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了半導體夢,一個為了減少自製成本!鴻海與Vedanta破局,究竟怎麼回事?
一個為了半導體夢,一個為了減少自製成本!鴻海與Vedanta破局,究竟怎麼回事?

去年2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與印度礦業巨頭Vedanta簽署共同建造晶片廠的協議,那個被莫迪政府寄予厚望的印度製造晶片計劃也被推向高潮,但這份雄偉藍圖眼下似乎已經草率收場。

7月10日晚間,鴻海集團發布公告稱,為探索更多元的發展機會,根據雙方協議,鴻海後續將不再參與雙方的合資公司運作。

鴻海,鴻海集團
圖/ shutterstock

這份公告的措辭給雙方留足了面子,但落在實際行動上,鴻海的這次退出沒有一絲猶豫。按照公告,雙方的合資公司未來將完全由Vedanta集團持有,並且已通知後者移除合資公司中鴻海的名稱,以避免雙方利益相關者混淆。

實際上,雙方合作的裂痕早已經出現端倪。6月23日,Vedanta方面稱,公司重新修改了關於晶圓廠的補貼申請,其中關於製程的描述,從最初制定的28nm製程退至40nm。

而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報導,印度政府對於兩家公司的這一舉措非常不滿,並有意延遲批準激勵措施,這或許是富士康出走印度的核心原因。

鴻海與Vedanta是「互坑」合作?

如果梳理此次雙方合作的歷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在開始就「漏洞百出」的方案。

按照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投資195億美元(其中Vedanta出資60%)建設28nm製程的12英寸晶圓廠及配套的封測工廠,並預計在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此舉意味著,印度將擁有首座由印資控股的12英寸晶圓廠,有望成為「印度製造」十年計劃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案。

同時對於富士康而言,這更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一方面,印度本土的晶圓廠與封測廠能夠幫助富士康的組裝廠規避掉20%的電子元件進口關稅。另一方面,根據印度政府在2021年公布的半導體生產關聯計劃,外資在印度本土建設晶圓廠,最高可獲得相當於50%的項目投資額補助,這能夠大大降低富士康自製晶片計劃的成本。

但問題在於,合作的雙方根本沒有晶片代工的經驗,在印度項目啟動之前,富士康與晶片代工行業唯一的交集就是收購了夏普的8英寸晶圓廠,可以說連28nm製程的門檻都沒有摸到。

一位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雖然28nm屬於成熟製程,但絕不是落後技術,無論是開發難度,還是工藝轉換成本,都要比40nm/45nm製程高得多。」同時他還指出,對於兩家從未涉足晶片代工的廠商而言,直接開發28nm並不是個明智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的解決方案也充滿著臨時抱佛腳的色彩:找到歐洲半導體巨頭意法半導體尋求生產技術許可。後者對於此項合作持有積極態度,但印度政府方面又提出,希望意法半導體「參與到更多的遊戲中」,比如入股富士康與Vedanta的合資公司。

就這樣,關於28nm技術許可的談判在今年5月陷入僵局。

延伸閱讀:鴻海分手Vedanta,印度半導體夢生變!劉揚偉曾兩度拜會莫迪,為何突然喊卡?

晶片製造,印度難以觸及的夢?

要知道在印度政府放血式的補貼下,被吸引的不止是富士康一家,半導體大廠Tower的合資企業ISMC財團同樣表達過合作意向。

不過,在去年2月英特爾曾明確表示將要收購Tower,儘管目前最終協議尚未達成,但按照協議在談判階段Tower必須暫停一切對外投資。而在收購完成後,Tower幾乎沒有赴印投資的可能,因為英特爾對印度拋出的橄欖枝始終保持著避之不及的態度。

去年9月7日,印度電子和半導體協會曾在推特上表示,英特爾即將在印度建設一家晶圓製造廠,但就在這個消息發布的幾個小時後,英特爾迅速發布聲明,該公司目前沒有在印度投資建廠的計劃。

一位業內人士向虎嗅表示,印度最大的優勢在勞動力成本,但這在晶片行業中並不算優勢,「況且印度本土嚴重缺乏產業工程師,這些人才前期一定要高薪從國外引進,綜合成本並不低。」

而真正讓各大半導體廠商望而生畏的是,印度本土薄弱的產業集群,以及隨時可能崩潰的基礎設施,這一點富士康應該深有體會,此前這家公司位於清奈的組裝工廠就曾多次因區域性停電而中斷生產,手機組裝產線在電力影響下可能只是延期交付,但晶圓廠一旦停電,則可能導致這批產品全部報廢,這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的。

還有印度朝令夕改的政策對於外企的震懾。從這次合作來看,儘管富士康沒能拿出28nm製程的方案,但源頭在於印度政府試圖強行將意法半導體拉入夥,而站在後者的角度,根本沒有道理去加入這個風險極高的合作中。

如果說外資對印度半導體沒有信心,那麽本土企業呢?

在去年9月,塔塔集團控股公司塔塔之子董事長納塔拉詹·錢德拉塞卡蘭在接受《日經亞洲》採訪時表示,塔塔集團計劃未來5年在半導體產業中投資900億美元,實現晶片的本土化生產。

但與外企面臨的問題基本相同,在晶圓製造這個Know-How屬性極強、且依賴完整產業集群的行業中,印度本土企業想要憑一己之力實現從無到有恐怕並不容易。

儘管Vedanta在前不久表示,已經從某國際一流大廠那裡獲得了40nm技術的生產許可,但這與最初計劃的28nm製程相差甚遠,因此印度政府延緩了激勵資金的審批。而富士康在印度政府的補貼遲遲不能到帳下,也決定及時止損。

從結果上看,這次合作破裂意味著富士康轉向自製晶片已經面臨階段性失敗,而印度方面受到的影響要更加深遠,因為基本已經沒有半導體廠商願意再於印度投資。

延伸閱讀:印度砸100億鼓勵企業設晶圓廠!要圓半導體夢,有兩致命傷要克服

本文授權轉載自:虎嗅網

責任編輯:蘇祐萱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