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台積電日本三、四廠在談了,美國還沒影!一張圖看:建廠最龜速在這裡
【圖解】台積電日本三、四廠在談了,美國還沒影!一張圖看:建廠最龜速在這裡

台積電日本廠2月24日開幕了!創了幾個紀錄:

  • 台積電新一波海外佈局中首座量產的晶圓廠
  • 日本最先進製程晶圓廠
  • 日本晶片法案最大補貼受惠者
  • 首次與車廠直接合作的台灣晶圓廠
  • 台商最大對日投資

日本智庫九州經濟調查協會估計,台積電第一、二廠加上產業群聚效益,10年內可望創造20.7兆日圓(約新台幣4.35兆元)的經濟效益。

台積電日本廠火速建成,熊本知事:準時才能贏得信任

台積電海外佈局第一站不是日本,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廠」實際上還比熊本廠早了一年開工。卻因缺工、勞資爭議,資金補貼談判艱難,進度延宕,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開始投產。

熊本廠於2022年4月動工,僅花1年8個月就建好廠房、移入生產設備、準備啟動生產線。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Ikuo Kabashima)受訪時表示:「我們承諾在兩年內完工,因為這是台積電的要求」,「準時對於贏得信任很重要」。

熊本一廠預計在今年第4季就進入量產,並緊接在年底興建熊本二廠,預計2026年投產;根據《彭博》和《日刊工業新聞》報導, 日本連第三廠、第四廠都將有譜了,猛力推動日本成為全球主要晶片製造中心。

(商周轉載用)台積電
台積電熊本一廠預計第4季進入量產,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將延至2025年。
圖/ 商周提供

各國蓋晶圓廠速度比較,日本比美國快5個月

其實不只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半導體企業包括「英特爾俄亥俄州廠」、「三星德州廠」也全都延遲。

一份美國安全和新興科技中心(CSET)報告,調查了全球1990~2020年間蓋的大約635間晶圓廠、從開工到投產的速度,數據再次看見,日本與美國蓋晶圓廠,那速度真是差了不只一點。

數據顯示,20年來全球晶圓廠從開工到投產的時間,平均需要682天(約1年11個月),其中效率高於平均的包括台灣約花654天、韓國花620天,日本則只花584天;相比之下,美國得花736天,比日本多花5個月,也比中國的701天更久。

(商周轉載用)台積電
美國晶圓廠從開工到投產所花的時間比日本還久5個月。
圖/ 商周提供

建晶圓廠的速度為什麼重要?

海外擴張其實從來不符成本,以台積電來說,到海外意味更高的人力成本,也沒有台灣的完整產業鏈。對業者來說,工廠若不能投產,每天都只是在燒錢。量產時間若一再推遲,更恐使產能跟不上暴增的需求,進而影響出貨、推延訂單。

台積日本廠快速投產關鍵:給錢、給人、給地

相對美國工會勞資爭議和工人短缺,日本工會給出彈性,承包商也用高於水平的薪資招募7000名工程人員,24小時日以繼夜施工,讓熊本廠房迅速完工。

在熊本有20年營運經驗的股東索尼(Sony)提供了包括水、電、工程師和許可執照等廣泛支持,協助發展基礎設施。

日本經濟產業省還慷慨祭出高達4760億日圓(約1千億新台幣),相當於熊本廠一半的建設費用。2023年底,更在半導體補助預算上追加1.9兆日圓,至3.4兆日圓,其中9000億日圓用來補助台積電熊本二廠,是日本史上從未有過的高額補助。

早稻田商學院教授Atsushi Osanai對《彭博》表示,「日本政府正透過提供大量補貼,為企業指明方向。」「這減輕了企業高管在做出重大投資決策時的心理負擔」。

反觀,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公開表達亞利桑那州廠正面臨的挑戰, 除了熟練工人短缺,還有獲得美國政府資金的談判困難。

雖然拜登政府引以為傲的《晶片法》早在一年多前就通過,在巨額預算下了提撥527億美元預算支持美國半導體業者,並給予25%的稅賦抵減。但如今,只發放了3筆款項給予英國航太系統(BAE Systems)的美國子公司、微晶科技(Microchip)和英宇航系統公司(BAE Systems)加總起來不到17億美元(約537億新台幣),其餘包括台積電、英特爾等晶片大廠都遲遲未見資金入庫。

CSET報告更提及,美國晶圓廠建設緩慢的關鍵出在監管制度的繁複:建置晶片廠除了須遵守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的三套法規,環境評估更嚴重延誤,像《國家環境政策法》平均一案可能要審4.5年、《空氣清潔法》流程平均要走1年~1年半。而每延遲一年,晶片工廠的建設成本大約要增加5%。

延伸閱讀:美國百億補貼第三波,台積電還是沒分到!這個36人精英小隊,他們怎麼決定?

