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本盜版書都在「book 3」,AI巨頭從這偷數據!這是什麼?上傳者為何沒在怕?
20萬本盜版書都在「book 3」,AI巨頭從這偷數據!這是什麼?上傳者為何沒在怕?

為了訓練大型語言模型,OpenAI、Meta、谷歌、微軟等公司未經許可,從網路上收割了數百萬受版權保護的作品,在版權法的灰色地帶中遊移。

如今,OpenAI 目前正面臨大量的官司,原告稱該公司訓練數據集中的大多數書籍來自盜版來源和非授權網站。一旦被判侵權,公司有可能將面臨巨額罰款或重構算法的局面。這也導致,如今 AI 公司越來越不願意分享 AI 訓練數據的詳細訊息。

但一些公開的盜版語料庫已經被盯上。

近日,有人發現一個叫Book3 的數據集,包含近20 萬本書籍,囊括村上春樹、史蒂芬·金等暢銷書作家的著作,這個數據集被用在了訓練AI 模型上,最近遭到反盜版組織的攻擊。

版權問題這把利刃,正懸在 AI 公司們的頭上,有搖搖欲墜之勢。

Books3,AI 公司的秘密

一直以來,對於 AI 模型的訓練數據並不完全透明。今年,多名美國作家針對 OpenAI 提起了集體訴訟,指控其使用盜版書籍來訓練語言模型,侵犯版權並違反了多項法律。

這些作家主張的證據很簡單,因為些他們從未同意 OpenAI 使用他們的作品,然而 ChatGPT 卻能提供他們作品的準確摘要,這讓他們認為這些訊息肯定是從某個地方獲取的。

根據早期 GPT 版本的研究論文,其訓練數據集有部分來自於「兩個基於網路的書籍語料庫」,它們被簡單地稱為「Books1」和「Books2」,這些數據集具體包含哪些作品比較含糊。 Books1 似乎是 bookcorpus,裡面有數百本書明確聲明「不得以商業或非商業複製和分發」。 Book2 則成為一個謎團,大多人猜測它們來自於「臭名昭著的影子圖書館網站」,如 Library Genesis、Z-Library、Sci-Hub 和 Bibliotik。

其中,Z-Library 成立於 2008 年,是網路最大的盜版電子書庫之一。2022 年 11 月,美國政府起訴兩名運營該網站的俄羅斯公民,這兩人在阿根廷被逮捕。

至於 GPT-4 的 45TB 訓練數據,其中包含什麼內容的訊息更加有限,OpenAI 多年來逐漸減少了其訓練數據的披露。

儘管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OpenAI 使用盜版網站來培訓 ChatGPT,但一些 AI 模型此前已經明確在盜版書籍上進行了訓練,包括使用「Books3」數據集的 AI 模型。

EleutherAI 的 Pythia 研究論文中提到,Pythia 是使用 Pile 數據集進行訓練的,而 Pile 數據集包含多個英語文本集,其中之一就是名為「Books3」的數據集。

Books3 是用於訓練 AI 的最著名的盜版書籍庫之一,最初是由 AI 開發人員和知名開源 AI 支持者 Shawn Presser 於 2020 年上傳。它包含 37 GB 的文本,包括 196640 本純文本格式的書籍,並在盜版網站 bibliotik 上託管。

「假設你想訓練一個世界級的GPT 模型,就像OpenAI 一樣。怎麼做?你沒有數據。現在你可以做到,現在每個人都這樣做。為你呈現『books3』,又名『all of bibliotik』」。 Shawn Presser 最早在社交平台上寫道。

開源AI支持者Shawn Presser於2020年上傳「books3」
開源AI支持者Shawn Presser於2020年上傳「books3」。
圖/ X(Twitter)

反盜版組織出手,Books3頻被下架

然而,反盜版組織也在採取行動,代表相關利益群體,試圖限制未經授權的 AI 訓練數據的使用。

這段時間,反盜版組織 Rights Alliance 發送刪除通知後,相關網站已將 Books3 數據集下線,導致嘗試訪問該數據集的用戶會看到 404 錯誤。 Rights Alliance 還聯繫了 AI 模型託管平台 Hugging Face(該網站託管了 Books3 下載連結)以及 EleutherAI。然而,儘管一些連結被下架,該數據集的副本並未消失,仍然在其他地方出現。

遭到針對後,Shawn Presser 繼續發布新的下載連結,他稱,除非反對者打算讓ChatGPT 下線,或者通過訴訟將其告到滅亡,否則,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製作自己的ChatGPT,他還稱自己 「很樂意入獄10 個月(海盜灣創始人服過的最高刑期),因為我推動了科學進步並賦予了你們複製ChatGPT 的能力。」

