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與華爾街交手!量趨吃下全球前三合約市佔,陳泰元打造「黃金鐵三角」團隊
在台灣與華爾街交手!量趨吃下全球前三合約市佔,陳泰元打造「黃金鐵三角」團隊
2023.09.12 | 區塊鏈
在台灣與華爾街交手!量趨科技有何本事?

在台灣,好幾間知名的區塊鏈公司,創辦人都曾在2017年成立的COBINHOOD任職,這是全球首間零手續費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曾推出台灣第一個自主研發的高速底層公鏈平台DEXON。

COBINHOOD當時集結了台灣最頂尖的一群技術人才,打造出世界級的產品,可說是技術培育的搖籃。可惜的是,在2019年一場公司經營權之爭下,COBINHOOD在2020年結束營業。

COBINHOOD的創辦人陳泰元是關鍵人物,他強大的技術能力、對趨勢掌握的精準度,讓他有「天才神人」的封號。

當時處在新聞風間浪口上的他,在經營權爭議後,低調沉寂了好一陣子,幾乎從媒體視野消失,但他並沒有閒著,早就全力投入打造下一個世界級產品。

「量趨科技」(Quantrend Technology)是一家專門做AI加密貨幣量化交易的公司,團隊100%由台灣人組成,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拿下比特幣、以太幣全球合約交易量前三名、幣安全球合約交易量的10%,而量趨科技的對手,都是數十年經驗的金融老將,在台灣就能跟華爾街交手。

能站上世界頂尖舞台,並非只靠陳泰元一人,背後「黃金三人團隊」是關鍵。

從交易所到量化交易,陳泰元如何選擇創業題目?

睽違三年,陳泰元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他告訴《WEB3+》,在COBINHOOD經營權風波尚未平息的2019年底,就有了成立新公司的想法。

在選題目時,陳泰元有個原則,就是避開熱潮下的題目。

「ICO(首次代幣發行)、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非同質化代幣)都曾是熱潮,很多人一股腦衝去做這些題目,但熱潮有很高的機率會快速消退,熱潮退後,誰沒穿褲子馬上一清二楚,下場通常也很慘。」

陳泰元解釋,「量化交易」需要經由模型的訓練、統計的分析、數學的可代表性,才能長長久久的做下去,是「硬技術」的題目,只要做得好,基本上很難會虧錢。這背後的技術挑戰,深深的吸引著陳泰元,想法有了,還缺一個好團隊,一起把腦中的構想實現。

量趨科技背後的「黃金鐵三角」

量趨科技總經理徐靖騰,也是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他是美商抗衰老直銷品牌NU SKIN的核心人物,陳泰元在大學時曾做過NU SKIN,兩人因此認識十多年的時間,私底下是非常好的朋友,COBINHOOD爆出經營風波的那天早上,兩人還一起去吃海鮮。

陳泰元被攻擊、最脆弱的那段時間,徐靖騰都陪在他身邊,當時的他,在職場上正尋求新的突破,因為認同陳泰元的願景,共同出資成立量趨科技。

雖然不懂技術、區塊鏈,過去業務背景出生的他,擅長業務拓展、組織管理,能與陳泰元互補。

但要打造世界級的產品,還需要一個陳泰元認可,同時可以一起討論技術的技術神人,透過獵頭(Headhunter)的幫忙,找到了PTT的共同創辦人戴志洋。

三人第一次一起見面,約在信義微風內的一家鰻魚飯店碰面,「我當時看到他(陳泰元),就很確定他比我聰明,他是那種思維很快的人,但我還跟得上。」

一個禮拜後,戴志洋就點頭答應加入量趨科技團隊,鐵三角團隊就此成形。

站上世界舞台前,背後的三次打掉重練

疫情來襲的2020年,公司正式成立,但在變成今天的量趨科技之前,歷經了三次打掉重練。

量化交易需要處理海量的資料,負責系統建置的戴志洋,一開始使用程式語言Python就可以,後來發現Python的效率太差,不足以應付資料處理需求。

「比方說要測三年內的市場資料行情,資料量可能就高達幾十個TB(兆位元組),同時速度還需要夠快,也不容許任何差錯,只要程式碼寫錯一行,就可能大虧錢。」戴志洋說。

第二次團隊改用Go語言(Golang),但還是達不到標準,最終拍板使用當時台灣還很少人用的程式語言Rust,「整個過程是非常曲折,常常東西建起來,發現不能用又打掉。」戴志洋回憶當時的心境。