台積日本廠晶圓供應可能將僅次台灣

在需求面上,美國是台積電最大市場,然而目前在產能規模和擴產速度上仍面臨多項阻礙。專家表示,若美國補助金額不如預期,熊本廠不排除可能成為台積電滿足美國及德國客戶需求的第二供應來源。

即便日本短期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市占仍難以超越韓國、美國及台灣,不過《金融時報》評論, 台積電熊本廠的建成,標誌日本半導體業的繁榮和蕭條週期來到新階段 ,在熊本一廠的加持加上二三廠逐漸成形下,市佔率有望提升,朝晶片自主邁進一步。

本文獲《商業周刊》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台積電日本熊本廠光速量產!全球蓋晶圓廠,哪個國家速度最慢?

延伸閱讀:

foodpanda漲定了?台灣外送龍頭為何要把自己賣給Uber Eats?內幕解析
下班和同事說「掰掰」怎麼了?在台工作的日本人:我嚇了一大跳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隨著全球勞動力老化與新血招募困難,從製造、零售到醫療與長照,各行各業皆面臨同樣的缺工挑戰,面對人力不足,機器人逐漸走出工廠,進入醫院、門市與家庭。但當生成式 AI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會動」,而是開始「能懂」時,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是否能信任它?

尤其在台灣,隨著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體系首當其衝,人力不足、服務品質不均、家屬壓力沉重,AI 與機器人被期待成為新解方,但即便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各國際大廠持續精進自家大型語言模型,市場仍缺乏能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大規模商用且精準可控的 AI。

「很多機器人廠商強調的是功能能做什麼,但如果長者不願意互動,再多的功能都沒有意義。」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指出,「接觸點不成立,後面所有服務都用不上。而那個接觸點,就是可信任的聊天與陪伴。」

這樣的觀察,也成為 Vyin AI 切入發展「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契機。

在9月底舉辦的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Vyin AI 宣布攜手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搶先展示共同打造的居家陪伴型 AI 機器人「Gilee 桔利 」。結合 Vyin AI 核心技術 Vyin Brain 智慧中樞與女媧創造的機器人互動設計,展現 AI 機器人從「任務驅動(task-based)」邁向「語意與情境驅動(context-based)」的可能性。

橘子集團
橘子集團旗下生成式 AI 新創 Vyin AI 攜手女媧創造,於 2025 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展示「可控 AI × 機器人」應用,透過居家陪伴機器人 Gilee 桔利,展現可控 AI 理解語意、感知情緒並標記風險,揭示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未來方向。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左)與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右),分享機器人特點。
圖/ 橘子集團

從長照產業切入 以「可控 AI 大腦」打造能被信任的陪伴

女媧創造耕耘陪伴型機器人多年,擅長機器外觀設計及互動體驗,但在長照領域的推廣仍多停留在試行階段。營運長張智傑表示:「要守護長者的健康、撫慰孤獨長輩的孤獨感,光靠形體與互動還不夠,更需要一個可靠的大腦。」

過去的照護型機器人大多停留在衛教知識宣導或生理監測階段,缺乏與使用者互動的能力。面對照護需求快速攀升與人力斷層,雙方都意識到,若 AI 要真正走進家庭與長照現場,「信任」將是唯一關鍵。而對 Vyin AI 而言,這正是可控 AI 發揮價值的最佳場域。

陳冠宇指出,自大型語言模型(LLM)問世以來,雖展現出驚人的語意生成、邏輯推理與知識應用能力,但其核心仍屬於機率預測模型,本質上是透過複雜的機率計算模擬人類語言分布,即使經過人為的情境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的修正,仍難完全避免「AI 幻覺」的發生。「在一般應用場景中,幻覺頂多造成資訊錯誤,但在醫療與照護產業,錯誤的回答可能直接影響生命安全。」

相較之下,Vyin AI 研發的智慧中樞 Vyin Brain 採用獨創的仿生大腦架構,由「語言、知識、理解、動作」四大中樞分工協作,層層把關 AI 的思考與回應流程。另外可將醫療、零售、教育等專業領域的資料轉化為透明的知識圖譜,建立清晰的知識邊界,確保所有回應均具可追溯性、可驗證性與可解釋性,最大程度的消除 AI 幻覺風險,讓生成式 AI 在需要高度精準與信任的場景中得以安全落地。

