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核電為何是台灣不可避免的選項?從「AI算力需求」盤點中日韓能源政策
【觀點】核電為何是台灣不可避免的選項?從「AI算力需求」盤點中日韓能源政策

愈來愈多的國際大廠,要求它們的供應商承諾使用「再生能源」,以減少碳排放,遏止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

什麼是「RE100」?為何企業爭相加入?

2014年,由「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合作成立「RE100」(100%再生能源)能源倡議行動,呼籲各國企業共同守護自然環境,採用百分百「綠電」生產,減少碳排放,以及環境污染。解決未來燃料缺乏,以及氣候變遷等問題,讓企業能夠永續經營下去。

加入RE100的會員,必須公開承諾在2050年前,有階段性地達成100%再生能源之目標,並提報逐年使用綠電的進度,實際的會員平均目標是 2025 年前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

目前全球約有400多家企業成為RE100會員,其中著名的企業有蘋果、谷歌、微軟、Meta、3M、IKEA、BMW、瑞士銀行、花旗銀行、高盛、可口可樂、Nike、SONY、星巴克、沃爾瑪、寶僑、樂高等大企業。

台灣方面,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環球晶圓、宏碁、華碩、台達電、緯創、中華電信、佳世達、友達、元太科技、國泰金控、富邦金控等30餘家RE100會員。

近日,微軟公司將要求主要供應商在203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微軟宣稱將要求特定規模高產量的供應商,100%使用無碳排放電力。

生成式AI商戰:微軟篇
微軟近日要求主要供應商在2030年前達到100%使用無碳排放電力。

為何科技業迫切需要「低碳排」電力?

台灣的高科技公司是全球品牌公司的主要的代工生產商,若是無法快速邁向綠能,達成100%零排放的目標,將會造成公司經營的「迫切危機」。

電力是驅動工廠運作不可或缺的來源,在台灣的工廠若是無法使用「綠電」則很可能無法達成客戶需求,進而影響客戶的訂單。

用電大戶台積電,近年來陸續簽訂一些離岸風電供應合約,主要是希望藉此達成RE100的目標。
2023年台灣電力來源的結構,對實現RE100的目標有很大的障礙。

燃煤仍是台灣發電大宗

台灣電力發電的來源主要是仰賴「化石燃料」, 其中,燃煤發電占42.2%,天然氣發電占39.6%,合計達81.8%。石油發電占1.34%,加總起來,化石燃料占台灣發電量達83.14%

再生能源部分,太陽能發電占4.6%,水力發電占2.5%,風力發電占2.2%,合計9.3%。除此之外,核能發電占6.3%,由於不排放二氧化碳,故可將之視為「綠電」。另有一些定義不明確的再生能源占1.2%。合計台灣的低碳發電僅占總發電量約16.8%。

從全球的數據來看,2023年化石燃料約占全球發電量的60%,其中燃煤占35%,天然氣占22%,其餘為石油等燃料。

低碳發電占40%,其中水力發電占14.5%,核能占9.2%,風力發電占8%,太陽能發電占5.6%,生質燃料發電占1.8%。

對比台灣與全球的資料,顯而易見的是, 台灣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發電,低碳發電比率偏低,欲達成RE100的目標有很大的難度。

火力發電廠
燃煤發電仍占台灣電力42.2%,導致達成RE100目標難度很高。
圖/ MC-Bauchemie官網

台灣「綠電」的不利因素

近年來台灣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企圖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比率,不過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有先天上的限制。

台灣地小人稠,可放置太陽能板的面積有限,因此造成太陽能板與「魚場」、「農田」,搶地,美其名為「魚電共生」,造成生態被扭曲破壞。

風力發電朝「離岸」發展,不過台灣氣候特性是冬季吹東北風風力強,夏季吹西南風風力弱。冬季東北季風強,是風力發電最佳的發電季節,可惜的是台灣夏季用電量較冬季高很多。

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皆是「看天臉色」發電。太陽能發電只有發電「半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風力發電看何時「起風」,發電量不穩定。

為了配合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姓,電力公司的輸配電網必須能容納不穩定的電源,同時必須有24小時不停歇發電的「基載電力」,方能有穩固的電力供應。

