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AI做圖、願意花錢訂閱AI產品!六個觀察,一次搞懂生成式AI現況與未來
最常用AI做圖、願意花錢訂閱AI產品!六個觀察,一次搞懂生成式AI現況與未來
2023.09.23 | AI與大數據

生成式AI大爆發!a16z拆解「明日之星」有哪些

ChatGPT問世9個多月以來,成了最快達到1億月活躍用戶數的消費者應用程式,也正式開啟了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新紀元。

美國知名創投公司a16z(Andreessen Horowitz),作為一直以來都對Web3抱持樂觀態度的指標性創投,除了長期投入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產業外,近年更加重投資心力到AI領域上。

在a16z最新公布的報告中,透過知名流量分析工具Similarweb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對全球前50個生成式AI產品,按月瀏覽量進行排名,並研究這些產品的成長趨勢和來源,整理出消費者如何和ChatGPT以外的生成式AI產品互動,哪些領域的應用最具潛力或處於主導地位,又有哪些「明日之星」正在崛起?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本文帶你一次看,全球最大創投怎麼佈局AI產業!

a16z六大觀察,AI市場現況與機會盤點!

觀察一:大多數領先產品,都是從零開始

與ChatGPT一樣,名單上大多數領先的產品,在一年前並不存在。這意味著,儘管許多傳統公司正在導入人工智慧技術,以增強他們的產品,但最引人注目的使用者體驗,仍然是一些全新的應用。

在名單上的50家公司中,只有5家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或收購的產品,像是Google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的Bard、微軟收購的影片編輯器Clipchamp等。

其中,48%的公司完全依靠自有資金,並未接受任何外部資金,表示快速推出大型AI產品是可行的,且資金投入門檻相對低。然而,也有15%的公司,已經募集了超過5000萬美元的資金。

此外,榜單上的公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自行訓練專有模型的公司、對現有模型進行微調的公司,以及在現有模型上,建構使用者介面的公司,類似於GPT包裝器的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擁有專有模型的公司,平均募資金額是9800萬美元,相較之下。微調開源模型的公司,需要2000萬美元,而單純包裝的應用,則只需要900萬美元。

觀察二:現階段ChatGPT仍佔絕對優勢

截至今年6月的數據, ChatGPT佔了前50名中60%的月流量,成為全球第24為最受歡迎的網站,每月訪問量約16億次,使用者達2億人次。

儘管其他產品的增長程度不及ChatGPT,但與之相比,作為同為聊天機器人和替代型產品的CharacterAI,可堪比第二大產品,規模約是ChatGPT的21%,特別是在手機移動端的領域,CharacterAI無疑是最強大的早期參與者。

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其每日活躍用戶數(DAU)可與ChatGPT相媲美,且留存率明顯更高。

與其他主流社群軟體或應用相比,ChatGPT的流量排名與Reddit、Linkedin和Twitch大致相同,但仍遠低於像是Whatsapp、Youtube和Facebook等巨頭。

觀察三:圖像生成是最受歡迎的應用

近幾個月來,人工智慧伴侶CharacterAI、內容生成工具Midjourney和ElevenLabs,開始被大量使用。

根據流量數據,圖像生成是最受歡迎的生成式AI應用,佔了41%的月流量,其次是寫作工具,佔了26%的流量,以及影片生成,佔了8%的流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應用類別是模型中心,名單上雖然只有兩個網站,但他們均位在前10位中,且帶來了顯著的流量,分別是AI藝術創作共享平台Civitai,和專門用於開發機器學習應用的工具Hugging Face 。不過,他們的使用情境是在網站下載模型,以在本地運行,因此,若僅從網路流量來看,可能低估了實際使用的情況。

觀察四:早期的贏家已經出現,但市場機會仍巨大

值得開發者慶幸的是,儘管生成式人AI引起了廣泛關注,但在許多領域中,還沒有任何一個應用取得突破性成功。

根據每個領域前兩名之間流量的差異,大多數領域的差距不到兩倍。這意味著排名第一的公司,只比第二名接近的競爭對手多一倍或更少。考慮到名單上的公司,過去6個月的平均月增長率達到50%,這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此外,我們還觀察到明顯的分散情況。針對特定應用或工作流程而設計的產品,正在與更通用的工具一起發展,並顯示出它們也可以成為成功公司的跡象。