橘子集團
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桔利的初登場,引起大眾的好奇與關注,詢問與體驗絡繹不絕。
圖/ 橘子集團

讓機器人更像人:客製化設定與長期記憶,讓長輩感受理解

首度亮相的桔利,以活潑童語與長輩對話:「爺爺,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奶奶,妳該吃高血壓的藥囉!」展區人潮絡繹不絕,將 Vyin AI 的展攤擠得水洩不通,中化銀髮總經理李宗勇及團隊親自體驗後,更是對桔利讚不絕口,直言這位 AI 金孫外型討喜,是長輩絕佳的陪伴者。

事實上,被設定為「10歲金孫」的桔利,不僅能理解長者的語意與意圖,陪他們閒聊、安排行程、提醒用藥,還能透過長期記憶與個人化設定,根據長者的個性、家庭與健康狀況調整互動內容,主動引導長者分享興趣、回憶過往,甚至向他們請益,讓長者在互動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進而產生「情感價值」。

相較多數廠商強調的是「生理監測」功能,桔利更重視的是「情感陪伴」。負責桔利產品功能設計與規劃的產品經理 蔣欣諭 補充,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子女常羞於直接表達愛與關懷,因此設計出「專屬家人的 AI 仿聲語音信」功能。

子女只需透過專屬 App 輸入文字訊息,桔利便能以 AI 仿聲技術,轉換成兒女或孫子的聲音唸給長輩聽。這項功能在現場引發驚喜與共鳴,它觸動的不只是科技的體驗,而是家人之間「說不出口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桔利也具備智慧照護的即時偵測能力。會在對話中持續判斷語氣與內容的變化,進行風險標記。若偵測到異常,會透過女媧的通報系統推播給家屬,並依照情況分級提醒,且所有對話內容都會被自動收錄於後台,以簡潔明瞭的儀表板呈現,讓家屬與照護人員能快速掌握長者近期的身心理狀況。

「我們設計桔利的目的,不是取代家人,而是成為家屬與長者之間的橋樑。」她說。

從長照出發,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桔利在照護博覽會的初登場,不僅引發長輩熱烈回應,也為 Vyin AI 與女媧創造的合作奠定良好開局。對團隊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展出,更是「情感連結」價值的具體驗證,同時也證明雙方在軟硬整合上的實力。

「我們從長照出發,是因為這是最難的場域,能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凸顯我們技術的價值。」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表示。

除了以可控 AI 大腦杜絕幻覺外,要讓機器人能像人一樣反應,關鍵不只是速度,更在於整合。要達到像人一樣的回應速度與精準度,必須同時整合語音辨識(ASR)、語意理解、知識調用與語音合成(TTS)四層技術。「這不只是速度問題,更是理解與反應的平衡,這種全鏈路整合能力,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

陳冠宇透露,目前雙方正持續開發的全鏈路版本,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推出,屆時回應時間將縮短至三秒內,讓人機互動更自然流暢。於此同時,團隊正推進「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IaaS)」模式,將同樣的可控 AI 能力延伸至零售、教育與照顧產業等領域。

RIaaS: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機器人大腦即服務.jpg
橘子集團旗下 Vyin AI從長照出發,希望以最難的場域開始,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圖/ 橘子集團

以零售為例,Vyin AI 自研的 D-RAG(DistilGraph RAG) 技術,可自動整合商品規格、客服紀錄或保健品資訊等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可即時調用的知識圖譜,讓機器人能在銷售、客服或導覽場景中快速回應顧客問題,提供準確建議,甚至根據互動內容動態導購、推薦商品,並在適當時機「轉真人」接手,協助品牌提升轉換效率。

同樣的架構,也能延伸至教育、照顧產業與智慧導覽等多種場景,讓機器人化身銷售助理、賣場導覽員、教學助教,根據使用者需求與語境,自動生成可信任的回應與互動體驗。「只要運用 Vyin AI 解決幻覺問題,『機器人即服務』的時代就會正式來臨。」陳冠宇說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市場已對 RIaaS 商業模式產生迫切需求,Vyin AI 憑藉可控 AI 大腦的技術優勢,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我們希望透過 RIaaS,把這套可控 AI 大腦服務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快速導入可信任的 AI 機器人,不只是替代人力,而是打造溫度的互動,讓未來的人機合作更加順暢、緊密。」

立即了解更多 Vyin AI 解決方案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