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合作喊卡、一下加碼投資!鴻海硬闖「最難做生意」的印度,其實滿腹苦水
一下合作喊卡、一下加碼投資!鴻海硬闖「最難做生意」的印度,其實滿腹苦水

即便遭遇打壓,陷入失望和迷茫,中國企業和印度仍然難分難捨。

8月2日,根據外媒報導,富士康(鴻海)計劃投資6億美元在印度卡納塔克邦設立兩家工廠。據知情人士透露,其中3.5億美元將建立生產iPhone等蘋果零部件工廠。富士康這次建廠有些出人意料,因為不久它剛撤出籌備不到兩年的半導體工廠。

就在上個月,富士康發布了一條關於「退出印度合資半導體工廠」的公告聲明。聲明指出,富士康將退出與印度金屬石油集團Vedanta的半導體合資項目,該項目價值195億美元。

這家工廠建立的時間並不長,但經歷坎坷。去年2月,富士康宣布將與Vedanta合作,在印度建立一家半導體工廠,富士康將投資1.187億美元,持有該合資公司40%的股份;9月,富士康與Vedanta簽署協議,投資195億美元建立半導體和顯示器的生產設施。

然而,今年6月底,印度市場監管機構因Vedanta違反披露規定對其罰款。此外,印度政府還一再延宕價值100億美元的獎勵計劃,要求富士康重新提交成本預估報告申請補貼。

印度政府的頻頻注目和遲遲不到的補貼讓富士康已經信心動搖。他們不得不懷疑,或許在印度做高端製造並非明智之舉。

iphone 14
富士康難捨印度市場,因為蘋果對印度高度關注。
圖/ 隋昱嬋攝影

但富士康依然難捨印度市場,因為其最大客戶蘋果公司對印度頗為關注。今年4月,蘋果公司CEO庫克訪問印度,並表示希望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和智慧手機銷量。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蘋果將在印度生產四分之一的iPhone。

即使在業內印度的營商環境不佳已成共識,但囿於上游強勢客戶蘋果的需求,富士康等企業也不得不再入這塊次大陸。

掘金南大陸

合資建設半導體工廠是富士康在印度這個人口紅利國家的一次嘗試,試圖從低端裝配向高端製造轉型。但顯然,這一步邁得太快。對於目前的印度來說,其優勢仍在中低端製造業。畢竟此前富士康在印度基本是為蘋果產品的裝配佈局。這次再建工廠依然延續了這一策略。

回顧富士康在東南亞的佈局,其在2014年便已在印度、越南等地建設工廠,但由於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工人培養不夠成熟等原因並未有明顯起色。

隨著製造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印度政府端出激勵政策等原因,「富士康們」再次注意到印度。

印度政府最初給出了實際好處。據印度媒體報導,自2021年8月印度電子製造激勵計劃(PLI)實施以來,約產生了10萬個新工作機會,蘋果三大供應商富士康、和碩與緯創創造了其中60%。目前富士康是印度iPhone最大代工廠,已有超過3萬名員工。而在未來十年,富士康還將在當地僱傭10萬人。

除富士康外,小米、OPPO、vivo、realme等中國知名手機企業也在不斷深入印度市場。

2014年,OPPO、小米、vivo相繼進入印度。僅僅兩年過後,中國廠商在印度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便達到46%。時至今日,小米等企業依然牢牢佔據印度手機市場的前段班。根據Counterpoint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vivo、小米、OPPO和realme位列印度智慧手機市場第二到四名,市佔達54%。

vivo X Fold
今年第一季,vivo、小米、OPPO和realme位列印度智慧手機市場第二到四名,市佔達54%。圖為vivo X Fold。
圖/ Vivo

印度政府無法坐視不理中國企業對其消費市佔的佔據,但也需要中國企業提供就業、稅收,培養人才。於是,當中資企業在印度風頭正盛時,兩方的博弈也暗流湧動。

印度政府為防止其成為中國消費品的傾銷地,增加產品的進口關稅,倒逼富士康、小米等前往印度開設工廠。截止2020年,小米在印度已有7座工廠。

印度政府以巨大的消費空間和人口紅利為誘幾乎成為主導者,通過關稅讓中國企業陷入被動。企業當然清楚其中的風險,但在誘惑之下,富士康和小米們選擇冒險。

逆向而行

在印度這樣政治和經濟體制缺乏透明度的地域,企業根本無法抗衡國家機器的力量。

作為印度最大的iPhone生產商,富士康即使響應當地政府高端製造的呼籲,也依然因為等不到補貼等原因而被迫放棄項目。印度政府政策搖擺不定,並在黑箱中運作,成為懸在中資企業頭上的「達摩克斯利劍」。