「複製ChatGPT這樣的模型的唯一方法,是建立像Books3 這樣的數據集。」Shawn Presser 稱:「每個營利性公司都會秘密地這樣做,不會將數據集發布給公眾。」「沒有Books3,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只有OpenAI 和其他兆元等級公司才能訪問這些書籍的世界中,這意味著你不能製作自己的ChatGPT。沒有人能。只有巨頭公司才有資源做到這一點。」

包括 Meta 在內的一些公司曾經使用過 Book3,另外,Meta、谷歌都使用過的 C4 訓練數據集也被詬病過,現在這些公司對其語言模型中的內容更為保密。

Meta 的Llama 2 增加了40%的數據,但在其白皮書中,該公司對其最新的大語言模型使用了什麼數據更為猶豫,唯一提到的是「一個新的混合的公開可用在線數據」。隨著 AI 和版權之間的摩擦升溫,公司越來越不願意分享 AI 訓練數據的詳細訊息。

萬名作家聯名反對

超過一萬名作家已經在敦促 AI 公司停止未經許可使用其作品,他們不希望 AI 模仿其作品並學會寫作,除非科技公司為此付費。

美國的作家協會已經向巨頭們發了一封公開信,包括OpenAI、谷歌、Meta、Stability AI、IBM 和微軟公司的各大CEO,要求他們停止未經許可使用他們的作品,或對使用作品進行補償。

其中包括《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飢餓遊戲》作者蘇珊·柯林斯、《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自由》作者喬納森·弗蘭岑等人都簽署了這封公開信,簽署的作家名單長達100 多頁。

目前,該作家協會正嘗試先在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解決爭端,因為「訴訟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需要很長時間。」

作家連署抗議
作家連署抗議。
圖/ 美國作家協會

但也有一些文學界人士願意直接在法庭上與科技公司對抗,控訴 Meta 或 OpenAI 等使用盜版來訓練他們的 AI。此外,文學經紀人們正在與出版商商討,要更新出版合約條款,禁止未經授權的 AI 訓練用途,大部分出版商都願意限制 AI 使用他們的出版物。

根據美國作家協會的調查,90% 的作家認為,作家應該獲得對其作品用於訓練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補償,65% 的作家支持建立一個集體授權制度,以補償作者的作品被用於訓練生成式AI。

此外,69% 的作家認為他們的職業受到生成式 AI 的威脅,70% 的作家認為出版商將開始使用 AI 來完全或部分生成書籍,取代人類作者。

作家們要求立法,保障哪些權益?

除了發公開信、打官司、完善合約,出版業還在進一步尋求立法。

美國作家協會的人正在遊說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同意方面,要求在生成式人工智慧中使用作家作品時獲得許可;在補償方面,為那些希望允許其作品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培訓的作家提供補償;在透明度方面,要求人工智慧開發者透明披露他們用於培訓其人工智慧的作品。

他們也期望,生成式 AI 的輸出使用到作家的作品時,要獲得許可並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或者當在提示中使用作家的姓名、身份或作品標題時,也應獲得許可。此外,他們要求作者、出版商、平台和市場標明 AI 生成的作品,並在作品很大一部分(例如超過 10-20%)由 AI 生成時進行標識。

「我們需要確保人類創作者得到補償,這不僅是為了創作者本身,而是為了確保我們的書籍和藝術繼續反映出我們的真實和想像的經驗,開拓我們的思維方式,教導我們新的思維方式,並推動我們社會的發展,而不是重複舊觀念。」該作家協會在官方聲明中稱。

NYT VS OpenAI

除了作家和藝術家,其他類型的內容創作者,也紛紛加入起訴 AI 公司的行列,一些新聞機構批評科技公司未經授權或補償,就使用他們的內容。

比如,紐約時報正在考慮對 OpenAI 提起訴訟,稱 OpenAI 的ChatGPT使用了該報的數據進行訓練,而未經紐約時報許可。在過去的幾個月裡,OpenAI 和紐約時報一直在試圖達成一項有關紐約時報內容的許可協議。但談判還未有結果,存在破裂的可能。

在最近對其服務條款政策的更改中,紐約時報明確禁止將其龐大的媒體檔案用於訓練「任何軟件程序,包括但不限於訓練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AI)系統」的目的。該政策適用於紐約時報的文本內容、照片、影片和數據,並明確禁止網絡爬蟲訪問,來訓練專有產品。

這裡做一個假設,如果法院判定OpenAI 等AI 公司的訓練行為屬於侵權,OpenAI 可能會被迫停止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數據,並在不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數據的前提下,重新構建其算法,這會引發多大的麻煩?

