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析淨零碳排!能源轉型如何落實?國內外專家齊聚分享產業經驗
全面解析淨零碳排!能源轉型如何落實?國內外專家齊聚分享產業經驗

2050淨零碳排目標已是共識,全球有逾130國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環境永續目標,大型企業如Apple、微軟等也從供應鏈著手,攜手夥伴為共同目標努力;此外,今年十月正式上路的歐盟碳關稅(CBAM),也讓與全球貿易密不可分的台灣,必須要正面對決減碳浪潮的挑戰。對此,由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及 SEMI旗下產業聯盟 - GESA 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的「2023 Net-Zero Taiwan國際淨零高峰論壇」,邀請到海內外產官學界的意見領袖齊聚一堂,針對淨零碳排的議題分享在不同領域與角度的經驗與想法,從第一線關注能源轉型,掌握永續發展議題、加速淨零腳步。

「綠電發展已是國際趨勢、更是國家產業關鍵需求,」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致詞時如此說到。他表示,政府近年除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並加速綠電發展建置外,另一方面,也開始宣導金融業及一般企業注重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喚醒各界對於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而持續前行。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提到,面對國際間築起的碳稅高牆,台灣作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供應鏈的一環,不只是無法置身事外,更需要齊心面對這個難題與挑戰,淨零目標才有機會得以實現;而下午場開場致詞則邀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仙桂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蕭翠玲,其中高副主委透過簡短的時間分享唯有透過十二項關鍵計畫的推動,輔以碳定價機制的建立、產業以大帶小共同協力與永續金融等方方面面的策略,協助產業低碳轉型,才能實現淨零目標,創造永續淨零的台灣。

從國際觀點到國家永續,海內外講者分享獨到見解

淨零碳排究竟為何成為近年來,全球各國乃至於大型企業都在談論的議題?Asia Pacific, CDP Managing Director Donald Chan提到,這項轉型不只是進行式,包括全球供應鏈都難以置身事外,也將成為企業未來強化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武器。他表示,無論身處何種產業領域,企業都將面臨到計算碳足跡、水資源消耗等各種計算,同時攜手供應鏈每個環節的夥伴,讓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得以被實現,同時也以「綠色」為企業打造全新的護城河。

而一向在淨零路上都走得非常前端的北歐國家,來自芬蘭的Head of Zero Carbon Future mission, Business Finland Helena Sarén就分享到,全球已敲響淨零轉型的鐘聲,而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耐力賽,芬蘭攜手國內不同產業推出屬於自己的低碳產品,預計到2030年芬蘭能創造至少850億歐元的綠色出口經濟,而其中一半更是來自於再生能源產業。Helena Sarén說:「包括風力發電、推動創新創業強化能源轉型,都是目前芬蘭正在推動的項目。」

而國內近年來也積極耕耘永續發展。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既然永續經營已是企業未來重點目標,透過碳權交易的價格發現功能、激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培育國內低碳科技創新產業,並與國際接軌為我國淨零鋪路是目前正積極努力的方向。碳權交易所也提供包括國內外碳權交易服務,以及碳諮詢與教育宣導,希望成為台灣產業成長背後重要推手。

臺灣碳權交易所林修銘董事長分享「打造永續生態圈,迎戰淨零轉型新時代」,透過策略法規及政策影響,揭開碳
臺灣碳權交易所林修銘董事長分享「打造永續生態圈,迎戰淨零轉型新時代」,透過策略法規及政策影響,揭開碳有價經濟序幕。
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

International Expert,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Jonathan Drubay則從法國角度分享經驗。他表示,能源與運輸將是淨零轉型走到下一個階段的重要場景,這讓法國除發展氫能源外,也同時推動碳捕捉與二氧化碳的利用與封存,避免產生更多的碳排放惡化環境的溫度;另外目前法國也結合逾200個新創團隊,希望能在淨零碳排路上透過技術力協助轉型。無獨有偶,Strategy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Director, CENER, SPAIN Eduardo Aznar Zozaya也表示儲存技術與尋覓新能源是扮演未來淨零轉型能持續推動的關鍵。他更提到,類似像鋼鐵工業、化學工業甚至是運輸業都是當前難以被取代的產業,碳足跡也相對高,因此CENER也積極推動關於氫氣的應用。

下午場首場議題:綠色金融驅動產業前行,攜手共創永續轉型

0F9A2907.jpg
下午場以綠色金融以及企業減碳實證兩大主軸分享,分別從金融業面對法規、環境等改變所做出的對策,以及分享企業如何實踐淨零減碳的心法。
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

