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30團隊勇闖Meet大南方!用科技驅動產業轉型,邱求慧:「創新創業是對台灣未來最好的投資」
率30團隊勇闖Meet大南方!用科技驅動產業轉型,邱求慧:「創新創業是對台灣未來最好的投資」

2023盛夏再次回到高雄展覽館,面對採訪提問,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一貫從容優雅的整理儀態,對每個回應也都侃侃而談,彷彿創新創業這題對他來說已經如呼吸般自然。

不同的是,這回邱求慧正好從海外出差歸來,參與APEC科技合作會議、走過矽谷創業最前線,當他把台灣新創帶到世界舞台的同時,也把全球視野帶回來台灣,透過對人才、政策還有跨域合作等多重面向的勾勒,不僅把他對於創新創業的期待提升到全新層次,也從Meet大南方的策劃裡,看見他對於台灣產業發展的未來想像。

強化新創政策有助產業發展,把世界創新量能帶來台灣

「我積極在APEC上倡議應該要多強化新創方面的政策,」有別於過去多聚焦在科技政策的交流,邱求慧説創新創業的浪潮才能給予下一代人才發揮的養分,無論是新科技發現、技術產業化甚或是挖掘全新商業模式,新創確實都是一個很好的起點,這同時也是對國內產業發展的投資、確保未來在國際舞台的競爭力,「除了半導體我們還能有什麼技術為自己再打造一座護國群山?」邱求慧認為從政府政策的角度做起,鼓勵年輕人投入創新創業,就是投資並延續台灣在科技上的國際話語權。

因此,我國在APEC第21次科技、技術及創新政策夥伴(Policy Partnership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 PPSTI)會議上,以推動科技國際合作作為提案內容,18項專案通過中就有5項來自我國提出,提案通過數居全經濟體之冠。顯示台灣科技實力獲得國際高度認同之餘,也突顯我國創新科技的優質形象,對促進國際技術合作帶來正面效果。

不僅如此,邱求慧也把握機會走訪矽谷,希望能在全球創新創業的一級戰區裡,尋找新的刺激與火花。「我拜訪了柏克萊、史丹佛 ,也約見超過20位創投業者,擷取他們對全球新創發展趨勢的見解」他也沒有空手而回,不只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創加速器簽訂合作協議,將SkyDeck首度引進臺灣,也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專業發展中心SCPD(Stanford Center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合作,擴大與校內新創加速器及其矽谷新創生態圈的鏈結,「我想為台灣創業家們注入國際視野跟想法,也為國內創新創業的環境帶來創新價值。」邱求慧説。

30家新創團隊臥虎藏龍,AIoT無人機助遠洋漁業轉型成最大亮點

延續這股對於創新創業的熱情與量能,2023年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帶著團隊三度勇闖Meet大南方,陣仗之大不只是歷年之最、更是今年之冠,凸顯出這些年產業技術司在產官學研的通力合作下,對創新創業不遺餘力推動的成果。對此,邱求慧分享了今年整個展區的策劃,不只是匯聚了人工智慧(AI)、邊緣雲運算、新創等領域的創新成果,更展現出科專技術及新創團隊的應用表現,鏈結南台灣的產業,打造屬於大南方的科技動能。

技術處.JPG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於Meet大南方展示AIoT無人機
圖/ 數位時代

「我們嘗試思考哪些團隊是對於大南方產業能產生鏈結與合作的可能性,」邱求慧説,因此產業技術司精選了30家新創團隊,可以拆分成「創新」與「新創」兩個大面向。針對「創新」有以5G、AIoT技術為基礎的科研項目,以期能推動在地產業邁向高值化與5G數位轉型,打造大南方成為新世代科技應用先驅的多家團隊;而「新創」部分,則匯聚了工研院、金屬中心、精機中心、船舶中心、自行車中心、鞋技中心等六大法人新創,合計30項具備在南部落地的科研成果,共同開拓臺灣產業競爭優勢。

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項來自遠洋漁業AIoT無人機隊的解決方案。「它讓我感受到原來科技其實是有溫度的,」邱求慧説台灣遠洋漁業年產值326億元新台幣,世界有名,但卻是靠老師父們的經驗、時間還有犧牲家庭所換來的成果,為了可以讓這項傳統產業也能導入科技工具轉型,團隊以金屬中心發表的可抗七級抗風雨垂直起降(VTOL)無人機為基礎,加入工研院研發的「遠洋漁業 AIoT 加值系統」,並整合漁船既有設備的魚汛資訊,結合魚群熱點大數據,未來就像漁撈長的鷹眼,幫助漁船在海上搶得先機,漁獲滿載。

如此一來,老師父們再不需要「靠天吃飯」也能成功擺脫無功而返的窘境,透過這項技術率先探勘、旗開得勝,有機會大幅提升遠洋魚貨量。邱求慧也表示產業技術司為了這項技術,也以真人真事改編成微電影「當思念在海洋上飛行」,籌劃一年多的時間拍攝,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當科技在往前衝刺的時候,它不是冷冰冰的帶來衝擊,而是為場景帶來轉型與升級,同時也用溫度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力,「故事裡的主角現在終於也能跟父親好好吃一頓飯了,」邱求慧感性的提到。

鼓勵年輕人跨出舒適圈,與國際競爭把眼光放到世界的舞台

看著大南方發展一年比一年盛大,邱求慧也有感而發的説,這就是政府與民間協力最好的展現,政府用政策使創新創業環境能更加完整、健全,讓青年創業家們能用更低的風險投入,一起為這個新創生態圈的未來共創、共好、共榮。

「年輕人應該要跨出舒適圈,」觀察到今年Meet大南方規劃國際館專區,將海外10個城市、38個新創團隊帶到高雄與在地產業交流,邱求慧提醒創業家們應該把眼光放到世界的舞台,而不是把台灣當成全世界,才能激發更多創意與想像,也才能與一流的武林高手過招。「台灣人才實力與科技底蘊放眼世界都還是第一把交椅,」邱求慧相信在這樣的前提下,只要創新創業的發展方向不變,下一座護國群山就在不遠處了。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