科技公司也試圖與新聞媒體建立關係。谷歌曾試圖爭取像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新聞機構的支持,向他們推銷 AI 工具。還有 AI 公司向新聞非營利機構提供微薄的慈善捐款。

期間,也有新聞機構不那麼強硬。美聯社今年就與OpenAI達成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許可協議,同意將美聯社的內容授權給 OpenAI 使用訓練。作為回報,OpenAI 提供了美聯社訪問「OpenAI 的技術和產品專業知識」的權利。

《紐約時報》
圖/ 《紐約時報》

懸在AI公司們頭上的利刃

AI 公司抓取海量網路數據,已經導致法律問題的出現,起訴 AI 公司的人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今年,美國一間律師事務所相繼對 OpenAI、Meta 等巨頭提起訴訟,指控他們未經同意、未經授權或未經補償地佔用成千上萬名作家的作品,來訓練他們的大語言模型。行業預計訴訟規模將很龐大,因為其他內容創作者也有可能受此啟發採取法律行動。

其他生成 AI 公司,如 AI 圖像生成工具 Stable Diffusion 背後的 Stability AI,也惹上版權官司。 Stable Diffusion 是在 LAION-5B 數據集上進行訓練的,數據集包含 58.5 億個圖像文本對,大多數都受版權保護。 Getty Images 正在起訴 Stability AI,指控其未經授權在超過 1200 萬張 Getty Images 上訓練 AI 圖像生成模型。

許多藝術家和利益相關者也表示不滿,對 Stability AI、DeviantArt 和 Midjourney 等公司提起訴訟,指控他們侵犯版權、侵犯肖像權、不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獲利,尋求賠償和禁令。

微軟推出的編碼工具 Copilot 也面臨集體訴訟。 Copilot 是 GitHub 與 OpenAI 合作開發的基於人工智慧的自動編碼產品,主要利用 GitHub 上的公共代碼庫,在數十億行公開可用的代碼上進行了訓練,能通過簡單提示替用戶編寫代碼。開源程式設計師和律師指控他們從事開源軟件盜版,被告包括 GitHub、微軟及其人工智慧技術合作夥伴 OpenAI。

AI公司的利器:公平使用原則

如果要打官司,AI公司可能會援引所謂的「公平使用原則」來為其辯護,該原則允許在某些情況下,無需許可即可使用作品,包括教學、批評、研究和新聞報導。問題是,AI 訓練是否適用「公平使用原則」。

幾年前,美國作家協會也曾起訴谷歌,理由是谷歌未購買「圖書館」項目中收錄的書籍,當時,聯邦上訴法院判決認為,谷歌為其圖書館項目掃描了數百萬本書的數字副本,是合法的「公平使用」,而非侵犯版權。關鍵在於,谷歌的數字圖書館並沒有為這些書創造出「重大市場替代品」,這意味著它與原作並無競爭關係。

目前,各國政府正努力將生成式 AI 納入立法範疇。歐盟也在制訂一項 AI 法案,該法案將迫使公司將訓練模型訊息透明化。上半年,美國作家協會已兩次訪問國會山莊,討論生成式 AI 和作家保護措施的問題,涉及的問題包括集體授權和版權保護、反壟斷豁免權以及 AI 標籤和透明度要求。

「除非國會採取干預措施,以確保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開發和使用受到監管,否則驅動原創表達並豐富我們文化交流的重要版權激勵,將變得毫無意義。 」該作家協會在官方聲明中稱。

從現有輿論看,雖然一些人擔心訓練AI 可能會引發版權問題,但也有人認為,OpenAI 等AI 公司不需要特別許可來訓練模型,版權擔憂不利於AI 發展進步;有人則認為,取得作者的同意是至關重要的,創作者應該有拒絕的權利,或者,AI 公司至少應該購買訓練數據的書籍。

技術正在做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AI 訓練數據方面的開源精神應該有底線嗎?未來的法律是掣肘還是保護?如何平衡 AI 的發展與尊重人類創作權益,可能是和「通用人工智慧何時到來」是同樣重要的問題。

延伸閱讀:《紐約時報》擋OpenAI爬蟲,8千作家也怒討版權費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open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投資不再靠感覺,大戶豐App用數據打造紀律投資術

在物價節節高漲的年代,想要確保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不能只靠儲蓄和保險,必須做好投資理財規劃。然而,投資最難的挑戰,其實不是掌握市場波動,而是如何抵抗人性的誘惑,看漲時急著追高,遇跌又容易慌張停損,原本的投資紀律往往在情緒波動中被徹底打亂。

為了協助民眾克服這道難題,金管會推動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TISA),透過制度設計降低理財投資門檻,引導民眾進行長期且規律的定期定額投資。而永豐金證券的大戶豐 App則讓這條路走得更輕鬆,藉由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與功能設計,及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營造一個友善的投資環境,幫助投資人輕鬆養成穩定理財的習慣,也讓「紀律投資」能夠真正成為日常理財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多樣化,打造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認為,退休理財規劃不能只追求資產成長,更應重視資產的穩健性與持續現金流,因此資金不能只放在單一商品上,最好同時配置在多個不同商品,像ETF搭配主動式基金,就是相對理想的退休理財組合。

