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熾熱午後,60位創業者齊聚一堂,聽著台灣奧美集團數位長郭育滋,在講台上分享著奧美為企業打造品牌、擬定行銷策略的心法。所有人全神貫注、眼睛有光直盯著講師,一旦有疑問,便直接舉手發問;而在分組討論中,30間新創企業也在郭講師的指導下,為自家品牌找出定位、主張、個性,不同組別間的學員,還在過程中相互給予建議,共學、共好氛圍濃厚。
這是由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以下簡稱「渣打銀行」)與勵馨基金會共同推動的首屆「渣打女力創業獎」(Women in Entrpreneurship,WiE),活動於今年4月報名截止,主辦方選出30支新創隊伍後,為入選團隊舉辦的培力工作坊。
事實上,向來致力公益的渣打銀行,過去四年來,已藉著「Futuremakers公益計畫(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在全球接觸逾100萬青年,其中有74%為女性;而勵馨基金會對於打造性別平權社會,亦是不遺餘力。此次渣打銀行攜手勵馨基金會設立女力創業獎,便是植基在Futuremakers公益計畫上,並瞄準設立在台灣、以女性領導為主、成立時間為一至六年間,以及其係耕耘社會共融、科技創新和環境永續等三大領域的新創企業,期望透過不同主題的培力課程、業師輔導和獎勵金,陪伴女性企業家邁向創業成功路。
安排培力工作坊 探究創業多元面向
女力創業獎共分為「Inspire啟發」、「Connect連結」、「Empower賦能」三階段,「Inspire啟發」是第一階段招募、評選的過程。如今進入第二階段的「Connect連結」,則是由主辦方為所有團隊安排培力課程,從商業模式、業務開發、行銷策略、Pitch簡報、募資與融資到DEI多元共融職場,涵括新創企業必須兼顧的不同面向,不僅講師陣容堅強,內容更是扎實又豐富。
例如在「商業模式」課程中,方略顧問共同合夥人沈美君女士,透過帶領與會者評估及檢視目前的商業模式,接著引導各團隊嘗試找出下一個商業模式與設計商業模式組合的方法,目的是協助新創企業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及擴張營運;在「募資與融資」工作坊中,SC Ventures(渣打創投)總經理林明曦則是採用提問法,從新創企業為什麼要募資、應該向誰募資、募多少資金、市場現況檢視等層面,一一引領這些創業家抽絲剝繭,探索真正的募資需求。
每堂課程約輔導60位學員,每間企業至多可派兩位成員參加,其中大多為女性。目前,學員在上完商業模式、業務開發、行銷策略等主題培力課程後,就有團隊直言,透過實戰練習、討論,「我們直接弄清楚企業的品牌方向和品牌真我」,更有團隊回饋,對於商業策略檢視、合作夥伴關係釐清和自身競爭優勢探究等議題,都有更清楚的認識,「不僅學習到不同類型的商業模式,還獲得針對現階段目標方向調整的寶貴建議。」
渣打同仁擔任志工導師 提供一對一諮詢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模組化課程,女力創業獎的另一大重頭戲,是設有「導師輔導」制度。儘管「導師制」在各大創業競賽、加速器中相當普遍,但女力創業獎的特別之處,在於導師全由渣打內部同仁自願擔任,「我們招募了30位具不同背景、經驗的員工,為30家新創企業量身提供一對一的諮詢。」身為導師一員的渣打銀行公關暨行銷長江慧萍Jennifer解釋,志工導師在分析企業的產業型態、所面臨的市場挑戰和機會後,會結合自身專業技能和經驗,給予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新創企業建議。
例如Jennifer的背景是公關、行銷,針對輔導團隊提出的「如何進一步推動產品」等問題,Jennifer便建議,能利用網頁、大眾社群媒體等各式平台,有效與客戶溝通,藉此建立更清晰的品牌形象,其他包括參與各式獎項,同樣是增加能見度並建立夥伴關係的好策略。「希望這樣的志工導師計畫,能帶給新創企業更多的可能,並協助他們達到當初參加『渣打女力創業獎』的期待。」
和新創企業交流經驗豐富的渣打銀行總稽核洪嫚君Vivian,同樣是30位志工導師之一。Vivian通常喜歡向團隊拋出「是否看過市場上其他類似產品、商業模式」、「UI/UX設計有沒有符合產品創立的初衷」等問題,讓團隊在思考答案的過程中,逐步瞭解該產品須調整之處,她則會再從自身的風險管理專業與經驗出發,給予回饋。Vivian也強調,自己看似是導師,但藉由每一次和團隊的對話,她其實也頗有收穫,「當你去了解別人的思維,為什麼他們當初想創業、看到什麼機會、遇到哪些困難,對自己在工作、思慮上,都會有所啟發。」
11月17日,渣打女力創業獎將進入第三階段「Empower賦能」的實體決賽,選出最終三名獲獎者,分別頒予台幣8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獎金。這30支分別從社會共融、科技創新和環境永續等領域出發的新創隊伍,誰將能獲得最終桂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