量趨科技是台灣非常早期,就使用Rust打造產品的團隊,Rust的優勢是可以高效率的處理大量數據,戴志洋回憶,當時一家非常大的科技公司曾挖角過他,該公司的人資(HR)甚至都還沒聽過Rust,可以看出當時團隊的前瞻。

技術實在太新,當時懂得人太少,戴志洋的角色就如同翻譯官,「我有辦法把天才老闆(陳泰元)的想法,翻譯成人話,然後講給正常人聽。」

也因為產品的根基經過三次大幅度的變動,公司組織架構有很大幅的調整,內部同仁難免心中有不安全感,徐靖騰就負責對內的溝通、規劃藍圖與願景,並制定出了中長期的商業規劃、品牌定位,逐漸讓團隊穩定下來。

陳泰元拋出五花八門的構想;戴志洋負責用技術實現;徐靖騰則專注公司營運、商業拓展,戴志洋形容:「我們三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互補跟潤滑。」

一天改版5~10次,全靠「全能型人才」!

只花兩年時間,量趨科技就拿下幣安合約全球交易量10%,以及比特幣、以太幣、BNB全球合約交易量全球前三大,與量趨科技競爭的對手,都是擁有幾十年金融經驗的老將,能夠突圍,全靠實力與努力。

戴志洋表示,一般團隊要更換程式語言寫產品,可能需要1~2年的時間,「我們只需要幾個月,還可以一直再進化。」他舉例,對手一個交易策略改版,是一個月1~2次,量趨科技一天就可以改版5~10次。

量趨科技技術長戴志洋
「我們真的很努力,常常大家關在小房間一次就是七八個小時,討論到連飯都沒時間吃。」

量趨科技需要的是「跨領域、全能型人才」,需要會寫程式、會統計、懂機器學習(ML),還要有傳統金融的知識,但這樣的人幾乎不存在,一開始招募非常的辛苦。

光是台大校園徵才,量趨科技就連續去了三年,最後陳泰元決定只找有「Talent(才華)」的人,再透過內部訓練,補足欠缺的專業知識。

篩選人才的面試考題,全由戴志洋親手設計,難度比Google面試還高,並從處理問題的邏輯中,判斷面試者的潛力與能力。

現在量趨科技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是透過招募進來後,再內部培訓。徐靖騰形容:「我們這邊很像是一所學校,他(陳泰元)就是教授,每個禮拜ㄧ是我們的教學日,他都會坐在會議室內,從早上10點一路講到下午五點。」

今年第四季,量趨科技還將推出選擇權產品,也會跟全球前三大的交易所OKX合作高頻交易,產品線將越來越齊全。

走過COBINHOOD風波,陳泰元說他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替台灣培育更多頂尖人才,「量化交易是可以直接打世界級的戰場,我們在台灣,就有辦法直接跟華爾街的人競爭!」言談中全是滿滿的使命感。

才華、執著,讓量趨科技在成立的第一天,就站上世界舞台,而這一切才只是剛開始。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核稿編輯:高敬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Fubon+ App 上線即吸引數百萬用戶青睞的訣竅:懂你所需、給你所要

隨著政策法規開放與消費者行為改變,金融服務不只是交易平台,更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加速數位金融服務往個人化、智慧化與互動化靠攏,觀察到這股趨勢,台北富邦銀行不僅積極展開轉型旅程,更於 2023 年中啟動 Fubon+ 行動銀行 App 專案: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以「簡單」、「直覺」、「懂我」三大設計理念重塑產品架構、系統介面與使用體驗,打造專屬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

