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為何UberEats不該獨大?留不留熊貓差在哪?從全聯、Coach看懂併購後品牌策略
【觀點】為何UberEats不該獨大?留不留熊貓差在哪?從全聯、Coach看懂併購後品牌策略
2024.05.14 | 新零售

2024年5月14日,台灣外送市場迎來震撼彈,Uber Eats宣佈以9.5億美金(約台幣308億元)收購Delivery Hero旗下foodpanda在台灣的配送業務,交易有待監管機構批准,目標於2025年上半年完成。

Uber Eats也公佈,將在本交易完成後的一段時間內,foodpanda台灣的在地消費者、商家和外送合作夥伴將移轉至Uber Eats平台。也就是說,如果此交易案通過,最快明年下半年,台灣人要選擇外送時,恐怕只剩下Uber Eats一個選擇,熊貓將消失。

出乎意料地選擇「Uber獨大路線」

熊貓幾個月前即有出售消息傳出,當初最可能買家即Uber Eats,但出乎我意料地,竟然不是採取Uber Eats與熊貓雙品牌經營方式,而是完全吞掉熊貓,讓台灣人只有一個選擇,即是「Uber Eats」。

當然,這也引發這幾天大家開始討論類似「其實Uber Eats放在粉紅色的底上面也蠻好看的」、「我們會懷念切角耳朵的熊貓」的相關議題。整體來看,我個人還是認為,Uber Eats併購熊貓後,以雙品牌同步經營的方式,會更加適切。

全聯透過併購成為超市龍頭

從企業併購的角度來說,有些企業是要併購上下游,來強化企業本身的供應能力,以及市場主導性。而當然也有不斷併購規模較小的品牌,來強化自身品牌在市場的份額,台灣市場來看,「全聯」的崛起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全聯福利中心從1998年由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接手66家全聯社後,2004年併購楊聯社、2006年併購善美的超市、2007年併購臺北農產超市、2014年併購全買超市,至2015年以新台幣4.5億元收購味全旗下松青超市,以達近乎完全體。

透過持續的併購整併,也持續讓全聯福利中心持續擴大市場份額,讓這一個品牌成為台灣超市龍頭。這就是併購後整併同一品牌的最大效果,持續讓同一個品牌在市場上擴大,進行資源整合效率化,也逐步讓其他超市品牌感受壓力。

而東森寵物雲門市的崛起也走類似的路徑,2018年動物王國倒閉,東森集團入主,並且運用其自家網路媒體 ETtoday寵物雲的高人氣,開設「東森寵物雲」,後在2019到2022年期間,持續透過併購整併元大寵物、寶羅連鎖寵物、奧斯卡寵物等品牌,使東森寵物雲這個新興的寵物品牌坐擁近130家門市,擁有與寵物公園抗衡的實力。

全球兩大VPN供應商是同一家公司?

但另外也有不少企業選擇,是併購後持續經營該品牌,畢竟類似熊貓這樣的龐大品牌,在台灣已經養成近乎全台認識的品牌認知,要讓這個品牌在台灣消滅實在過份可惜了過去的投資。近年很常在各種KOL影片或Podcast聽到的Surfshark VPN與Nord VPN的合併就是很經典的案例。

2022年初,Nord VPN宣佈與Sufshark VPN合併,攜手加強兩者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 這一次的合併,雙方並沒有篩選掉另一個品牌,而是兩個品牌持續獨立經營,也持續投廣,因此可以到現在都可以不斷在KOL的影片中看到兩家的廣告。

一枝獨秀不是併購案的最佳效益

而韓國電商龍頭酷澎(Coupang)也在2023年底宣布收購頂尖時尚精品電商Farfetch Holdings plc的業務及資產。收購後Farfetch仍以獨立品牌深耕精品電商領域,但同步也提供了整個酷澎集團更全面的銷售網路。透過集團資源的整合運用、酷澎的物流與系統優勢,以達最高效率化,但仍然讓兩個品牌同時存在去蠶食不同市場。

2023年中,Coach 母公司 Tapestry宣布,將斥資 85 億美元併購持有 Versace、Jimmy Choo、Michael Kors 等品牌的 Capri 集團,合併後,將成為年銷售額上看 120 億美元的美國精品集團。也讓Coach母公司成為可以與LVMH、開雲抗衡的強大精品集團。而併購的結果,也仍然保留Versace、Jimmy Choo、Michael Kors 等品牌的獨立經營,讓各自品牌持續滿足不同客層的需求。

為什麼Uber Eats保留熊貓比較好?

透過以上世界各地近年不同產業的併購案例來回頭看Uber Eats併購熊貓,其實經過這五、六年的洗牌,台灣的外送市場,HonestBee消失了,Deliveroo也退出台灣市場,統一的Foodomo也看不太見的狀態下,台灣就只有兩個外送平台,Uber Eats已經不需要再透過併購來對抗其他競品,不需要再增加市場份額, 反而是,他應該要像是Nord VPN與Surfshark VPN那樣,透過併購持續保留兩個品牌在市場上的高佔有,讓市面上再無可能出現第三競爭者。

維持兩個品牌的經營,當然可見的會有資源分散的可能,主要還是在品牌的投資,但後勤是絕對可以透過有效的經營去進行優化,包含總務行政、人資、法務、資訊等。

但當市場只剩下一個品牌時,市場是自由的,消費者絕對不甘受綁架,肯定會有第二個品牌出現,時間的問題罷了。也因此,對Uber Eats而言,如果市場唯二品牌都是我,消費者擁有了選擇權,但左選右選都是我,有第三個品牌有崛起的可能就用兩個品牌去打一個品牌,難道還會不好掌控市場嗎?

祝福台灣外送市場能夠持續提供台灣餐飲業與消費者更好的服務效率。

延伸閱讀:震撼!Uber Eats真的結親foodpanda,外送霸主看中什麼?9.5億美元背後凸顯2大價值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foodpanda #Uber Eat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