離岸風電 風機 風力發電機
離岸風電的不穩定因素高,讓電力公司仍得考慮其他「基載電力」。
圖/ 台灣電力公司

AI時代「電力即國力」

核電是很理想的基載電力,可以全日發電,而且成本低,同時也可被視為綠電,是台灣邁向「綠電」的「解方」。

電力是驅動現代科技的推手,沒有電,所有科技產品全面停擺。電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資源,很難想像在沒有電的世界生存。若是沒電,住在高樓層大樓的住戶幾乎無法出門,所有現代化的便利設施全面停擺,人類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

進入人工智慧時代,電力更是重要的資源,沒有電力就沒有「算力」,沒有「算力」就沒有「智慧」。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愈來愈成熟,運用愈來愈多元,背後驅動的力量就是仰賴「電力」生出的「算力」。

根據IEA(國際能源總署)的估計,2022年「資料中心」、「虛擬貨幣」及「人工智慧」等應用,全球約需消耗460 TWh(兆瓦小時)電力,約占全球電力需求的2%。

預估到2026年,資料中心、虛擬貨幣及人工智慧的電力需求,將達620-1050 TWh,這代表從2022年到2026年資料中心、虛擬貨幣及人工智慧,必須增加160-590 TWh的電力需求,相當於至少增加整個瑞典的用電量(160 TWh),最多需增加整個德國的用電量(590 TWh)。

亞馬遜AWS資料中心.jpg
AI時代來臨,龐大的算力需求讓全球能源需求同步激增。圖為亞馬遜AWS資料中心。
圖/ AWS

「生成式人工智慧」快速發展,領導企業不時發布令人驚艷的功能,在光鮮亮麗令人興奮的新功能背後是電力消耗隨之快速上升,因此有穩定成長的供電設施,是國力的指標。

除此之外,邁入低碳、無碳的發電設施,是進入新時代競爭力的重要門票。

低碳排又穩定,核電走出車諾比陰霾?

根據IEA的估計,到2026年「低碳排能源發電」將有3項重要的「轉折點」。

首先,到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將超過全球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

其次,低碳排放發電(「再生能源發電」加「核能發電」)占全球總發電量的比重,將由2023年的39%,快速上升到2026年年底的46%,逼近一半。

最後,以全球的角度來看,低碳排放能源發電,將滿足現在到2026年所有對電力額外增加的需求。

為達到低碳排放能源發電,核電成為世界各國積極增建的項目。從2024年到2026年間,全球將有29 GW(十億瓦)容量的新核能發電設施上線,其中過半的新增核電容量在中國及印度。

JPG.jpg
根據IEA調查,2023年全球的新增核電容量,大比重集中在中國及印度2國。

全球各地新的核電開始商轉,法國恢復核能發電,日本也重啟核電,使全球核能發電容量創歷史新高。預估2026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將由2023年的2,741TWh增加到2,959TWh。

相比中日韓,台灣「低碳發電」敬陪末座

台灣低碳發電比:16.8%

回頭看台灣電力結構,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氣+石油)發電占比高達83.14%, 低碳排放發電僅占16.8% ,很難符合世界潮流。將來台灣廠商外銷,將面臨很大的困難,除了被課高額的碳稅外,也有可能被排除在供應商之列。

韓國低碳發電比:38.4%

韓國2023年電力結構,化石燃料占約61%(燃煤占31.2%,天然氣占28.51%,石油及其他占1.1%) 。低碳排放電力占38.4% ,其中最大的來源為核電,占整體電力的29.15%。太陽能發電占5.34%,生質能源占1.96%,水力發電占1.27%。韓國在低碳發電能夠大幅超越我國,主要是拜核能發電之賜。

日本低碳發電比:32.1%

日本2023年電力結構,化石燃料占約68%, 低碳電力占32.1% 。化石燃料中天然氣占31.78%,燃煤發電占29.09%,石油占3%,其他化石燃料占2.2%。低碳排放電力部分,太陽能占10.1%,水力發電占8.34%,核能發電占7.91%,生質燃料占4.39%,風力發電1.03%,地熱能發電占0.3%。日本低碳排放電力的比重較我們高出許多。

中國低碳發電比:36.3%

中國在低碳排放電力的表現,也較我們佳。

中國2023年電力結構,化石燃料占約63.67%(燃煤占60.4%,天然氣占2.99%,石油及其他占0.28%)。其中 低碳排放電力占36.3% ,水力發電占13.66%,風力發電10.61%,太陽能發電占5.76%,核能發電占4.48%,生質燃料發電占1.83%。

「廢核家園」真的好嗎?