ETF雖然具有低成本與有效追蹤大盤的優勢,但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退休理財就像一場數十年的長跑,很難預料這段旅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大環境變化,此時主動式基金的價值便顯現出來,藉由專業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與操盤經驗,不僅可以主動發掘被市場低估或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當面臨重大環境變動時,也能快速調整投資策略、有效降低衝擊,並與ETF的被動追蹤策略形成良好互補,讓投資旅程更加穩健。

然而,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即便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上仍常遇到難題。根據劉柏甫的觀察,目前民眾在基金投資上普遍有3大痛點:首先是市場基金琳瑯滿目,投資人往往不知道該如何挑選。其次是難以精準掌握進出場時間。三為容易忽略手續費、管理費等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

針對這些痛點,永豐金證券透過大戶豐App的創新功能與貼心設計,協助投資人逐步化解困境。「大戶豐不只是交易工具,更是陪伴投資人累積財富的虛擬夥伴,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一步步達成理財目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
圖/ 數位時代

6大分類,輕鬆找到心儀的基金

主導App開發的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資深經理黃亮喻進一步說明,大戶豐App如何幫助投資人篩選基金商品及掌握進出場時機。

在選擇基金商品時,投資人除了參考由TISA基金委員會嚴選的TISA級別基金,也可以透過大戶豐App提供的6大分類機制,再搭配個人投資偏好,快速 縮小範圍,找到喜歡的投資標的。例如,看重基金長期表現的投資人,可以選擇「連年正績效」分類,鎖定近2至3年持續表現良好的基金,若是對市場波動較為敏感,則可選擇「穩定超耐震」分類,篩出資產規模超過5百萬美元且過去3年波動度低於8%的基金。

智慧加減碼創新設計,量身計算每檔基金的加減碼區間

當投資人找到心儀的基金後,下一個要面對的難題就是,該在何時進出場?如何避免買到最高點?大戶豐 App 內建的智慧加減碼功能,可以輔助投資人做出更精準的決策,讓交易不再憑感覺。

「智慧加減碼雖然不是新機制,但大戶豐App的設計邏輯卻與市場普遍做法不同,」永豐金證券數位金融處處長劉柏甫強調。

很多數位平台的智慧加減碼功能,都是直接套用特定比例,例如下跌 5% 就建議加碼、上漲就建議減碼,這樣的操作邏輯雖然簡單直覺,卻忽略基金本身的差異性。事實上,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相當多,標的可能涵蓋美國、新興市場,或是股票、債券,不同產業的操盤邏輯也都不一樣,如果以單一標準來套用所有基金,勢必會出現偏差,間接影響長期投資績效。

為了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大戶豐 App跳脫既有框架,根據每支基金的歷史表現與波動幅度,量身計算加減碼區間,當基金淨值進入「加碼區」或「減碼區」時,就立即推播通知,提醒投資人第一時間檢視是否需要調整部位。

「智慧加減碼功能自 2025 年 7 月上線以來,已吸引超過 1.5 萬人使用、累積超過6萬次的使用頻次,甚至還有客戶運用此功能找尋強勢基金,成功提升投資紀律。」劉柏甫分享,不只優化投資效果,更有助於建立長期投資紀律,原因在於,智慧加減碼是經過數據分析而得出的客觀建議,能夠幫助投資人克服「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以更理性、更科學的方式判斷是否需要調整交易策略,讓投資人能夠在市場波動中能夠穩健操作、從容應對。

「大戶豐App的核心目標,是讓客戶能夠真正累積個人資產,」劉柏甫指出,這不僅體現在智慧加減碼功能的創新設計上,更展現在實質的費用優惠中,透過定期定額的手續費優惠,降低潛在投資成本對長期投資報酬率的影響,鼓勵更多民眾及早加入退休理財的行列。

從投資小白到高資產客戶,滿足每一位客戶的投資需求

此外,永豐金證券亦關注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規劃相應的數位金融服務。例如:開放在App線上申購境外結構型商品,讓專業投資人不必倚賴傳統專人服務,可以直接在線上完成交易,提高交易的彈性與便利性。「永豐金深信,數位財富管理平台不應僅服務投資新手,而是要讓每一位客戶,無論資產規模大小,都能享受到便利且專業的數位化服務。」劉柏甫強調。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
永豐金證券團隊致力將專業投資化繁為簡 ,透過大戶豐App的數據智慧與創新功能,助您輕鬆養成理財紀律,穩健累積資產 。
圖/ 數位時代

展望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強化大戶豐App的服務深度與廣度,納入更多金融產品,為客戶帶來一站式的數位投資體驗。同時,也將引入更多AI智慧功能,透過人機協作,提供更貼近個人需求的理財服務,朝著成為客戶身邊最值得信賴的「數位理財顧問助手」目標邁進。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