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以太坊扛得住元宇宙嗎?成為「虛擬世界基礎」背後有三大隱憂
【觀點】以太坊扛得住元宇宙嗎?成為「虛擬世界基礎」背後有三大隱憂

我們都在猜測、想像未來的世界長怎麼樣?很多人說,未來的元宇宙(虛擬世界),可能是建構在以太坊之上,我們就來評估以太坊能否堪當此大任。

以太坊(Etherum),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的區塊鏈網路,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電腦平台,以太坊運用區塊鏈技術來記錄、驗證和執行智能合約,這是他跟比特幣最大的不同:

區塊鏈:以太坊使用區塊鏈來記錄交易和運行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以太坊允許用戶創建智能合約,並在無需第三方干預的情況下管理和執行合約交易。
以太幣:以太坊使用自己的加密貨幣以太幣來支付交易費用和獎勵礦工。以太幣可以通過交易所或挖礦獲得。
礦工:以太坊過去跟比特幣一樣,需要礦工貢獻算力來驗證和處理交易,礦工會通過解決數學問題來創建新的區塊並添加到區塊鏈上,礦工將獲得以太幣獎勵作為回報(Proof of work, POW)。

ethereum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um)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區塊鏈網路,許多人認為,未來的虛擬世界,很可能就是建構在以太坊之上。
圖/ shutterstock

然而,自2022年9月開始「The Merge」,以太坊的挖礦機制正式改變,從PoW(Proof of Word)挖礦機制轉為權益證明機制PoS(Proof of Stake),變得跟比特幣不同。

延伸閱讀:The Merge是什麼?為什麼以太坊將省下99.95%能源?

PoS 又稱為股權證明,也稱為持幣挖礦,是 2011 年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被提出的一種共識機制算法,是工作量證明機制 PoW 的替代方案。

本來的以太坊區塊鏈需要透過耗費大量的電力(顯示卡)進行演算,來實現交易的驗證跟取得區塊獎勵的權利,這些電力消耗就是所謂的工作量證明 PoW,PoS 取代 PoW 的目的,是減少大量運算所造成的資源消耗。

以太坊的三大隱憂

現在的以太坊的共識機制,存在許多節點,節點必須質押至少 32 個 ETH(代幣),就可取得認證交易的資格,這時會出現兩個重要角色,由演算法依照一定規選出「提案節點」及「驗證節點」(Validator)。

上述過程不需要像 PoW 耗費大量的算力去競猜隨機數,因此 PoS 具有減少大量運算所造成的資源消耗的特性。然而,從 PoW 挖礦機制轉為 PoS 後,有重大隱憂出現:

隱憂一:PoS更像是封閉系統

PoW 用電力投票(算力挖礦),PoS 用代幣投票(質押股票)。電力投票的每一票,都有無法迴避的成本,電力是真實的能源,無法憑空產生。電力投票也更加公平,不需要先取得資格,任何擁有電力的人都能加入,是一個公平且開放的遊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但代幣投票不一樣,你必須先有代幣(類似股權)才能投票,本質上類似一個封閉的系統,系統外的人(非股東)無法自由加入。封閉系統就像公司股權一樣,一旦被玩家掌控了,外人很難能加入競爭。

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有 32% 質押的 ETH(約 784 萬顆)是來自 #LidoFinance,第二名的 #Coinbase 則是 10%。

以太幣 ETH
圖/ Canva

隱憂二:安全性難以測量

比特幣的安全性是可以測量的,電力耗費越多,就像是由算力築起一道超高的電力城牆,記錄在 Hash 值裡面,保護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性,駭客或潛在攻擊者,需要耗費更多的能源成本,才可能短暫竄改、攻擊比特幣系統。

反之,我們其實無法測量一個 PoS 區塊鏈的安全性,不論有多少代幣發行、質押,整體代幣的市值有多高,都無法完全保證區塊鏈的安全。就像 Luna,可以一夕系間產生,也可能因為代幣經濟、或是因為安全性問題,導致區塊鏈一夕消失。

隱憂三:來自比特幣的競爭

自2017年以來,大家開始形成一個慣性:比特幣黃金、以太坊石油。意思是比特幣就是一種價值儲存標的,而以太坊驅動著其他世界萬物,包括各種應用,這個慣性未來可能會被打破。

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會想要把龐大、昂貴的資產,發在比特幣上,或者至少跟比特幣網路產生一定的連結,來利用比特幣的穩固及安全性。

來在以太坊玩的賽道和新應用,如果技術上可行,未來也都會想搬到比特幣上。

舉例來說:

最早的USDT穩定幣:也是透過Omni協議發行於比特幣。

Bitcoin NFT:透過Ordinal協議,其概念是發行一種獨一無二的【聰, SAT】,將圖片、文字、音樂寫入比特幣的最小單位,又因為聰上面有編號,等同鑄造了一枚不可替換、不可分割的 NFT。

發行代幣(Bitcoin-Token):你也可以透過Ordinal協議上不同的代幣標準(例如BRC-20),透過發行類似「Bitcoin NFT」的方式(Ordinals 銘文,來部署代幣合約、鑄幣以及轉賬),不同之處在於,Bitcoin-Token在ㄧ顆SAT交易上,寫下發行該代幣的發行人及供給上限,而其他人可以透過再次發送一比SAT交易的方式,間接鑄造該代幣出來,並且在該筆SAT交易上被記錄著,你擁有「這些」代幣。

BRC-20 第一個代幣:$ordi,總量 2100 萬個(致敬BTC),每個人都可以免費鑄造,比特幣網路發行自己的代幣時代也來臨。

bitcoin 比特幣
圖/ Canva

以太坊準備好面對來勢洶洶的比特幣嗎?

不諱言,Ordinal協議及BRC-20等比特幣應用,還在很早期,仍在探索階段,但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更多應用以及全新BTC 生態,例如閃電網路,將與以太坊展開競爭。

以太坊準備好了嗎?未來有好幾年,以太坊都會持續升級、更新,但沒有人能肯定以太坊會走向哪邊,V神(Ethereum創辦人Vitalik Buterin)是否會突發奇想,有新的更新路徑。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林美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