面對淨零永續已是企業重要目標,相關資源跟政策也都必須到位,一起協助推動減碳投入所需的資金。對此,金管會蕭副主委也提到,金管會發布了「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擬訂再強化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品質與內容,以及建立我國永續金融分類標準等措施,運用金融市場影響力,引導企業重視ESG議題,促成投資及產業追求永續發展之正循環。

對此,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胡光華就指出,集團在2022年達成購買208張憑證、用水量也較基準年2020年減少12.27%,在綠色採購金額項目上佔總採購金額之2.43%等目標;此外,透過導入永續資金、敘作綠色融資與投資及淨零轉型教育等策略,由內而外發揮兆豐集團影響力。下一步,胡光華也透露將擴大高碳排產業之範圍,並針對投融資部位訂定詳細去碳化執行策略,希望能攜手產業一同擁抱淨零碳排。

而永豐商業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也不藏私的分享,自2012年開始永豐銀就已積極投入,透過太陽光電廠融資、綠電交易信託平台、跨足淨零服務與投入儲能、新興綠能領域等策略,在再生能源融資領域頗有實績之外也與產業一同尋找解決方案;此外,永豐銀也以一站式服務與客戶面對淨零新挑戰,並以建制電廠、買賣電廠與買賣綠電等行為加速綠電達標腳步,歐陽子能表示,藉由盤查輔導、再生能源、淨零減碳與綠色金融,協助企業達成永續願景。

對談時段.jpg
對談時段邀請三位金融業先驅,從實際案例與策略分享,探討協助企業達成永續以及綠色金融的未來可能與成長性(由右起永豐商業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胡光華、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債券部經理林裕崇)
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債券部經理林裕崇於對談時提到,近年來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已是企業無法迴避的課題,這已不再僅僅侷限於是企業的道德或聲譽等問題,更是涉及到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及持續經營的議題,而永續發展債券正是連結資本市場及實體經濟永續發展的重要橋樑,也是支持企業在永續轉型的關鍵力量,因為企業在邁向淨零排放以及投入永續轉型的過程中,其所面對的是資金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所以企業應善用資本市場的資源及籌資工具的協助,尤其是永續發展債券,櫃買中心也將持續秉持這個理念,持續擴大我國永續發展債券商品範疇,以健全永續發展債券市場生態圈,以及建構具國際競爭力之永續發展資本市場,為企業、社會以及環境創造三贏的局面。

綠能轉型先驅者經驗分享,找出關竅加速擁抱淨零碳排

施耐德電機.jpg
施耐德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關鍵電力與永續事業部總經理黃建棠分享透過綠色能源管理,佈局永續未來
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

然而,淨零永續目標如何藉由解決方案與科技力被落實、又創造哪些可量化與參考的經驗?施耐德電機股份有限公司關鍵電力與永續事業部總經理黃建棠表示,施耐德電機運用在全球超過3,000名永續發展顧問及各式工具資源,協助台灣企業一步步做碳盤查、制定永續發展戰略、導入能源管理軟硬體,藉著從策略到行動方案一條龍的全方位支援,期望緩解台灣企業的減碳焦慮。透過制定戰略、數位化與去碳化的步驟,制定合適的策略與藍圖,循序漸進邁向綠色轉型、淨零減碳。同時,施耐德電機也致力於幫助企業掌握價值鏈中產生的碳排與環境影響,包含提出「資料中心溫室氣體減排新框架」及推出碳排放計算工具。

泓德能源.jpg
泓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仕昌以「淨零世紀想像圖:家家光充儲,戶戶碳中和」為題分享
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

泓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仕昌也分享到,泓德能源推出光充儲放用整合系統,透過整合太陽光電、儲能、充電樁及能源管理系統達成社區型微電網之基礎設施、停電時藉由自發電及儲能系統維持重要負載運作,以及可提供未來電動車藉由V2X技術參與能源共享市場的可能性。此外,這套系統也以可視化的方式讓使用者能一目瞭然發了多少電力、用了多少電等自動優化電費支出,讓家戶都能光充值、碳中和,也能智慧綠能變得更加普及。

中油.jpg
圖/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貿協會

而作為國內重要的能源提供者,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企研處處長王逸萍在壓軸場提到,中油也早已啟動數位轉型,從優油、減碳到潔能三個步驟作為策略,同時發展各項減碳關鍵技術,並跨足氫能、地熱與材料等欣興事業領域,藉由各項行動方案的推動,如發展石化高值材料、產品碳足跡盤查、碳捕捉與封存等,在發掘淨零轉型新商機、創造友善環境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餘,也朝向永續潔淨能源公司Clean Power Company之路邁進。

有關更多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相關訊息請見:https://www.energytaiwan.com.tw/zh-tw/index.html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