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NFT已無價值、NFT已死嗎?藝術、投資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的寶藏是什麼?
95%的NFT已無價值、NFT已死嗎?藝術、投資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的寶藏是什麼?
2023.10.06 | 區塊鏈
NFT已死?大錯特錯

「NFT之春」已經過去兩年,最近許多媒體將「NFT已死」放上標題,並強調多數的NFT沒有任何價值,這是完全錯誤的資訊。

NFT(非同質化代幣)只是一種技術,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多數人熟知的「藝術品」只是其中一種應用,NFT所對應的「價值(價格)」,則跟應用的類別有關,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NFT在2021年於全球爆紅時,因為是非常新的技術,許多心懷不軌的人,利用大眾對於新事物的不了解、資訊落差,將NFT用於詐騙,讓NFT因此染上污名。

許多新科技在演化的路上,都曾走過這一段路,像是網路、電商、行動支付剛問世時,也時常跟許多負面新聞掛鉤,如今這些技術已成為大眾日常。

NFT已死一說,從何而來

知名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位於美國舊金山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的個展,是「NFT已死?」討論爆發的其中一條導火線。

個展中除了展出村上隆30年來的藝術作品,其中也包含被外界認為「失敗」的NFT作品。

村上隆曾發過兩個NFT系列作品,一是與RTFKT合作推出的虛擬角色Clone X以及Murakami.Flower。

據《衛報》報導,村上隆在展覽開幕記者會上,感嘆的說NFT正在走下坡,表示自己或許未來將不再發行NFT。但仍希望隨著時間推移,NFT將能被證明是一場超越普普藝術(Pop Art)的藝術運動。村上隆更表示,呈現新想法是藝術家的天職,將NFT拓展到藝術領域,是他現在全力追求的目標。

村上隆的發言,被許多媒體延伸,做了許多對於「NFT價值」的探討。

不只如此,《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就在近期一篇文章中,用「worthless」(毫無價值)這個強烈字眼,宣稱NFT沒有任何價值。

該篇報導引用了加密貨幣賭博網站「dappGambl」報告數據,指出超過2,300萬投資者所持有95%的NFT,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價值;更有台灣媒體在報導中寫下,NFT已淪為沒人要的壁紙。

NFT市場在近兩年確實面臨了極大困境,《WEB3+》曾經報導, 2023年8月,以太坊NFT交易量、OpenSea活躍用戶數都創兩年來新低,除了用戶熱情消退,也跟監管挑戰有關係。

但NFT的價值不能只看「交易量」,許多能對世界有貢獻的應用,並不會在市場上頻繁交易。dappGambl報告也強調,儘管NFT市場慘澹,但團隊認為,NFT未來在房產代幣化、數位身分、擁有權,以及遊戲領域,將帶來無限潛力。

🛎️延伸閱讀: 50美元就能投資房地產!「資產代幣化」規模上看1.6兆新台幣,兩張圖看懂熱門領域

貪婪的願景,讓市場快速走下坡

針對《滾石》雜誌的報導,社群平台「Reddit」的串文中,許多網友也分享了意見。

有人批評NFT是「加密貨幣延伸出來最糟糕的東西」;也有人認為NFT「自很久以前便沒了價值」。

企業家與知名NFT項目Veefriends創始人蓋瑞·范納洽(Gary Vaynerchuk)曾評論,NFT市場過度飽和,存在大量項目,其中許多項目秉持著短期且貪婪的願景,而許多參與人士對商業或社群建設根本不了解,導致NFT項目管理不善。

大眾對於NFT的認識,大多來自數位藝術品,而這只是NFT技術能發揮的冰山一角。 為了快速獲利而不重視長久價值的項目,成為了一種壓倒性趨勢,而這也是導致市場走下波的原因之一。

針對「NFT已死」之說,知名藝術策展人Anika Meier認為,除了藝術之外,NFT可以與任何事物有關聯。

但若以藝術角度來看,NFT確實為數位藝術解決了版本數量,以及證明其獨一無二的問題,不幸的是,現在大家的注意力,大部分皆從內容轉移到「價格」上。

LeadBest(領投肯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佳憲,也在Facebook中發文,指出NFT是一種技術的描述,能應用的範圍很廣。

「NFT是非同質性代幣,等同於鏈上憑証,加上區塊鏈的特性,讓流通變的更容易,若加上合規與三方公證單位的支持,將會改變許多現有的流程,創造新的商業流動,也是數位資產的應用基礎。」李佳憲寫道。
NFT的「價值」在哪裡?兩大值得關注的領域

一: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用NFT代表所有權

回到最根本問題,NFT的「價值」到底為何?是本身的交易價格,還是技術的實用性?