北富銀以簡單、直覺、懂我為核心訴求,Fubon+化身專屬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集結跨部門 600 位同仁的力量、歷經一年餘的時間,台北富邦銀行在去(2024)年 11 月正式推出 Fubon+ App,在極短時間內協助高達九成的行動銀行用戶轉移,更因應使用者需求快速迭代功能服務,透過數據分析完善個人化體驗,成為使用者不可或缺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

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業務處副總經理傅奕樵解釋:「Fubon+ App 是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以金融使用行為進行服務分類,並以牌卡介面提供信貸、信用卡、帳戶等服務,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直覺的點選與連結所需服務,大幅提升操作效率與優化使用體驗。」

富邦金控
Fubon+ App不僅系統介面翻新,功能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也隨之擴充
圖/ 數位時代

根據統計,Fubon+ App 上線之初即整合超過 200 個功能服務,每月平均 以5 到 7 個新增或更新功能向上攀升,滿足不同使用場景。例如,針對偏好夜間使用App的族群推出深色主題介面、考量年長者需求提供五種字級選擇,以及因應使用者需求提供夜間換匯服務等。

在這個過程中,平衡多元功能與使用體驗至關緊要,對此,台北富邦銀行數位金融總處副總處長周郭傑認為:「功能越多元,系統介面與操作流程越需要簡潔直觀,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站在使用者立場,思考、設計每一個互動細節與使用體驗。」以生活繳費為例,使用者只要以Fubon+ App繳交水費或電費,系統就會自動記錄並主動發出繳費提醒,降低遺漏與逾期風險,進一步優化金融服務體驗。

Fubon+ App以數據驅動的個人化服務化身使用者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具體作法有三:整合銀行、人壽與證券數據資料,讓使用者可以單一平台掌握各種資產數據,如銀行存款明細、人壽保單與投資績效等;其次是在App提供「富邦共學」等免費線上課程資訊,以及專屬的理財建議,協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所需的理財資訊,以及透過「我的權益」提供使用者專屬優惠與回饋,加速使用者下達各種金融決策。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蒐集與分析使用者的數位軌跡,例如交易數據與互動行為,讓台北富邦銀行可以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提供專屬使用者的產品服務與資訊,例如在使用者的信用卡額度將滿時發送調額提醒訊息等,即時滿足使用者在不同金融場景的服務需求。

聚焦五大進化服務,Fubon+ App與時俱進滿足使用者需求

為擴大Fubon+ App設計理念與價值,台北富邦銀行將聚焦「安全」、「財富」、「暖心」、「便利」與「智能」五大面向,持續優化金融服務能量。

傅奕樵表示:「資安風險與詐騙事件頻傳,讓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抱持戒心,為改變這個狀況,Fubon+ App全面提升系統安全、裝置安全與落實資料保護,針對信用卡戶提供卡片安全鎖服務,內連帳戶安全中心提供多重安全設定,包含裝置綁定跟透過OTP(MOTP)進行身分與交易認證等,更透過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以及知道如何降低風險,進而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此外,台北富邦銀行將於下半年度導入FIDO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讓使用者在線上交易時可以生物辨識的方式快速通過身分認證,更好保護用卡安全。

富邦金控
Fubon+ App圖像化介面讓使用者掌握安全等級,提升使用者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信任。
圖/ 數位時代

除了防詐安全,Fubon+ App更同步進化財富管理功能,以暖心設計與簡單直覺介面,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在線完成資訊查詢與金融交易,如匯率到價通知、視覺化市場燈號,到個人化的消費與投資數據分析,為使用者打造一站式的智慧理財體驗。此外,還可依需求串聯實體分行,由專人提供即時協助。「我們將以使用者視角持續優化Fubon+ App,同時,攜手跨業合作夥伴一同滿足使用者在不同生活場景的金融需求,如旅遊金融等,成為真正『懂你』的智慧生活金融助理。」關於Fubon+ App的未來發展方向,周郭傑如是總結。

了解更多Fubon+ >  https://fubonapp.taipeifubon.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