YC加速器,今年6月剛被湯森路透以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近期路透社投入大筆資金在AI技術上,導入法律、稅務、會計、新聞等業務上,預計每年有1億美元的預算,並在2025年前預留100億美元拿來併購其他公司,尤其瞄準AI應用相關企業。Jake Heller也回應,加入湯森路透集團可擴充Casetext本身的資料庫內容,優化產品的法律研究能力,「加入路透社可以推進我們的AI技術,不僅僅對律師有幫助,還能擴展到其他領域。」

參考資料:MSNBCTechCrunch1TechCrunch2LawSitesCasetext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治理力,撐起企業成長的底氣!顏漏有:臺灣新創蓄勢待發,證交所創新板2.0助力群聚效應

AAMA台北搖籃計畫自2012年成立以來,他引領的團隊累積輔導近300位創業學員、106位導師,並形塑超過500人跨領域社群,是臺灣深具規模有影響力的新創社群之一。

如今,他不僅見證許多新創從成立到成長,更親身參與多家企業上市前的治理輔導與制度建立。面對今年證交所迎來創新板2.0的制度升級,顏漏有直言:「現在是許多蓄勢待發的臺灣新創,邁向資本市場的絕佳關鍵時刻!」

企業四階段成長曲線,以治理五力找到最佳時機點

不是所有的新創都能順利上市,但要永續經營、基業長青,治理就是必修課。新創企業的發展曲線可歸納出四個主要階段:創建(Create)、產品市場適配(Product-Market Fit)、快速成長(Growth)以及持續成長(Sustainable Scale),顏漏有指出,「治理介入的黃金時機,大約從第三階段展開,因為前兩個階段是企業還在求生存的時候,當企業走到快速成長期,這時候營收規模擴張、組織變大,治理力就會決定企業是否走得穩健。」

換言之,產品技術好≠有治理能力,企業必須有系統性建立起管理制度。顏漏有分享他觀察企業的治理體質,通常會從這五個面向來剖析,分別是:董事會結構與功能、股東權益保障、利害關係人管理、法遵與內控、以及財務透明即時揭露。以董事會結構為例,不再是從熟人朋友人選當董事,而是要設立審計、薪酬、永續等專業委員會,才能真正發揮董事會的監督、策略指引功能。

不過顏漏有也強調,這五大面向不容易全部一步到位,關鍵在於創辦人的mindset轉變,當有想要走向資本市場的意識後,接下來就要有所行動,例如準備財務公開、關注利害關係人權益等等,並藉由外部資源像是證交所、承銷商及會計師的輔導,更全面檢視公司的財務、內稽內控制度。「所以當你有這個想法,應該愈早準備愈好。」顏漏有的建議凸顯出,治理力,不僅是遞交資本市場的門票,更是企業的永續競爭力。

制度健檢到長期策略,創新板為何是治理升級加速器?

3F0A3003_0.JPG
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顏漏有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長期與新創企業互動之下,顏漏有透露,目前AAMA所輔導的新創當中,預計未來三年約有30家企業有上市準備,其中不乏鎖定登上創新板為優先目標。換言之,創新板的上市制度設計,也是推動新創企業治理升級的加速器。例如企業要具備符合資本市場要求的治理架構,同時決策者從「內部運作邏輯」轉向「對外負責思維」,藉此建立起與投資人與合作夥伴的信任感。

確實有幾家具備成長潛力而登上創新板的新創企業,藉由資本市場資源,落實治理轉型甚至成功拓展國際市場。顏漏有提到,Gogolook就是代表案例之一,他觀察Gogolook在申請創新板並準備上市過程,便啟動治理優化的行動,這幾年也針對董事會結構進行調整,積極引入有產業、資安、金融科技背景的獨立董事,讓董事會組成更多元,對營運策略提供實質指導與監督。

另外,顏漏有還指出Gogolook以技術產品切進2C市場,隨著登板後這幾年,商業模式也持續調整,開始與國家政府單位合作,跨入反詐領域打開2B商機。Gogolook在財務透明與創新板制度背書的基礎下,不僅取得國際合作的信任,營收表現也高出市場平均水準,更於去年透過國際擴張完成海外併購,成為創新板企業成功轉型的典範。

不過,顏漏有強調,新創企業登板後才是挑戰的開始。治理的強化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思索3到5年的長期成長策略,而非僅止於短期的營收擴張。「你必須要跟投資人講清楚公司的成長故事,市場機會在哪裡?未來商業模式預計怎麼落地?」他解釋,唯有建立長期成長的思維,新創企業才能在治理打底後,真正走向可預期、可擴張、可實現的未來藍圖。

創新板2.0新局面,推動新創資本市場群聚效應

為了幫助新創企業的長期策略具體可行,顏漏有提到今年證交所的創新板2.0制度,不僅取消合格投資人門檻、提升市場流動性,更優化創新審查制度,深化與投資人的媒合互動。隨著新制上路,資本動能逐漸發酵,「相信這幾個月的交易規模、成交筆數已有明顯增長,當投資人參與意願提升,就有更多新創公司加入創新板,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也會隨之提升。」顏漏有補充道。

除了制度改革,更值得關注的是創新板的產業結構定位與政策意圖。顏漏有指出,創新板特別聚焦數位經濟、AI、生技、智慧領域等具成長性與國際潛力的產業。這樣的定位讓創新板有機會在地形成「群聚效應」,不僅推動更多新創企業深化治理,也有助於吸引國際人才,促進跨國併購與鏈結更多資源。

最後,顏漏有也提到,他期待看到創新板在幾年內,吸引上百家新創企業掛牌的規模,讓臺灣資本市場在亞洲新創浪潮中,發揮關鍵影響力。「當時90年代臺灣有一波科技業群聚奇蹟,今年創新板制度革新後,等於是水到渠成,我們也看到許多企業蓄勢待發。在整個創業生態系當中,資本市場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而創新板將是重中之重!」顏漏有也肯定表示。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