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除了發電,氫能還可以用在哪?蓋加氫站該注意什麼?一文搞懂氫能
【觀點】除了發電,氫能還可以用在哪?蓋加氫站該注意什麼?一文搞懂氫能

2023年12月在杜拜舉行的COP28「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近200個國家達成決議:推動能源系統轉型以擺脫 (transitioning away) 化石燃料。這是氣候峰會首次在決議中點名化石燃料是地球暖化的主因。普遍認為,COP28決議傳遞出,遠離化石燃料乃勢在必行。

不論是否身為《巴黎協定》締約國,減碳已為全球趨勢,碳排受到各式國際組織、雙邊/多邊貿易協定所規範,皆迫使台灣必須正視淨零進程。不論是消極面的碳稅徵收,積極地提升能源效益,減碳皆是利多途徑。

氫能因其本質的特殊性,在實踐淨零碳排的任務中被視為新星,可為多樣化的減碳項目貢獻良多。氫是一種乾淨的能源載體,氫能是能夠大規模儲存、運輸和分送能源的技術,還可以作為生產氨和肥料的基礎物質,最特別的是,最終可望能取代化石燃料,包含汽油、天然氣、燃煤,都是空污與碳排的原凶。

然而,相較於台灣太陽能、風電的建置規模、討論熱度,國人對氫能的認識正在建立中,例如氫能安全、導入建置等引發關注,正確釐清有助氫能推廣,刺激需求。

氫能做什麼?工業用氫氣、氫能怎麼區別?

從氫所處的價值鏈階段差別,特別是終端應用的不同,可將氫區分為工業用氫氣與氫能。氫氣,如同氧、氮、氬等工業用氣體,從生產、純化、液化、儲存、供應、應用(如下圖),已建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在台發展數十年,大型工業氣體業者可穩定且大量地供給半導體、金屬石化、食品加工等產業。不論相關安全法規、檢測、措施等,包含採用的儲罐、槽車、鋼瓶、管道等基礎設備,皆行之有年,相當成熟。

H2 value chains氫價值鏈.JPG
氫氣價值鏈
圖/ 聯華林德提供

近年來,利用氫的特質作為燃料,燃燒時產水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優勢,應用於交通運輸、發電等相對新穎的解決方案,稱此類能源運用為「氫能」。由於許多新興應用,特別是氫能移動相關的加氫站、氫能車等,台灣處於首開先例,亟需政策指導、法規依循、管理辦法、檢測能量等機制。所幸,氫能應用所涉及的前端生產到供應等環節,不少與累積多年的氫氣價值鏈重疊,可作為延伸利基。特別在氫能安全的執行推動上,工業級高標準可從產業界的認知,拓展到一般大眾的意識。

氫能安全嗎?想要節能減碳,安全機制該注意什麼?

與其他燃料、易燃氣體如汽油、天然氣相比,氫並不會特別可怕,儘管因氫氣的特質及終端應用而有不同的挑戰,經縝密執行一樣可以有效管理。為了安全地處理氫氣,了解其特性和必要的安全考量至關重要,依此制定安全措施。

例如,氫氣是所有氣體中最輕的,一旦洩氣會立即竄升,在天花板等高處積聚,而且它無色無味且易燃,所以氫氣洩漏的偵測至關重要。一般氫的關鍵安全考量範疇 :

◼︎消除危險或制定緩解措施
◼︎確保系統完整性
◼︎提供適當通風以防止氣體積聚
◼︎管理排放
◼︎檢測和隔離洩漏
◼︎人員培訓

當導入氫能系統,如建置加氫站時,需進行個別風險評估,定義安全指標,根據法規等監管要求,以及自身情況,量化風險並將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台灣正在加速建構氫能相關的法規政策。經濟部2023年11月公布「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辦法」;據了解,交通部則被賦予「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任務,正在研擬「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草案)」,推動氫能公車試辦。

「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辦法」對加氫站的用地、設施間的安全距離,加氫站的檢核機制、主管員工訓練等皆有規範。此外,不同於工業氫氣應用,氫能移動會與一般消費大眾有所接觸,因此加氫站、氫能車所使用的氫燃料,以及加氫站建置等規範依循國家標準,與國際接軌,將有助取信於民,作為大眾溝通的起點。

我們樂見主管機關等相關單位在制定政策、原則辦法時,持續爭取各方意見,力求集合產業專業,在穩當的安全治理下邁向氫經濟。

聯華林德Mirai_1876.jpg
圖/ 聯華林德提供

各國氫能規劃大不同!「氫」應用多元,還能怎麼運用?

比較IEA國際能源總署與台灣的「2050年淨零排放氫能規劃」,IEA全球氫能的規劃使用量:交通運輸佔比最大,其次是工業與電力,其中氫能發電僅約2% 。如此權重明顯與台灣規劃氫能發電9%-12% 差異很大。依國發會規劃,2050年台灣氫氣使用量比重為:電力(逾六成,高達380萬噸)、工業(30%)、交通運輸(5%)。當然各國狀況不一,難一體適用。

台灣淨零排放規劃.JPG
圖/ 聯華林德提供

我們想強調的是,利用氫的特質,可有多元應用來降低碳排,進而取代化石燃料,電力替代是其一而非全部。 氫氣生產後經儲存、運輸、燃燒後產生能量,它可以與風力、太陽能、具間歇性發電特質的再生能源搭配,特別在再生能源走向產量增加但間歇性加劇,額外電力可用來生產零碳排的綠氫,如此也可減少光電風力的儲能壓力,提升輸電平滑,所產生的綠氫不僅可作長期電力儲存,也可用作大量運輸,為貨車、巴士提供燃料;為需要高溫的工業製程提供熱能,例如煉鋼、生產混凝土等;還有民生家用的供暖、熱水、烹煮等(取代瓦斯/電氣),氫能都可助一臂之力。

配合台灣產業現實,工業領域亟待配合國際趨勢,實施減碳措施,且強化能源使用效率,而政府支持低碳氫的生產與應用,多元的能源應用配置,可望加速淨零進程,擴大採用。

延伸閱讀:台灣首座加氫站明年落地!1座噴1億元、至少虧5年,聯華林德看見什麼能源商機?

責任編輯:蘇祐萱

關鍵字: #綠色能源 #氫能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