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濾鏡」催生了Instagram,那「影片濾鏡」呢?
影音新創Tonic運用生成式AI推出同名App,讓使用者選好配樂、上傳7~15秒的影片後,就能切換不同的濾鏡,讓數小時的剪輯時間大幅縮短。
在Y Combinator的實驗室Dynamicland,不斷思考如何將AI融入生活
Tonic創辦人徐子薇過去在加州設計學院讀互動設計專業,在學期間因為畢業論文的傑出表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和Y Combinator研究實驗室的注意,並加入實習的機會。畢業後,她沒有選擇直接創業或進科技大廠,而是進入Y Combinator底下的非營利實驗室Dynamicland,進行人機互動領域的研究。
在Dynamicland,徐子薇有機會接觸到了許多優秀人才,例如Gmail的第一位產品經理Todd Jackson、前Apple介面原型設計師Bret Victo,都給了她對於AI技術如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啟發。
在一次和團隊討論生成式AI時,徐子薇注意到AI讓沒有美術背景的人也能產出出自己的想法,但生成的方式不是很穩定,例如畫面容易閃爍等等。「如果能把AI閃爍的漏洞變成特徵,透過和音樂結合,再加入社群的功能呢?」徐子薇靈機一動,便開始著手打造Tonic。
徐子薇表示,Tonic原本只是個記錄在Figma中的小專案,在和朋友們喝咖啡時候順便分享的題目。就這樣經過一年後,Tonic團隊也逐漸形成了,讓原本的小專案真正成為創業題目,也開始在紐約街頭上做實體宣傳。
24小時內達到百萬播放量,連貓臉也可以套濾鏡!
Tonic中的濾鏡設計,主要由徐子薇的弟弟徐子林操刀。曾經做過遊戲設計的徐子林按照音樂的屬性,配對出不同的濾鏡風格。
使用者只要上傳過去錄好的影片,就可以在最幾分鐘內獲得剪輯好的影片。一鍵生成的「傻瓜」方式雖然少了使用者的創作空間,卻可以讓更多人快速上手。下一階段,Tonic才會考慮開放給創作者更多客製化參數的空間。徐子林表示,用戶把製成的影片分享到各社群平台的機率高達80%。
以音樂為主、影像為輔,可以合理化畫面在切換濾鏡的過程造成的閃爍,把漏洞趣味地呈現。市面上多數的濾鏡透過Stable Diffusion的生成式AI,可以做到描繪人臉的T字部位進行濾鏡套用。但Tonic的AI還多了個保護措施: 如果判斷出畫面中不是人的話,例如貓、狗的動物,可以對物體描邊,再進行濾鏡套用 。
於Tonic中製作完的影片除了可以在Tonic中的社群發布,也能分享至Instagram、抖音等其他社群平台,吸引更多人關注,10月時有支影片達到24小時內於各平台累計共百萬的播放量。Tonic也會和音樂人、網紅合作,把他們的社群理念、舞台設計等概念搬到濾鏡裡面,讓粉絲也能體驗創作。
目前Tonic已完成種子輪募資,由曾經投過Notion的創投First Round領投。除了強調濾鏡的工具屬性外,正在累積用戶量,期待能讓AI技術實現「影片生成影片」的創作者社群。Tonic的商業模式還在嘗試階段,徐子林因為過去有在遊戲產業的工作經驗,認為Tonic未來或許可以仿效「遊戲儲值」概念,讓會員儲值解鎖新功能。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大家常常會詢問我們是怎麼想到要做Tonic的,我們都會回答說我們是玩出來的。在最早期的ideation階段,我們就是在測試說有什麼樣子的產品會讓我們朋友問出「你怎麼做到?」、「我也要!你能不能也幫我做一個?」。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 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學會如何把目標、及任何我們遇到的情況,以更簡單明瞭的方式闡述清楚與他人溝通。創業至今,唯一不變的就是事情天天都有變化,所以以平常心和積極的狀態去面對所有的事情、溝通是最重要的。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1. 我們一起搭建的團隊是最令我驕傲和開心的部分;如果沒有大家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Tonic,相信我們往後在碰到任何狀況的都會一起正面迎向。
2. 我們相信AI影片作為媒介的延展性和可玩性很大,期待這個領域的持續發展也很希望我們能為其做一些些貢獻。
3. 我們在做的影片可傳播性大,也希望這個新濾鏡類型可以讓更多的用戶看到。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Sprout Technologies Inc
成立時間:2022年
產品名稱:Tonic App
官方網站
本文授權轉載自: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