若整合兩者,那麼近期備受看好的真實資產代幣化(RWA)賽道,便可發掘NFT的另一個潛力。

今年7月,有用戶透過NFT借貸協議Arcade,將自己的百達翡麗手錶做為抵押品,借到了35,000美元。大概的流程是,借款人先將實體手錶發送給鏈上託管協議4k,託管公司提供代表手錶所有權的NFT,再拿到Arcade進行抵押。

NFT不再只是象徵身分的頭貼型代幣,而是與真實資產掛勾的憑證,並讓持有者在相關協議上進行借貸、買賣等,同時享有流動性、區快鏈交易透明等優勢。

若放大真實資產範圍,包含房地產、債券、碳信用與大宗商品等,都能夠被代幣化。一份於今年3月底發出的花旗銀行報告指出,代幣化數位證券市場規模,預計在2030年,會成長到4至5兆美元規模。

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Binance),最近則發布一份「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調查報告,雖然RWA市場仍在早期發展階段,普及率不斷提升,以及總鎖定價值(TVL)不斷成長,幣安在報告中指出,資產貸幣化市場預計在2030年,將達到16兆美元、佔據全球GDP的10%規模。

🛎️延伸閱讀: 名錶、房子也能有虛擬分身!幣安:七年後「資產代幣化」規模達16兆美元

二:會員經營、行銷

若撇除市場價值來看,NFT近兩年也成為許多Web2品牌經營會員的管道。

星巴克(Starbucks)在2022年12月,推出了基於區塊鏈Polygon的「Starbucks Odyssey」獎勵計畫,用於鞏固客戶、讓新粉絲更忠誠。

品牌將任務體驗稱作「旅程」(Journey)、NFT則為「郵票」(Stamps),會員可透過達成任務獲得NFT(非同質化代幣)與積分來解鎖各種優惠,並可在NFT交易平台上收集或轉賣。

因此,除了透過平日購買實體商品「集點」,蒐集與購入NFT也將成為新的解鎖優惠途徑,逐漸改變忠實顧客的消費模式。

2020年上任的行銷長布萊迪.布魯爾(Brady Brewer)認為:「NFT深具潛力,能幫星巴克講好品牌故事、提供客戶獨特體驗,即使是咖啡香氣傳達不到的網路世界,依然能打造圍繞咖啡的緊密社群。」

🛎️延伸閱讀: 18分鐘賣光、地板價漲幅350%!星巴克推首款付費NFT「海妖系列」,有何魅力?

MaiCoin集團Qubic產品負責人陳致豪曾說明,星巴克對於年輕消費者群的高度重視,更突顯出現代的品牌,如何深度了解和回應年輕世代的需求。

正因為年輕世代對新科技的黏著度高,因此他更建議,重度倚賴數位行銷的產業,應優先考慮利用NFT技術,當品牌有能力透過NFT獲得用戶的錢包,實際上就掌握了用戶的行為軌跡,建立更精確的用戶樣貌。

樂團《老貓偵探社》主唱謝慶勳,則透過NFT拍貼機「Wink Photo Booth」快速、大規模的推廣音樂與藝術,除了相框和機台音樂能夠依照藝術家與音樂人客製外,在消費者拍完照後,只要掃描螢幕上的QRcode,就可以將照片上鏈變成NFT。

NFT上鏈,除了能讓回憶變成永恆的收藏品,創作者的設計可以透過相框,被更多人認識,甚至變成聚集「同溫層」的會員系統。

Wink Photo Booth會給相框創作者,使用相框用戶的錢包地址,拍貼NFT也就化身一張參與證明或是支持證明,日後可以透過NFT做互動,例如:將該NFT變成專場購票的優先權、搶先空投新單曲demo等。

頭像、藝術類型的NFT,價格確實在過去一段時間崩跌,整體市場也面臨許多挑戰,但這僅只是表面,NFT作為一項技術,它的潛力與發展,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 「聽團仔」打造首個NFT拍貼機!靠相框賺到練團費,一張照片就能找到鐵粉

參考資料:CoinTelegraphNFTnowdappGambl

本文授權轉載自:WEB3+

核稿編輯:高敬原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關鍵字: #區塊鏈 #NF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大展 × 美容保健大展 7/24 南港雙展齊發
【亞洲最大生技盛會】亞洲生技大展 × 美容保健大展 7/24 南港雙展齊發

全球矚目的產業年度盛事將於明日登場!亞洲年度生技產業盛會─【亞洲生技大展】與【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將於7月24日至27日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全館盛大登場。今年展會匯集來自19個國家、近850家指標大廠、使用近2,200個攤位,橫跨生技、醫藥、保健、美容等多元領域,打造業界掌握最新趨勢、拓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三大亮點展區引領台灣生技邁向國際

