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他把「使命感經濟」發揚光大! 聯合利華10年谷底翻身,全靠前CEO逆襲拚雙贏
【觀點】他把「使命感經濟」發揚光大! 聯合利華10年谷底翻身,全靠前CEO逆襲拚雙贏

保羅.波曼(Paul Polman)是聯合利華(Unilever)2009年到2019年時期的執行長。英國金融時報在2016年一篇專文上這樣描述波曼:「過去1年,波曼創造了530億歐元的銷售績效;但他在演講時,聽起來不像是個商人,反而更像是U2主唱波諾(Bono),在台上當個倡議家。」波曼是當代企業家生態中鶴立雞群的新物種,比起公司營運成果,他對討論永續發展課題更充滿熱情。

當一家公司年營收從550億歐元高峰往下掉到380億歐元,你會怎麼做?2009年波曼接任執行長時,聯合利華正面臨嚴苛的營運挑戰。當時,該公司的營收大減喪失全球第一大消費商品的地位,營收與市值遠遠低於主要競爭對手雀巢(Nestlé)與寶僑(P&G)。多年來,聯合利華沒蓋過新廠房、沒發表過新產品,「行銷」與「創新」的經營策略被「財務」與「重組」取而代之。就連公司內部的洗手間都擺著競爭對手的肥皂,而員工餐廳放的是競爭對手的奶油,不是自家的產品。

波曼再造聯合利華的起手式非常特別。他將與公司資深團隊的第一場會議,安排在位於英國西北部靠近利物浦的陽光港(Port Sunlight)。他希望聯合利華的人記得這家企業在130多年前的傳奇故事。

陽光牌肥皂(Sunlight Soap)是聯合利華創辦人威廉.利華(William Lever)與詹姆士.利華(James Lever)1885年創業之後的暢銷商品。由於這款肥皂的市場需求持續成長,利華兄弟打算興建新工廠,聘用更多工人生產肥皂。

19世紀工人的居住環境普遍很差,通常擠在狹小的房子裡生活。威廉.利華認為,提供工人更宜居與更健康的居住環境,是企業應盡的責任,在1888年,他秉持共享繁榮(shared prosperity)的道德資本主義理念,在蓋新工廠的同時,興建超過900棟擁有臥室、客廳及單獨衛浴的住宅與公共設施,將陽光港打造成一座現代化的城鎮。

現今的陽光港依然保持著當時威廉.利華的造鎮風貌。它是波曼改造聯合利華的活教材。波曼讓聯合利華的主管與員工了解到,他所擘畫的「2010年到2020年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Unilever Sustainable Living Plan 2010 to 2020,簡稱USLP),是延續公司珍貴價值資產的行動。

Paul Polman.jpg
聯合利華前CEO保羅波曼(Paul Polman)。
圖/ Unilever官網

10年養成,永續×獲利雙管齊下

USLP為聯合利華的發展設定3大使命感目標,分別是改善10億人以上的健康和福祉、環境衝擊減少一半、以及改善數百萬人口的生計。每個大目標都有相對應的子類別,並且設定具體的工作事項與成果要求,它是公司各單位開展業務的方式。

波曼致力於將聯合利華打造成為一家由使命感所主導(purpose-led)的企業。他堅信,將使命感嵌入企業營運模式之中,能夠激發企業的發展能量。這是聯合利華迫切需要的改革。波曼的使命感導向經營理念,近年來得到愈來愈多的研究支持。勤業眾信會計事務所在《2020全球行銷趨勢報告》中,發表《使命感決定一切》(Purpose is everything)文章,指出相較於競爭對手,使命感公司有30%較好的創新表現,也有40%較好的員工留才率。

原本想要當神父或是醫生的波曼,如今成為使命感經濟(purpose economy)時代的新型態企業領導者角色典範。在擔任聯合利華執行長期間,他證明,企業可以在實踐使命感的同時為公司帶來獲利(profit through purpose);採用善待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而非股東(shareholder)的長期商業經營模型,一樣可以創造傑出的財務表現。

《管理與商業評論雜誌》整理出波曼10年任期的經營成就:股東的投資報酬率成長高達290%;品牌價值從2012年的19億美元,成長到2019年的41億美元;市場表現超越寶僑、嬌生(Johnson & Johnson)、卡夫亨氏(Kraft Heinz Co.)等競爭對手;在2017年,阻擋卡夫亨氏出資1,430億美元的惡意收購;併購超過55家公司;打造28個永續生活品牌。根據聯合利華官網報導,在2018年,該公司28個永續生活品牌的成長表現,比該公司其他品牌高出69%,比2017年的46%還要高。聯合利華全年的整體成長表現,有75%是來自這28個永續生活品牌的貢獻。

在USLP目標上,聯合利華雖然未完成所有的使命,但仍做到許多大企業大品牌做不到的里程碑,包括改善全球13億人口的健康和衛生、農業原物料的永續採購比率增加到67%、比起2008年每公噸生產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75%、改善全球263萬婦女以及263.2萬小農與小店家的生計等。

波曼將使命感的商業經營模式稱之為淨正效益(net positive),其核心原則是為所有利害關係人創造正報酬。想要投入使命感經濟,建議閱讀波曼與管理思想家安德魯.溫斯頓(Andrew Winston)合寫的《正效益模式》(Net Positive: How Courageous Companies Thrive by Giving More Than The Take),它是使命感經濟必讀的經書。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