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詐騙下架率僅6成!官方喊冤「一年移除52億則」,但有三難題:我們不是神!
Google詐騙下架率僅6成!官方喊冤「一年移除52億則」,但有三難題:我們不是神!

近年詐騙廣告猖獗,令Google、Meta等大型平台防不勝防,金管會7月公告防詐成果時指出,Google通報下架率僅60.9%,對此Google於8月1日舉辦「解密Google:數位廣告安全」活動,解釋數位廣告背後的審查機制,力求解決外界疑惑。

Google指出,2022年已經移除、阻擋52億則違規廣告,新推出的金融廣告審查機制更是比政府法規更嚴格,所謂的下架率低,其實是因為許多檢舉內容「根本不是廣告」,甚至不在Google的守備範圍,「網友常暱稱Google大神,但Google其實不是神」。

問題1:Google真的沒在管嗎?審查是怎麼做的?

根據Google內部報告,2022年一共在平台上阻擋/移除了52億則廣告,且大多是在發布前就被攔阻,另外也停權670萬個違規的廣告帳戶,並有超過15億個發布商網頁上的廣告被阻擋或限制。

google詐騙廣告記者會
Google亮出阻擋廣告的成績,2022年有多達52億違規往告遭移除。
圖/ 隋昱嬋攝影

Google的審查機制共有三個階段:

1.AI:根據廣告安全政策規範,先靠AI掃過一輪,將有違規嫌疑的廣告擋下
2.人工:若是有模糊空間的廣告,進入第二階段由人工團隊審查
3.檢舉:若廣告鑽了漏洞,成功被刊登後,也提供用戶檢舉的按鍵,讓廣告重新進入審查階段。

去年8月Google也在台灣推出「金融服務廣告驗證計畫」,所有金融服務,包含投顧、保險、銀行、證券……,在投放廣告前都需要通過驗證,上傳政府執照,才能有效投放廣告。

Google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陳幼臻表示,Google在這項計畫上的規範,甚至比金管會去年推出的「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更加嚴格,投信投顧法只針對個股投資相關廣告把關,Google則擴大範圍到所有的金融服務。

投資詐騙示意圖
近年「飆股群組」等投資詐騙層出不窮,金管會也祭出法規干預。
圖/ 楊絡懸攝影

問題2:為何下架率偏低?三大困難點

但既然阻擋這麼多,為何還是不斷在網站上看到詐騙廣告?對此Google 台灣客戶解決方案副總經理李芝禎解釋,Google的廣告樣態共有四種,除了大家最熟悉的搜尋廣告、YouTube影音,但其中也有兩種多媒體聯播網的形式,通常是Google比較難管轄到的範圍。

舉例而言,《數位時代》身為發布商(網站擁有者),就可能會和不同的聯播網合作,讓聯播網上的廣告商可以刊登廣告在《數位時代》的版位上,根據策略資訊公司 Advertiser Perceptions 在 2022 年所做的調查,發布商平均一年會使用6個平台,而廣告主還有媒體代理商,會用超過3個平台來買廣告版位。而Google其實只是「其中一個聯播網」,只能針對自家聯播網上的廣告進行嚴格審查,難以管轄其他聯播網的刊登內容

google詐騙廣告記者會
Google提供判斷聯播網的方法,若廣告區塊的右上角顯示「i」與「X」才是透過Google聯播網投放的廣告,其他都來自不同的平台。
圖/ 隋昱嬋攝影

至於金管提出下架率僅6成的數據,陳幼臻解釋,最大原因是來自誤把其他類型的內容當成「廣告」,來提交檢舉,因此無法下架成功,卻在統計中稀釋了下架的比例,最常受到誤解的內容如下:

1.創作內容:許多主管機關提交檢舉案例中,其實並不是「廣告」,而是創作者發布的「內容」,例如在YouTube拍攝一支影片介紹愛用的產品,這類內容並不適用於廣告政策,因此無法進行下架處理。

2.網頁:案例中很多是透過搜尋找到的網頁,而網頁上刊登詐騙資訊,但網頁並不隸屬於Google,Google僅是入口網站,因此無法直接下架該網站,只能在該網頁試圖推播Google廣告時阻擋下來。

3.超連結:同樣原因也出現在「點擊連結前往」的詐騙上,Google只能確保平台上沒有搭載這個連結的廣告,但不能讓創造網址的人關掉該網站。

建立政府專屬檢舉管道,密切合作防詐

陳幼臻指出,會有以上的誤解,很大原因在於過去政府機關的檢舉,是透過一般用戶的表單,但這個表單為了避免有心人士鑽漏洞,並不會詳細回應檢舉錯誤的原因。

對此,Google和政府機關建立專屬檢舉管道,尤其和金管會、刑事警察局合作密切,以「檢舉序號」取代「填報表格」,100% 受理檢舉,雙方也會有窗口密切溝通合作。

至於在用戶端,Google建議活用近期推出的功能,在廣告欄位點開「廣告資訊中心」,仔細觀看發布商是誰、都發布哪些類型的廣告進行識別,另外在「我的廣告中心」,也可以控管、限制敏感廣告類別。

Google廣告中心
在Google的「我的廣告中心」,用戶可進一步檢視廣告客戶資料,以及系統顯示這則廣告的原因。
圖/ Google

平台端持續加強審查、和政府單位合作,台灣事實查核團隊MyGoPen專案經理Robin Lee也建議,用戶需要對網路資訊保持「零信任」態度,多一份懷疑和換位思考,例如「如果有這麼好賺錢的方法,我會到處宣傳、教別人嗎?」,在個人端阻絕詐騙事件的發生。

延伸閱讀:【圖解】投資詐騙太狂妄,臉書跟LINE做了什麼?一張圖看懂為何難追查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