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豪門深宮媳婦到「泡麵女王」!BTS也愛的超辣火雞麵,如何燒出700億營收?
從豪門深宮媳婦到「泡麵女王」!BTS也愛的超辣火雞麵,如何燒出700億營收?

嫁入豪門擔任家庭主婦,在公司陷入經營危機時挺身而出,並且一路做到掌門人,這可能會被形容狗血的韓劇情節,卻是金庭修(Kim Jung-soo)的人生寫照。她以三養集團背後豪門小媳婦的身份,成為拯救泡麵公司的「泡麵女王」,並在去年坐上執行長的位子。

一般給人廉價、平民食品印象的泡麵,有著多大的商業機會?答案是500億美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歐睿國際估計,泡麵市場會在2023年達到500億美元規模,較5年前成長52%。

正是有著巨大商機的泡麵,給予一度破產的三養食品從低谷重生的機會,而金庭修就是其中的關鍵角色。她在一次外出用餐的偶然經驗中,萌生創立泡麵品牌「火雞麵」的想法,如今火雞麵已是在世界各地大受歡迎的韓式泡麵,推出至今開發出原味、起司、湯麵、奶油……五花八門的口味。

火雞麵.jpg
火雞麵極為辛辣的口味,受到韓國海內外消費者的喜愛,讓三養食品成為韓國最大泡麵出口業者
圖/ 三養食品

當然,這裡火雞不是真的火雞,而是指口味特別火辣的雞肉麵。至於有多「火辣」,其辣度達到4,404 SHU(史高維爾辣度單位),接近塔巴斯科辣椒醬的兩倍,可說是市面上最辣的泡麵之一,並非適合所有人。

火雞麵遠揚海外,超辣口味吸引全球食客

但口味如此嗆辣的火雞麵卻在全球受到歡迎,「看到我們的產品在中國、美國、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市場受到歡迎,我感到非常驕傲。」金庭修去年曾向媒體表示。

近年三養食品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聲稱負責火雞麵海外銷售的員工已從2015年的約10位成長到90位以上,這還不包括中國分公司的100名員工。為了進一步打入貢獻東南亞30%銷量的印尼市場,三養食品也為火雞麵申請清真認證。

這幾年,火雞麵更在美國持續擴張,成功登上好市多、沃爾瑪、艾伯森、克羅格等眾多賣場與超市的貨架。《華爾街日報》指出,過去這種泡麵只會在針對小眾愛好者的亞洲食品雜貨店裡販賣,但隨著各大零售業者擴大海外食品區域,火雞麵有了放上超市貨架,進入消費者眼簾的機會。

火雞麵的表現也不負眾望。沃爾瑪聲稱火雞麵是他們最熱賣的泡麵之一;而好市多也在局部測試後,有意上架到全美門市;艾伯森行銷長更盛讚,「這款產品的口味及品質讓我們印象深刻,有著吃下泡麵需求增長的巨大潛力。」

但除了自身拓展海外的努力外,火雞麵的爆紅也有一點機運。2014年頻道名為Korean Englishman的YouTuber向英國朋友發起挑戰,比賽誰能在不喝水或飲料的條件下最快吃完火雞麵,這個挑戰成功引發世界各地的YouTuber仿效,使得火雞麵的熱度暴漲。

且隨著Kpop席捲全球,韓星的公開推薦也為火雞麵帶來更大的曝光度。BTS成員Jimin就是火雞麵的死忠粉絲,他在鏡頭前吃得香甜的畫面顯著刺激火雞麵銷量增長,金庭修曾公開感謝Jimin,聲稱他上傳的吃麵影片,替他們創造巨大的商業效益。

從職業主婦被拉來救火,開發火雞麵大賣逾700億元

至於金庭修為何從豪門小媳婦涉足公司事務,甚至開發出爆紅新產品的故事,則要追溯到三養集團進軍泡麵業務說起。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負責泡麵業務的三養食品起初發展順利,但很快因為競爭對手陸續現身而陷入困境,1998年──時值亞洲金融風暴,三養食品宣佈破產。

當時金庭修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受到公公的勸說加入三養食品擔任業務主管,同時肩負總務負責降低成本,期間曾飛往世界各地尋找更便宜的原料,據她所說曾到中國尋找更便宜的蔥,以及被派往馬來西亞挖掘成本較低的棕櫚油供應商。

金庭修形容當時是「拼死一搏」,三養食品原先的總部也因為破產被拍賣,好不容易財務狀況穩定後,她才有餘力參與產品的開發及調整。

2010年,一場和女兒的約會成為火雞麵靈感的開端,她們到一間以辣聞名的炒飯店用餐,雖然過辣的口味讓她們很不適應,但金庭修注意到店裡的顧客都吃得津津有味,因而浮現「做一個泡麵版本」的想法。

為了開發火雞麵,三養食品研究了各地的辣椒及各種辣味料理的調味,花費多達1,200隻雞及2噸醬料,終於開發出這款明星產品。雖然金庭修不是很能吃辣,但也親自參與了火雞麵試驗品的試吃與開發。

現在火雞麵成為他們最受歡迎的產品,去年7月三養食品曾宣佈自2012年推出以來,火雞麵累計售出50億份,收入超過3兆韓元(約新台幣703億元)。三養食品現在是韓國最大的泡麵出口業者,在海外的成功也帶動股價攀升,過去一年裡成長幅度高達60%以上。