近年來,中國大陸,大舉興建核電廠,將提高低碳排放電力的比率。台灣低碳排放發電占比較中國、韓國及日本差,將來競爭力將不如中、日、韓。

韓國核能發電占比高達29.15%,遠大於台灣的6.3%。韓國是台灣產業的強大競爭對手,高占比的核能發電,不僅讓韓國的碳排放量大幅降低,同時也使發電成本下降。

面對將來電力需求持續增加,以及低碳排放的需求,台灣的電力需求除了發展太陽能、風力發電外,增加核能發電的容量是無可避免的選擇。

延伸閱讀:核能除役,為何童子賢說「台灣不會缺電」?比起缺電,他更擔心這件事

責任編輯:李先泰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7 天有感、365 天陪伴:瑞氏生技核心品牌 「GA 黃金甲」 用 Vital CRM 譜寫鐵粉經濟學
7 天有感、365 天陪伴:瑞氏生技核心品牌 「GA 黃金甲」 用 Vital CRM 譜寫鐵粉經濟學

台灣保健食品市場競爭激烈,新進品牌要在這片紅海中站穩腳跟實屬不易,然而,2020年創立的瑞氏生技卻能逆勢成長,以GA黃金甲品牌名稱打響知名度,在短短幾年間躍升為運動健身領域前三大保健品牌,堪稱新創品牌成功突圍的典範。

回顧GA黃金甲的創業歷程,可說是一段在困境中穩步成長、逐步突圍的精彩旅程。創業初期,GA黃金甲便面臨COVID-19疫情的衝擊,加上市場上不乏經營多年的資深可敬對手,可謂挑戰重重。但GA黃金甲選擇迎難而上,從產品創新與客戶經營雙軌並進,逐步建立差異化優勢。在產品面,堅持打造高品質、安全且有感的保健食品;在客戶經營面,則攜手叡揚資訊導入Vital CRM雲端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建構從新客到熟客、再轉化為品牌鐵粉的完整用戶旅程。

這套客戶經營策略,不僅創造出連續四年營收成長40%的亮眼表現,更締造顧客回購率超過50%的優異成績,為品牌累積穩健的成長動能。

叡揚資訊
瑞氏生技(GA黃金甲)創辦人林明樟(MJ 老師)堅信,深耕顧客關係是品牌長久發展的基礎。他透過建立專業、效率與體驗並重的顧客服務金三角機制,為品牌支持者創造超越預期的服務體驗。
圖/ 數位時代

從自身經驗出發,打造家人也能安心食用的品牌

GA黃金甲創辦人林明樟(MJ 老師)是一名連續創業家,在多年的創業歷程中,曾經長期飽受高壓工作與失眠折磨。這段親身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因而下定決心投入保健食品領域,創立GA黃金甲,並研發可以改善睡眠品質、舒緩高壓狀態及增強或恢復體能的保健食品,打造一個「連家人也能安心食用」的健康品牌。

秉持這樣的理念,GA黃金甲在產品研發上特別重視科學實證及7天有感兩大原則,以此作為產品差異化的核心。舉例來說,選用國際專利的高規格原料D-核糖,幫助快速補充能量;同時以果凍劑型取代傳統膠囊或錠狀設計,不僅更容易吞嚥,也提高了吸收效率,「我們希望產品不只是安全,更要真正讓使用者感受到效果且願意持續使用,」林明樟強調。

從冷流量到品牌鐵粉,GA黃金甲用心經營每一位客戶

在差異化產品的基礎上,GA黃金甲進一步深化客戶關係經營,透過長期且有溫度的互動,逐步將顧客培養為品牌鐵粉,建立起穩定獲利、永續經營的核心關鍵。

林明樟表示,GA黃金甲不只關注數位行銷漏斗上半部的冷、溫、熱三種客戶流量,更在意漏斗下半部的熟客、鐵粉與團客。「與其在漏斗上半部比拼廣告投放、轉換率,我們更重視在下半部深耕與經營,把熟客與鐵粉照顧好,這是品牌長久穩固發展的根基,」林明樟說。