今年亞洲生技大展將於4樓展出,以「Next Wave of Biotech Opportunities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為年度主軸,展現台灣連結全球、引領創新的實力。此屆展會邀集美國、瑞士、日本、澳洲、比利時、印度、波蘭、奧地利、菲律賓、泰國等國家組成12大國家館,還有英國、中國、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義大利等多國企業參展。參展陣容橫跨各大領域,包含藥華、保瑞、中裕新藥、台康、逸達、台耀、昱展新藥、長佳智能、永昕、台新藥、Merck、FUJIFILM、Cytiva、BD、Charles River、Lonza、Labcorp…等國際龍頭齊聚,展現全球生技產業的尖端技術與市場應用。同時,經濟部、衛福部、國科會、國衛院等8大政府主題館,聯合臺大、清大、成大、北醫、中國醫等10餘所學研機構,揭示台灣在精準健康、生醫創新上的重要成果。

今年展會特別聚焦三大亮點專區:「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醫藥醫材」、「細胞治療與再生醫療」 ,呈現完整的生醫技術發展趨勢,並開啟國際合作與產業鏈整合新篇章。CDMO專區聚集國內外重點製造商,包括保瑞、台康、臺灣生物醫藥製造、台耀、中裕新藥、永昕、台新藥、霖揚、潤雅、聯亞藥、日隆精化及台灣CDMO聯盟等,展現製造產能與跨國合作優勢; 醫藥醫材專區 則由藥華、蘑法、國鼎、逸達、溫帝、友華、友霖、APRINOIA(新旭)等企業呈現創新藥品與醫材成果; 細胞治療及再生醫療區 匯集暢鴻、捷昇、進階、禮文、瀚醫生技、冷泉港等多家公司,公開最前沿的治療技術與應用潛力。

聚焦創新亮點 從研發到臨床一次掌握

此展覽聚焦前沿生技技術與臨床應用的實質落地,匯集多家國內外指標企業展出具突破性的研究與應用成果,展現台灣在精準醫療與創新研發領域的深厚實力與未來潛力。其中, 怡定興生醫(攤位號碼:M432) 帶來預計明年啟動人體臨床試驗的創新止痛解方; 巨明生醫(攤位號碼:N715A) 帶來全球首見、3秒完成定量檢測的AI系統; 中裕新藥(攤位號碼:M732) 將揭示愛滋維持治療的最新進展; 微體生物醫學(攤位號碼:N604) 則推出創新非侵入式癌症早期檢測平台,為臨床診斷帶來全新選擇。主辦單位表示,今年展覽還有更多創新成果,不僅展示出台灣生技產業的研發實力與臨床轉譯能力,也進一步凸顯此展會作為「從研發到應用一站式交流平台」的關鍵角色。

40+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 展現產業最新技術趨勢

自7月24日至26日展期間,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超過35家企業, 舉辦超過40場參展商創新技術發表會 ,內容涵蓋細胞與基因治療、藥品開發、癌症診斷、學研成果與創新原料應用等,完整呈現台灣生技從原創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強勁實力,也為國內外與會者開啟更多交流與合作契機。

亞洲唯一 美容保養+生技保健 雙主題 原料、設備到成品全產業鏈展出

同期登場的「 2025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 」,於一樓展出「 醫學美容保養 」與「 食品生技保健 」雙主題,內容涵蓋研發與進口原料、代工製造、自有品牌、包裝容器與檢測服務,打造完整美容與保健產業鏈。專業供應鏈廠商包含元弘草本、綠茵生技、創百、東翔生技、生資等;消費品牌線則有提提研、台塑生醫、台塩生技、台糖、台酒生技等知名企業參展,充分展現MIT產業研發能量與市場實力。今年展覽亮點豐富,除匯聚MIT保健保養品、生技技轉成果、AI檢測系統等創新應用,韓國館亦有多家韓國原廠帶來熱門趨勢產品,以及外泌體、膠原蛋白飲、機能茶、家用美容儀器等話題商品。

展期間也將舉辦多場專業活動,包括7月25日由佐見啦與展昭共同策劃的「PIF挑戰與機會」、7月24日主打清真市場的「清真美妝商機日」,協助業者掌握產業趨勢與技術脈動。

亞洲生技大展 × 亞洲美容保健大展 明日正式登場!

立即登錄免費參觀,一站掌握亞洲生技與美容保健產業的創新脈動與市場未來!
4樓【亞洲生技大展】 參觀登錄:https://chanchao.tw/xlHiqT
1樓【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 參觀登錄:https://chanchao.tw/jz3Qb-

2025 亞洲生技大展 BIO Asia–Taiwan Exhibition
- 7/24(四)-7/27(日)
- 10:00-18:00 (最終日展至17:00)
- 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4樓
- 官方網站:https://chanchao.tw/9jw019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