火雞麵的成功令金庭修非常驕傲,能夠將韓國的泡麵口味帶到世界各地,走在韓流的最前線,不過作為執行長,她也在思考如何降低公司對這一款產品的依賴,火雞麵的辣醬能否有更多的應用及拓展空間,用各種不同形式繼續征服消費者的胃。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Korea Herald

延伸閱讀:油炸「環保牙籤」影片在南韓瘋傳,還有糖葫蘆版!為什麼爆紅?真的能吃嗎?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韓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及對支付工具的使用需求,間接促使金融支付服務在近年來出現許多重大變革,從主動融入生活場景、串連數位實體通路,讓服務無所不在、再到如今因應超維金融時代到來,支付服務走向「超越維度、微至個人」,已成未來必然趨勢。

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報告,所謂超維金融意指,金融服務不只要跨越客群、通路和場景等各個面向,更要確保服務維度可以細緻到滿足每一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而在超維金融時代下,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使用自己喜好的支付工具進行交易,成為金融業者發展支付服務的重點。

一直致力提供完善金融商品與服務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下簡稱中信銀),從跨場景、跨境與跨平台三個面向出發,發展出多元、便利及優惠的支付服務,不只符合民眾希望金融服務可以跨維度與個人化的期待,領先趨勢的佈局策略,亦讓中國信託成為支付產業裡的領導品牌。

跨場景|打造超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從跨場景的角度出發,中信銀的佈局策略是,積極與不同場景的領導品牌合作,包括航空、交通、電信、百貨、電商、外送、社群與公益等,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且最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在跨場景支付生態圈,中信銀除了提供包含辦卡、刷卡、累點、折抵、查詢資訊等無斷點支付服務,更整合合作夥伴力量創新刷卡回饋機制,讓民眾在消費的同時也能享有超值優惠。中信銀與LINE Pay合作發行聯名卡,並推出刷LINE Pay卡便可獲得LINE POINTS點數回饋的創新機制,不只突破傳統聯名卡只能回饋紅利點數或現金的框架,LINE POINTS可以折抵消費、購買LINE貼圖或是電子票券、捐款、轉換成其它點數或航空哩程的使用彈性,也讓LINE Pay卡成為台灣民眾最愛用的信用卡之一。

此外,中信銀除了與台灣中油合作發行中油聯名卡,更進一步協助台灣中油推出台灣第一個行車交通電子錢包「中油Pay」,並創新推出中油 Pay綁定中油卡先儲值再加油最高可獲得6.8%回饋,及加油時自動優先折抵紅利金的服務模式,成功獲得廣大開車族的肯定,創下發卡量近130萬的佳績。

跨平台|整合最多元的商戶金流服務

就跨平台的角度來看,中信銀則推出整合多元支付工具的商戶金流服務。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近五成消費者認為,在不同通路使用不同支付工具是一件相當不方便的事情,此外,不同年齡階層消費者偏好使用的支付工具亦不一樣,由這兩點調查結果來看,商家必須提供多元化支付工具,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並帶來好的交易體驗。

為協助商戶跟上多元支付趨勢,中信銀事先串起刷卡機、行動錢包等不同支付工具,讓收單金流服務可以跨越不同平台,不僅為商家省下自行整合的時間與成本,也提供消費者自由選擇付款方式的彈性。目前中信銀的收單金流服務共有手機刷卡機、多元支付刷卡機及雲端收款三種,商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營運型態及應用場域做選擇,輕鬆跟上多元支付趨勢。

手機刷卡機則是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將手機或平板化身為刷卡機,消費者可以使用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支付工具感應付款,適合移動收款商戶,也適合沒有實體門市或門市空間有限的商戶。多元支付刷卡機整合20種以上支付工具,且同時具備刷卡、感應及掃碼等各種功能,商戶只需要一台設備就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需求。雲端收款則讓商家可以發送付款連結給消費者,消費者點選網址後輸入信用卡相關資訊,就能完成付款。

DSC04898-2.jpg
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可將手機或平板輕鬆化身為刷卡機, 無論消費者使用的是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 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都可以透過支付工具感應付款、快速結帳,適合移動收款商戶。
圖/ 中國信託

跨境|發展更便利的跨境支付工具

站在跨境的角度,中信銀看準跨境電商網購趨勢,且觀察現行主流跨境支付工具的種種不方便,例如:使用ATM/Web ATM轉帳必需重覆輸入資訊、使用超商繳費要特地走一趟便利商店等,中信銀近年積極與跨境業者合作推出更便利的台幣存款帳戶支付(ACL)服務,為民眾提供跨境支付新選擇。

目前,中信銀已經於淘寶APP上推出ACL服務,淘寶會員只要綁定中國信託台幣存款帳戶,日後購物結帳時,便能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無需重覆輸入轉帳帳號等資訊,也不必特別出門,既安全又便利,而且手續費只有1%,亦沒有其他額外費用,交易成本比起傳統支付工具還要低。

面對超維金融時代的到來,中信銀除持續擴展跨場景支付生態圈、與更多境外業者合作,以及協助更多商戶建構便捷且安全的收款服務,還會依照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期待–超越維度、微至個人–與時俱進的完善支付體驗,實踐「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的承諾。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