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人才者得AI!Meta闢人才通道、微軟重金挖角、新創祭天價分紅⋯一文盤點科技巨頭搶才手段
得人才者得AI!Meta闢人才通道、微軟重金挖角、新創祭天價分紅⋯一文盤點科技巨頭搶才手段

延燒超過一年的AI熱潮中,如今最稀缺的資源或許不是GPU或算力,而是AI人才。為了留住或挖角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從科技巨頭到新創都不斷開出更高價碼、祭出更優渥的股票分紅或薪酬方案,以從這場日漸激烈的AI競賽中脫穎而出。

AI人才爭奪戰開打!科技巨頭搶人不手軟

微軟:直接砸大錢挖角AI人才!

前陣子,微軟宣布雇用DeepMind、Inflection AI共同創辦人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領導消費者AI業務,並連帶挖角Inflection AI眾多員工,幾乎將這間曾備受矚目的新創「整碗端走」。

Meta:祖克柏親筆信攬才、開闢AI人才「快速通道」

不光是微軟,Meta同樣求才若渴。為了挖角DeepMind的員工,Meta執行長馬克.祖克柏親自撰寫延攬信件,傳達AI對Meta的重要性,並表示希望對方可以加入公司與他一同工作。

Meta還為部分AI人才開出「快速通關」,可以 不必面試直接上任 。希望藉由這些手段,重新Meta打造成AI領域的領導者。

1200px-Mark_Zuckerberg_F8_2019_Keynote_(4685778971
為了AI人才,Meta執行長祖克柏也親自寫信挖角Google DeepMind的員工。

AI工程師有多夯?初階工程師就有百萬美元年薪!

《金融時報》指出,OpenAI、DeepMind、Anthropic等當紅AI公司中,即使只是相對初階的工程師,也能輕鬆獲得百萬美元年薪,這些人只要登錄LinkedIn立刻就會有工作機會蜂擁而至,頂端的工程師薪資甚至有望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

雖然AI產業過去待遇就相當優異,現在各家公司開出的價碼依舊非常亮眼。《華爾街日報》指出,除了工程師,AI領域的業務人員也非常熱門且稀缺。AI領域變化快速,業務需要廣泛的技能與深厚的知識,也的甚至能達到一般企業軟體業務的兩倍薪水。

人力資源公司Einstellen Talent共同創辦人亞力克斯.利伯萊(Alex Libre)直言,「AI人才就是當今就業市場上,薪水最高的人才種類之一。」

internet_工程師_程式_engineer
即使只是相對初階的工程師,也能輕鬆獲得百萬美元年薪,頂端的工程師薪資甚至有望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
圖/ Shutterstock

新創公司想要AI人才,有哪些優勢?

不過對新創公司來說,現在的AI人才爭奪戰是相當大的威脅,一般而言他們並沒有足夠的資源能與大公司爭搶人才。一位Google工程師透露,近年他收到很多來自新創公司的邀請,但他一點也不心動,因為新創公司很難有足夠資金訓練大型語言模型,也沒有足夠資源讓他做想做的事。

曾獲輝達、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投資的AI新創Perplexity,其執行長阿拉文德.遜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透露,他曾試圖挖角Meta資深工程師,但對方只回應他,「等你有1萬片H100再來找我。」

Mustafa Suleyman
Inflection AI共同創辦人蘇萊曼認為,新創公司擁有快速行動、大膽挑戰的優勢,對AI人才仍然頗具吸引力。
圖/ Mashdigi

優點一:天價分紅,持續給員工獎勵

AI藥物試驗研發公司Faro Health的薪水過去一直保持在業內前25%的水準,想用具有競爭力的薪資留住人才,但到了2023年由於業界水準直線攀升,這變得很困難。為了保留人才,執行長史考特.切森(Scott Chetham)透露他們只得為頂端員工提供更多股權獎勵,第一批預計會在4年後進到員工口袋,「我們必須不斷提供股權分紅,持續給予員工獎勵。」

優點二:新創背後的「高成長性」

不過,新創高成長的可能性仍然吸引了不少AI人才加入。研究公司Zeki的資料中的1萬家AI新創,仍然僱用到了比亞馬遜、蘋果、微軟、Google、Meta等5大科技巨頭更多的AI人才。半導體人力資源公司SBT Industries總裁賈斯丁.金賽(Justin Kinsey)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微軟工程師放棄百萬美元獎金及股票、甚至願意砍10萬美元年薪加入新創公司,就是因為看好該新創的表現,預計未來5到7年內可透過股票分紅獲得超過4,000萬美元獎金。

優點三:新創靈活、較大公司走得快!

