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會即將在本週四(20日)登場,半導體產業雖庫存還未完全消化,但生成式AI(人工智慧)卻為先進製程帶來龐大的潛在商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也在今年六月的股東會上指出,AI就是在增加先進製程的需求。
由於無論是輝達(NVIDIA)H100 GPU(繪圖處理器),或超微(AMD)AI產品MI300,都不脱台積電5奈米家族製,不少外資對於AI將挹注的成長動能也很看好。《數位時代》則針對週四的法說會,整理出三項值得關注的產業動態。
動態一:台積電全年營收和資本支出,是否能符合預期?
台積電先前曾給出全年營收將會下降約6%的預期,摩根士丹利則認為,台積電相當高的機會將維持先前預期;高盛則指出,雖然生成式AI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在尚未放量之前還無法抵銷電腦及手機的成長疲軟。
資本支出方面,摩根士丹利指出2023年台積電將落在約320億美元,雖然CoWoS正在擴廠,但其成本開支不如3奈米龐大,資本支出將比去年減少約30億美元。
最後,針對台積電能否實現長期毛利率落在53%的目標,高盛持悲觀態度,認為隨著台積電3奈米的逐步放量,折舊率起算將有所影響,加上電費調漲的壓力,對全年毛利率預期下修至51.9%。
動態二:明年的AI挹注預期、CoWoS產能
研調分析師指出,以台灣每年伺服器出貨量千萬台的數字來看,當前AI伺服器僅佔整體的10%至30%,於數量上並沒有太大。雖然本季台積電確實有接到AI急單,但佔台積電的總量還不高,因此重點在於:AI能在2024年,為台積電帶來多少成長動能,將會是本次法說會的矚目焦點。
AI晶片的需要用到大量的先進封裝,野村證券認為,AI晶片將可能持續6至12個月的短缺,主因來自於先進封裝CoWoS的限制,認為CoWoS產能將使未來AI供應受到瓶頸。劉德音也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AI浪潮的到來將推升市場對先進封裝的需求。
市場傳出,台積電將會在2024年底將CoWoS產能提升每月16至20萬片,而熟悉輝達內部情況人士指出,輝達2024年需要的CoWoS體量,將從今年的4.5萬片提升到15萬片。換句話說,CoWoS能否跟上市場對AI晶片的需求,是台積電接下來的挑戰。
動態三:全球佈局動態受矚目
劉德音在今年6月的股東會上透露,台積電的確有考慮在德國設廠,但無奈目前礙於缺乏供應鏈聚落和工廠人力,還在與德國政府談判當中,當時劉德音也指出:「那邊現在的狀況看起來是還有些gap(鴻溝)沒錯,但德國政府有承諾要建立起來。」
除此之外,日前《日刊工業新聞》也披露台積電將會在日本第二座廠導入12奈米消息。由於台積電正處於法說會緘默期,對此並無任何回應,法說會上是否會有更近一步動態披露,受到各界關注。外資則認為,台積電在海外設廠後將如何吸收多餘的成本?是否會進營價格調整來維持全年毛利率?會是將來的經營重點。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