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遲到五分鐘,錯過了國際航班?或者遲到十秒鐘,而錯過火車?現在想想喬許.哈里斯(Josh Harris)這個人,沒有人比他更扼腕,只是他的錯不是遲到,而是早到,害他損失了數十億美元。
他生得太早,而非太晚。想像一下,如果導演寇蒂斯提早一百年出生,當時還沒有成熟的電影科技,他徒有《北非諜影》的構想,也拍不成電影。這基本上就是1990年代,哈里斯碰到的慘事。他的構想誕生得太早,早了好幾年,他又沒有足夠的耐心,把構想化為現實。網路1.0黃金時代,堪稱現代網路的萌芽階段,當時哈里斯是網路先驅!在那個網路世界,一切都很老派。醜陋的網頁,滿滿的文字,因為撥接上網難以傳輸影像。即使你找到播放影片或音樂的網站,仍要花數小時或數天下載。就算下載完畢,仍有可能播放不了,或者畫質粗糙,有時候還夾帶病毒或惡意軟體。
網路1.0的支持者可以包容這些缺點,因為網路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蹟,但網站開發人員腦中的構想,總是跟現實有差距。 這就是當時哈里斯面對的網路世界。他富有創新精神,完全不輸現在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或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
哈里斯創立一家科技公司,名叫「偽節目」(Pseudo Programs )網路傳播公司,專門經營電台、網路電視和影片。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 ) 寫了哈里斯的傳記,把這家公司譽為「MySpace、YouTube、臉書的融合體,卻更為細緻。」有一位娛樂公司高層稱讚哈里斯:「他是網路傳播領域最聰明的人之一。」另一位也說:「他是矽谷最聰明的人之一。」以前數據機和電話線還不夠快,無法在電腦之間傳輸無數的點讚、影像和更新,但哈里斯早就想出社群網站的概念。
他的版本規模比較小,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呈現,位於紐約市百老匯的三層閣樓裡,名為「公共生活」(We Live in Public )。哈里斯讓一百個人住在閣樓裡,架了110部攝影機,連續拍攝24小時,其他人隨時可以觀看閣樓內的人。哈里斯未卜先知,現代人渴望分享自己的生活,並且了解別人的生活。誠如史密斯所言,早在祖克柏開發臉書的五年前,哈里斯就已經成了祖克柏。網路創業家傑森.卡拉卡尼斯(Jason Calacanis )回應史密斯:「這真是諷刺!現在大家拚命做的事情,哈里斯早在1996年就做到了,堪稱網路歷史上的十大風雲人物,卻沒有半個人認得他。」 哈里斯終究未能發明臉書、YouTube 和推特(Twitter ),主要有兩個原因。
2大原因,讓「偽節目」未演就消失
首先,1990年代的網路基礎設施太不成熟了,無法支持他的願景,於是「偽節目」的聽眾只好趁晚上睡覺的時候,下載他們最愛的節目。一般用戶受限於頻寬,每個月只能聆聽一兩個節目(現在頻寬的下載速度,差不多是1990年代末期的四萬倍之多!目前花一分鐘下載的影片,1999年要耗費十一個小時!)。只可惜,哈里斯缺乏耐心,所以失敗了。
當時寬頻網路即將問世,但「偽節目」這個網站, 還要再醞釀幾年。哈里斯並沒有蓄勢待發,反而花大把銀子裝修豪華公寓,拿半調子的產品吸引投資人。如果「偽節目」要成為臉書、YouTube 和推特,哈里斯必須把每一分錢都用來將平台「專業化」。科技評論家批評他,把越來越多的心力放在副業和消遣上。
大家想像一下,在另一個平行宇宙,如果哈里斯成功了,可能就沒有臉書、YouTube 和推特,世上就只有「偽節目」和無數的後繼者,數十億人會在哈里斯的平台上下載影片、分享想法、發布生活動態,而且那時祖克柏還在念小學。
缺乏耐心,通常是因為短視近利,視野太狹隘了!哈里斯忘了看看外面的世界,確認網路基礎設施有沒有在進步,卻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資金,都投注在副業上。事實上,1996年,美國和加拿大已經引進寬頻網路。2000至2001年,哈里斯解散「偽節目」的當下,寬頻網路訂戶成長了五成!往後幾年,寬頻網路普及的速度放緩,但持續成長中,2010年,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家庭訂閱寬頻網路。雖然2000年的寬頻網路仍比現在慢得多,但至少比撥接網路快太多了!幾秒鐘或幾分鐘之內,即可傳輸大一點的圖片和影片檔案。
假如哈里斯持續關注網路的脈動,他可能會換個方式花錢,暫時先等候良機,而非把「偽節目」的資金燒光。這個經驗也可以套用到其他情況。如何區分注定失敗和時運不濟的構想呢?不妨拉大格局,考慮大環境的條件。這是不是受到科技、政治環境、文化風俗或經濟衰退所阻礙?還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注定會失敗?哈里斯似乎忘了問自己這些問題,或者他選擇如何、何時以及是否轉型,他試圖把「偽節目」從小眾變成主流時,壓根兒忘了考慮這些重點。
2001年,「偽節目」宣告破產,以兩百萬美元的價格,遭到收購拆分。哈里斯的身價曾經有八千五百萬美元,如今卻破產了。他在紐約買了一個蘋果農場,五年後搬到衣索比亞。2009年,紐約市格林威治村播放一部影片《公共生活》(We Live in Public ),關於哈里斯在1990年代的創舉,讓我有機會跟他碰個面。影片播完後,他心不甘情不願地簡短發言,一樣地急躁,那不就是十年前,妨礙成功的絆腳石嗎? 如果時運不濟,耐心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太早誕生的構想,只要有耐心,就有救了! A-ha 樂團也是如此,花了十年反覆修改,才把〈帶我走〉變成神曲。創意事業也是如此,盧卡斯和諾德格倫提出「創意懸崖錯覺」的概念,大家誤以為最棒的點子,一開始就應該出現,否則就永遠不會出現。
Instagram、亞馬遜和Google 等後來居上的公司,站在第一批進入市場的公司肩膀上,以迅猛的姿態建立霸主地位。耐心和毅力可以解決時機不對的問題,讓不夠成熟的構想得以壯大。有時候,為了突破,必須持續前進,然而有時候,光是前進還不夠!一路上可能會碰到陷阱和誘惑,抵銷你前進的蠻力,這時候要先認清陷阱和誘惑,再設法克服。我們深陷其中的,經常是那些最微妙的陷阱。
本文授權轉載自《用心理學突破瓶頸》,Adam Alter著,商周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