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策院日前公布「國際合作投資方案2.0」(以下簡稱TICP 2.0),原意是加大投資金額、以及加速審核時間,應是美事一樁,不過這一則公告,卻讓百名影視從業人員連署發表聲明。這讓文策院23日舉辦緊急說明會,由董事長蔡嘉駿親上火線面對業者,說明TICP 2.0造成的風風火火。
「我最大的任務,就是協助文策院跟業界溝通。今天發生這些事情,我個人要做最大的檢討。除了感到抱歉之外,也感謝業界的聲音,讓我們可以更公開透明地來討論政策。」在說明會一開始,蔡嘉駿開場就以低姿態向業者道歉。
立意良善的TICP 2.0,希望能提供資金協助業者走向國際,為什麼會有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國際合作投資方案(TICP)是什麼?跟TICP 2.0又有什麼不同
TICP是針對內容產業的投資案,在過去3年的執行期間,已支持了37案,算是內容產業從業人員熟悉的投資案。
今天針對TICP的討論大多針對影視內容產業,國際影視內容生態已經發生轉變,最重要的就是製作成本上漲,且業者籌措國際資金不易,讓文策院決定「優化」投資案,以「加大金額」並「加快審核速度」為目標推出TICP 2.0。
TICP 2.0主要有2個方案:第一個方案申請金額較高、採用國發基金,申請流程較長,可能需要2個月;第二個方案是採用文策院本預算,有望縮短審核時間至1個月。
「內容產業兵貴神速,所以我們才用2種方案區分。如果業者需要的金額大、願意等,可以選擇方案一,但如果等不及,也有比較快速的方案二可以選。」蔡嘉駿說。
從上表也可以得知,TICP 2.0幾乎是TICP 1.0的升級版,為什麼業者卻有不同的聲音?
文化影視界怎麼看TICP 2.0?為何引發爭議?
在文策院宣布TICP 2.0的優化方案後,引發百名影視從業人員參與連署,指稱文策院單方面發布TICP 2.0,規則與原先的TICP 1.0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外媒指出,文策院將暫停TICP 1.0,這方面文策院也出面喊冤,稱絕對無暫停一事。
而業者最在意的是「透明」與「溝通管道」2件事宜。
舉例來說,上表在今日文策院正式對外公布前,業者難以得知細部的資訊,其中也有「認定問題」,像是所謂台灣元素該如何定義,以及是否有標準可以依循,都是業者心中的大問號。又或者是TICP 2.0與先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添加投資審議會,蔡嘉駿也提到,金額擴大的同時,勢必要受到更多的監督,投資審議會是對於納稅人的交代。不過,投資審議會的方式、委員的挑選等,也還是讓業者霧裡看花。
在影視從業人員的連署聲明中也提到:期望未來任何政策轉變,皆須公開透明,與業界妥善溝通,以確保有足夠完善的配套措施,保護影視產業生態系的健康、穩定,以及與文策院的互信基礎。
另外,就是文策院的溝通管道並不暢通。原先要協助台灣內容產業,但在溝通上出現許多落差,甚至出現矛盾的狀況,也讓業者無所適從。今日參與說明會的業者也提到,TICP鼓勵國際合資,業者在國際上招募資金的時候,也需要有明確的規範,讓國際資金理解台灣政府的態度與投資準則,否則將會帶來更多的困惑。從即將到來的柏林影展來說,台灣的影視從業人員也會參與,希望可以有明確的規則可以與國際合作方洽談。
TICP 2.0引爆產業反彈,文策院該怎麼解難題?
針對「透明」與「溝通管道」,蔡嘉駿保證,如果業者有需要,相關的溝通說明會會繼續舉辦,「這次事件我們認知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不良』,未來會不厭其煩地舉辦說明會,同時規劃一個有效的對話機制,不論是線上、線下、群組還是其他方式,會以相同的基準來跟產業溝通。」
從業界進到文策院的蔡嘉駿,應是與業界溝通最密切的人,也相信這是文策院委以重任的原因。雖然蔡嘉駿在說明會中一再向業者表達歉意,但與業者的溝通不可能,也不能只集中在他一人身上。TICP 2.0的事件,更核心的問題是整個文策院內部的流程、與業界的互動方式,還有公開與透明帶來的信任議題,這才是他要解決的難題。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