這一判斷源於近兩年印度政府對中資企業的針對態度。2021年年底,小米、OPPO遭遇印度稅務局(Income Tax Department)突擊檢查,被指存在多重稅務問題,此後半年多時間裡,小米、華為、OPPO、vivo等中資手機企業先後遭遇印度政府不同部門的稅務調查。據專業人士估算,可能約有六成中資手機企業遭到稅務調查,除去知名的手機廠商,還包括為數眾多的手機供應鏈企業。

而在今年6月,小米被曝出其在印度約555.1億盧比(約台幣212.9億元)的資金被印度政府凍結。有消息稱,小米在印度開始裁員。這一事件使印度市場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除中資企業外,印度政府還以違反該國法律為由對三星、亞馬遜、沃爾瑪等企業也進行數億美元罰款。其中,沃爾瑪被罰超13億美元,最終宣布退出印度市場。

印度盧比
印度被認為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圖/ shutterstock

印度政府以法之名「逼」走了一眾跨國企業,獲得大量罰款,並使本土企業平白獲得已搭建的供應鏈與基礎設施。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指出,印度被認為是「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

印度「難做生意」已被公認,但富士康絕不會輕易離開印度。

富士康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流水線勞動力,而印度在這方面佔據了顯著優勢。數據顯示,印度人口整體相對年輕,其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為9.5億,適齡勞動者未來10年有望突破10億,無論是在勞動市場還是消費市場,都潛藏著巨大的人口紅利。

這是印度的不可替代性。東南亞當然也是富士康重點佈局的市場。以越南為例,其2022年年中該地已成為公司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最大廠區,擁有超過6萬名員工。然而,越南6700萬勞動人口畢竟無法和印度的人海相比。

況且,印度政府某些時刻會扔出一些甜頭。今年5月,印度政府調整將IT產品生產激勵計劃,將規模由10億美元增至20億美元,吸引企業對該國IT硬件製造業的重大投資,促進印度國內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生產。

即便印度如此契合富士康的需求,但這依舊是一片公認的難征服的土地。未來,富士康依舊要面對保護本土企業、心口不一的印度政府。但為了更大的利益,富士康依舊選擇加入這場賭博。

延伸閱讀:鴻海加碼190億印度設廠,開展2項計畫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鴻海集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全台首創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 永豐銀讓GAI真正走進金融交易現場

你還在手寫填單、逐格Key-in資料嗎?在生成式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之際,永豐銀行推出全台首創「說話就能完成交易」的智能對話式金融服務iWish,讓繁瑣的填單流程成為過去式,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輸入、口說敍述或上傳照片等方式,向AI傳達自身需求,無論哪一種方式,AI都可以即時理解使用者意圖,並根據與使用者的對話內容,自動填寫存款、提款、轉帳、匯款等相關表單,顛覆使用者對金融服務的想像。

生成式AI再進化,開啟AI代理人時代

隨著生成式AI的進步,LLM大型語言模型已具備多輪對話和上下文理解的能力,甚至正邁向可以獨立完成任務、不需要人類涉入的AI代理人(AI Agent)的新階段,這項技術突破讓企業既有服務得以展現全新樣貌。

以國際證券經紀商FBS為例,其推出的FBS AI Assistant服務,跳脫傳統單向建議模式,不直接提供評論或建議,而是讓用戶先選擇一至多項技術指標,再交由生成式AI模型解讀並生成專屬分析與操作建議,打造更具互動性與參與感的使用體驗。

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張天豪認為,這種以生成式AI為核心的互動式服務模式,將大幅優化客戶的使用體驗,成為金融服務新常態。未來,客戶不必學習如何操作App,也不用記得交易程序,只要用對話、上傳照片或螢幕截圖等自己習慣的方式表達需求,AI就會理解並協助完成後續動作。「未來的金融服務將像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一樣,簡單而自然,」張天豪強調。

永豐銀行
前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長 張天豪、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處長 王筱嵐 後排由左至右: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經理 林維婕、永豐金控數位科技處專案工程師 廖庭暘
圖/ 永豐銀行