例如,在圖像生成領域,儘管Midjourney佔據主導地位,但專注於遊戲資產的Leonardo等公司,流量增長也非常驚人。儘管規模不及Midjourney,但在Midjourney持續崛起的同時,Leonardo也吸引了數百萬用戶。

觀察五:消費者願意付費使用前50名產品

過去5年中,許多消費性應用都陷入價格戰,或以補貼的形式掠奪用戶,對公司來說,獲客成本不斷提升,企業價值也成為公司擔心的指標。

然而,生成式AI改變了遊戲規則,名單上大多數公司,都沒有進行付費行銷。透過社群媒體X、Reddit、Discord或電子郵件等途徑,以及口碑和推薦增長,獲得了大量的免費流量。

根據SimilarWeb的數據,名單上最後25%的生成式AI產品,只有2%的流量來自付費來源,與150個非AI的訂閱類型消費品相比,非AI產品的付費流量佔了70%。

此外,使用者甚至願意為生成式AI付費。名單上90%的公司已經實現盈利,並且幾乎全部透過訂閱模式實現。對於按月付費的用戶,平均每個產品每月收入為21美元,年收入為252美元。

與此相比,如果您在AI出現之前,訂閱了任何熱門的消費性產品,例如用於冥想的應用程式Calm或Headspace,和多國語學習應用程式Duolingo,通常年度訂閱費用低於70美元,按月付費的用戶,平均每月花費僅為10美元。可以看出生成式AI解鎖了新的付費標準,著實提高了消費者的支付意願。

觀察六:手機應用仍具潛力

到目前為止,AI產品多是以瀏覽器為優先,而不是手機應用程式。連ChatGPT也花了6個月的時間,才推出一款行動應用程式。可能是因為,大多AI產品開發團隊規模較小,初期不希望注意力橫跨網頁和手機端。

列表上只有15個App,相較網站流量,每月總流量也只有10%來自App。

其中,有一些例外的例子,在圖像生成類別中,由於第三方API應用程式的開發門檻相對低,照片編輯工具Lensa和圖像處理工具Wombo等,產品的銷售量急劇上升,但也同樣的急劇下降,出現了快速大起大落的狀況。

另外,還有三個值得注意的應用,專業消費者設計工作室PhotoRoom,有88%的流量來自手機App;人工智慧伴侶CharacterAI有將近一半的流量來自手機,文字轉語音產品Speechify,則有20%來自手機。與這些應用的網站相比,使用者使用手機端應用的比例非常高。

鑑於現今使用者每天在手機上花費的時間,平均比電腦多36分鐘,我們可預期隨著技術的成熟,將會看到更多手機端優先的生成式AI應用出現。

ChatGPT的成功只是生成式AI的冰山一角。圖像生成等應用,和專為特定需求設計的產品也在逐步崛起中,而使用者對AI產品願意付費的態度,也為企業帶來了營利的機會。

儘管早起的贏家或許已經出現,但未來仍有需多領域和機會,等著新的創新者來挖掘。對於生成式AI的發展性,可說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資料來源:a16zTechCruncha16zReuters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核稿編輯:高敬原

關鍵字: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數據驅動體驗升級!全台唯一上櫃電商「美而快」如何打造成長引擎
數據驅動體驗升級!全台唯一上櫃電商「美而快」如何打造成長引擎

當電商市場告別流量紅利,企業的成長路徑也面臨改變。廣告投放的邊際效益不再、社群觸及率下滑,加上第三方 Cookie 的正式退場,使得傳統「廣撒網」的行銷模式失靈。面對變局,擁有百萬會員的服飾集團美而快,在導入直通國際ESi的一站式 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後,有效提升分眾溝通效率與顧客經營精準度,讓數據應用從行銷部門逐步滲透至營運節奏規劃,成為推動企業成長的新引擎。