Inflection AI共同創辦人蘇萊曼雖然加入了微軟,他也透露小公司在爭奪AI人才上並不是毫無機會,強調這些新創「可以走得很快、擁有高度創意,可以創造大公司永遠不會做、甚至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延伸閱讀:OpenAI新技術「聲音引擎」:只要15秒語音,你就能被AI複製!會有哪些危機?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Business Insider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AI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來助力,初咖啡打造像家一樣的咖啡體驗空間!

走進位於台中沙鹿四平街的「初咖啡」,芬芳滿室的咖啡香、溫暖療癒的陽光、綠意盎然的植栽,以及便捷舒適的空間體驗,不僅讓人流連忘返、更是訪客不斷回訪的關鍵。初咖啡主理人楊倩如表示:「我心中的理想咖啡廳不僅要有引人的裝潢外觀、舒適的空間規劃、便捷的WiFi服務,每一季,我們都會更換咖啡豆以滿足客戶嘗鮮的需求,此外,我們設有兩座咖啡豆烘培機器,以淺培、中培的方式處理咖啡豆,讓訪客可以品嘗最原始的咖啡風味。」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關鍵拼圖,初咖啡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完善咖啡空間體驗

初咖啡對理想的堅持,不僅自然而然的形成差異化服務優勢、吸引一群死忠消費者,挺過疫情衝擊後,初咖啡將咖啡廳二樓打造成小型體驗空間,開始提供各種咖啡課程、或者是做為舉辦小型活動的場地,為了順利擴展業務,初咖啡除進行相應的空間裝潢,更計畫更新店內的WiFi服務。
協助楊倩如一起打理初咖啡、主導WiFi設備升級工作的邱俊銘表示:「無論是咖啡、空間還是服務,我們的理念一直是:只要可以就做到最好。」以WiFi服務為例,一開始,初咖啡使用的是家用型WiFi AP,隨著裝潢的調整與訪客的增加,不僅店內空間出現WiFi連線訊號死角問題、一樓室外空間也無法連結WiFi,再加上WiFi AP的外觀與店內裝潢風格不搭,只能擺放在訪客看不到的吧檯櫃內空間,設備線材雜亂也影響連線品質,為改善這些問題,以及確保二樓空間也能夠順利連網,開始評估系列解決方案,最終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系列產品:導入Instant On 1930系列交換器、在一樓室內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一樓戶外安裝1台Instant On AP17,以及在二樓安裝1台Instant On AP22。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邱俊銘進一步解釋會決定採用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既有的訊號死角與連線覆蓋率不足等問題迎刃而解,而且,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只要透過網路線就可以供電,大幅降低室內與室外拉線問題,此外,美觀的外型也與初咖啡欲打造的空間氛圍一致,有相互加分的成效;其次是合作夥伴 – 鉅晶國際 – 提供專業且貼心的諮詢與技術支援服務,例如在一開始的評估階段就針對初咖啡的室內裝潢提出最佳規畫建議,以及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完成施工與架設工作,安裝上線後,鉅晶國際的團隊也總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相應的支援;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系統設備高度整合且易於管理,完全符合初咖啡的管理需求。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 App,無論在哪都可以輕鬆掌握各個網路設備的即時運行狀況,甚至是從中找出異常事件、防範於未然。」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說,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後,初咖啡又往理想–讓訪客可以像在家一樣的悠閒品嘗咖啡、渡過美好時光–邁進一步,是咖啡廳營運的最佳幫手。

鉅晶
圖/ 數位時代

為未來做最佳準備,初咖啡以別具一格的咖啡體驗持續擴展業務版圖

導入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有助於初咖啡解決當務之急:連網與管理問題,更為未來的商業擴展做好最佳準備,例如可以因應業務需求輕鬆設定、擴展WiFi 服務,以內建的安全性閘道和防火牆將業務與訪客流量分開,以及透過(遠端)監管的方式即早發現異常連線行為以降低惡意攻擊、將危害降低到最低,提供訪客安全無虞的WiFi連線體驗等。
「我們想提供給客戶最好的體驗,透過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除可提供訪客提供高品質的連網服務,還可以進一步落實安全防護,這是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邱俊銘面帶微笑地解釋,初咖啡除提供咖啡、餐飲服務,販售自家烘培的咖啡商品,以及開設與咖啡相關的課程與活動,亦不排除開設二店甚至是三店,在這樣的前提下,功能強大且可輕鬆管理的WiFi服務顯得尤其重要,不僅能完善空間服務體驗,也讓團隊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衝刺咖啡等核心業務。
「我們十分滿意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帶來的絕佳使用體驗,除會視需求擴展使用,也會不藏私地介紹給同業。」關於HPE Networking Instant On的未來規劃,邱俊銘如是說道。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