從填單到對話,iWish重塑分行服務體驗

瞄準此未來趨勢,永豐銀行進一步盤點金融服務場景,決定從最貼近客戶的分行場域出發,打造互動式服務新體驗。

張天豪說明,臨櫃交易往往需要填寫各式各樣的表單,這些表單格式通常很制式、欄位繁複,對不熟悉流程的客戶而言,常常填到一半才發現格式錯誤、填錯位置,甚至必須整張重來,徒增挫折與作業時間。

「iWish服務的推出,就是為了讓這段流程可以變得更自然、直覺且輕鬆,」永豐銀行資訊、數位及作業督導張升寶說,客戶不再需要手寫填單,只要開口說、輸入文字或是上傳圖片,告訴iWish想要使用哪些金融服務,就可以完成交易,將原本繁瑣、仰賴經驗的填單作業,轉化成只需一句話或一張圖就能搞定,大幅提升臨櫃交易的服務體驗與作業效率。

以轉帳交易為例,客戶可以口說轉帳帳戶及金額,或是上傳網購訂單的轉帳頁面截圖、團媽在Line上提醒轉帳付款的對話截圖等,iWish會從中辨識表單所需資訊並精準填入銀行系統中對應的欄位,待客戶確認資訊無誤之後,系統就會生成一個二維條碼,只要將二維條碼交由臨櫃人員完成最後核對,就能輕鬆完成金融交易。

AI減輕行員負擔,專注更高價值服務

除了顛覆客戶的使用體驗,iWish服務也為內部作業流程帶來優化和改變,「對永豐銀行而言,iWish服務不是引進AI技術的炫技展示,而是與現有服務模式的無縫融合,讓創新落地、貼近人性」,永豐銀行綜合企劃處王筱嵐處長說。

王筱嵐進一步表示,最開始,金融交易需要經歷「客戶填單+櫃員輸入」的雙重程序,不僅耗時,也容易出錯。之後,永豐銀行推出免填單服務,客戶可以口述或將交易資訊抄寫在紙上,交由櫃員輸入至系統中、列印單據,待客戶簽名確認即可完成交易。

永豐銀行
圖/ 永豐銀行

而iWish則是免填單服務的再進化,藉由生成式AI(GAI)的語意理解與圖像辨識能力,取代櫃員的手動輸入作業,不僅提高效率與準確度,也大幅降低櫃員的作業負擔,可以將心力投注在更有價值的服務與溝通上。

GAI不只是客服輔助工具,更是金融轉型的推進引擎

相較於目前金融業的生成式AI應用,多數仍停留在客服階段,iWish是全台首創直接導入金融交易場景的GAI服務,堪稱跨出關鍵一步。

然而,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永豐銀行團隊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壓力最大的,便是如何降低LLM可能出現的「幻覺」與辨識錯誤風險。尤其在金融交易場景中,AI的辨識精準度不僅關係到客戶權益,更直接影響其對金融服務的信任感,必須以更審慎的態度來看待。

為此,永豐銀行從多個面向著手提升模型準確度,包括優化Prompt設計與模型邏輯、與前線單位密切協作,共同討論介面呈現、使用流程與應用情境、在UI/UX介面加入提醒文字與引導機制,避免造成誤解。此外,團隊也分階段進行大規模封閉測試,邀請全行數百位同仁參與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持續微調優化,確保最終推出的服務穩定度。

iWish的智慧來自於訓練與學習,「越用越聰明」的特性需要使用者參與激發

iWish是一款全新上市的智能服務,專為提升臨櫃交易體驗而設計。現階段iWish服務聚焦於台幣存款、提款、轉帳及匯款4大交易類型,並以「分行」為主要場景,未來則計劃將iWish服務擴展至更多金融交易類型,甚至走出分行場景,與iBranch等線上服務結合。

永豐銀行
永豐iWish以「智讀」、「智說」、「智寫」人性化操作,讓金融交易更方便快速
圖/ 永豐銀行

iWish的成功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宣示意味著,生成式AI正式從客服輔助工具,搖身一變成為可以理解意圖、自然回應、主動引導的智慧助理,讓用戶在熟悉的對話情境中完成交易,實現真正以人為本的金融體驗。而AI模型的成長需要訓練,iWish在初期也需要客戶的參與來變得更聰明,透過接觸到更多元的使用情境,進一步完善服務,讓每一次互動都更懂客戶的需求。

「iWish服務只是第一步,」張升寶認為,這項服務不僅重新定義人與銀行的互動方式,也為生成式AI在金融業的應用看見新的可能。他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擴大AI Agent應用範圍,讓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驅動金融轉型的核心力量。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