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顧客經營必須深化

「這幾年電商獲客成本增加很多,品牌若無法將流量轉為有效會員,很快會失去競爭力。」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指出,在數位廣告成本飆升、新客轉換日益困難的趨勢下,「私域經營」就成了品牌必修課;依賴流量已不夠,如何讓顧客留下、回購、持續互動更是關鍵。

為了深化會員經營,美而快團隊開始深入分析會員行為,區分出長期未購、已回訪未結帳、潛在高價值等類型客群,再依據行為進行對應溝通與內容推播。然而,分眾管理極為繁瑣,需仰賴大量人力與反覆操作,「每天都得手動撈資料、打包受眾、分眾投遞。」王志仁直言,這是一項曠日費時、卻無法逃避的任務。

直通國際
圖/ 數位時代

對此,美而快選擇導入直通國際的客戶數據平台 CDP,以系統思維出發,打造可長期營運、可擴張、可迭代的顧客管理模式。

對美而快而言,導入 CDP 後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效率」。例如:過去每日需手動處理的「180 天未購會員」分眾任務,現在可藉由自動化流程完成,釋放行銷人力,專注策略性規劃。同時,團隊也開始盤點冗餘的 LINE OA 投遞對象,刪除一年以上無回應的 LINE 會員,反而讓開封率與點擊率雙雙提升,ROAS 更一舉翻倍。

打通線上、線下任督二脈,CDP 為 OMO 鋪路

當 CDP 不再只是行銷工具,而是轉變為驅動企業營運的中樞系統,其價值即體現在資料整合、流程優化與策略制定的全面提升。美而快導入直通國際 CDP 後,另一個有感的突破就是線上、線下數據的打通,成功串聯集團旗下多元品牌通路,重構消費者旅程。

以 2023 年底開幕的 UR Living 實體門市為契機,美而快同步推動 App 積點與會員綁定機制,鼓勵實體顧客登入線上會員系統;同時,透過 CDP 將線下交易資料完整回收,不只實現會員輪廓識別,也為 OMO 策略奠定基礎。這套整合機制迅速展現成效——以主力品牌 PAZZO 為例,實體店開幕後,線上會員與營收成長 25%,其中近半新客來自實體通路。

「線下其實是很有效的新客來源,像 PAZZO 的新會員裡,有一半都是從線下來的,」總經理王志仁分享,若從會員結構觀察,不同品牌在線上、線下的表現其實有所差異,例如 PAZZO 線上與線下客群各占一半,而部分新品牌則在線下更具導流優勢。

有了 CDP 整合數據,美而快得以建立「雙向引流、數據貫通」的 OMO 策略,聚焦顧客行為與場域偏好,讓每一個接觸點都更精準、更有價值。

CDP 驅動商品決策,預測力成關鍵競爭力

讓數據真正驅動企業運作,關鍵在於能否跨出行銷部門,擴展至商品、內容與營運等決策核心。對美而快而言,這樣的延伸雖仍在逐步建立,卻已有方向。

服飾業的商品多為非結構化資料,細節如剪裁、材質、風格等變化極大,加上時尚週期更迭快速,除了基本的品類與顏色,很難建立細緻穩定的分類模型。即便如此,美而快仍透過 CDP 進行購物行為分析,掌握哪些商品高瀏覽但未轉換、哪些品項吸引新客,並回饋給內容與商品團隊,作為優化依據。「我們希望透過 CDP 協助商品開發,更細緻地理解交易失敗的新客行為,去改善、去優化,」王志仁表示。

「對零售業來說,不管是 AI 還是數據,最終目標都是『預測』。預測商品熱度、預測顧客行為、預測營收走向——能預測,才能控制成本、降低風險。而『數據』是每天必須做到的基本功。如果沒有奠定基礎,就無從發揮後續價值。」王志仁強調,一步一步把數據的基本功打穩,紮實累積、系統性整合,CDP 才能發揮價值,為預測力打下基礎。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