為了落實這項策略,GA黃金甲訂出「將顧客當朋友或家人來對待」的核心精神,並打造一個涵蓋專業、效率和體驗的顧客服務金三角機制,再結合Vital CRM去強化顧客資料整合與分級經營能力,打造超乎客戶預期的服務體驗。

應用CRM深耕熟客的3種方式

GA黃金甲專責品牌內部顧客服務與體驗的部門「幸福管家部」經理林雁冰進一步說明,GA黃金甲應用CRM輔助經營熟客與鐵粉的三種方式。其一是進行標籤分類與分群管理,由於CRM可以完整記錄顧客與品牌的互動歷程,包括購買紀錄、回購頻率、來源通路、客服對話記錄等,讓GA黃金甲能夠為客戶貼上適合的標籤,例如:屬於新客或舊客、訂單是否來自官網或特定團主推薦等,便於後續針對特定群體進行個別關懷與再行銷,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個人化服務體驗。

叡揚資訊
幸福管家部經理林雁冰透露,GA黃金甲團隊根據顧客的互動歷程、購買紀錄和回購頻率,運用CRM為顧客貼上適合的標籤,進而打造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和再行銷策略。
圖/ 數位時代

舉例來說,經由CRM系統篩選已購買產品超過1個月的顧客,主動致電了解實際使用狀況與成效,並嚴格要求客服在通話中不得進行銷售行為,真正落實「只關心、不推銷」的原則。又如,用CRM系統篩選出即將過生日的忠實會員,主動寄出精緻小禮,如手寫賀卡、祝福錄音,甚至量身打造的藏頭詩,為顧客帶來驚喜與感動。

其二是更精準的回覆客戶問題。GA黃金甲關懷管理師蕭秀玉補充說明,當收到客戶的詢問時,可以透過CRM系統先查閱過往的溝通紀錄與訂單明細,迅速掌握客戶的背景與互動歷程。這樣一來,不僅能更準確理解對方的疑問來源,也能針對此次提問給出更好的回覆與建議,提升服務效率與顧客體驗。

叡揚資訊
GA黃金甲關懷管理師蕭秀玉強調,團隊秉持「只關心、不推銷」的理念,專心了解客戶的產品使用情況與成效,致力於建立長期信任的關係。
圖/ 數位時代

其三為完整瞭解客戶輪廓與避開客戶流失風險。GA黃金甲客戶成功部經理蔡彥翔認為,CRM系統提供了更深層的客戶洞察,是GA黃金甲深耕熟客與鐵粉的秘密武器。目前,GA黃金甲每1-3個月會進行一次全面性客戶盤點,透過CRM數據掌握目前新客與舊客的比例、客戶回購頻率及沉睡客戶的名單,再結合客戶服務主動瞭解沉睡客沒有再回購的原因,並根據客戶回饋做下一步的溝通或行動,透過這種數據分析與實際互動並行的方式,啟動「沉睡客戶」重新與品牌連結的契機。

叡揚資訊
客戶成功部經理蔡彥翔指出,團隊運用CRM系統深入了解顧客輪廓和流失風險,並基於數據洞察持續調整服務與策略,打造持久的顧客關係。
圖/ 數位時代

以客戶心聲做為持續優化服務的動力

除了上述3大應用外,CRM也是GA黃金甲持續優化服務與策略的重要依據。以產品訂閱服務為例,一開始為每月出貨制,但從CRM數據與客戶回饋後發現,多數人並非每天服用保健食品,月配會造成囤貨壓力,因此調整為「雙月制」,更貼近實際使用行為,也解決了客戶的痛點。

此外,GA黃金甲也會定期透過CRM系統找出忠實會員,並詢問最喜歡與最不喜歡品牌的地方、如果你是老闆會做哪些改變、會用哪些關鍵字形容品牌、產品幫助你解決什麼問題等5大問題,透過這些真實回饋不僅有助於了解顧客對品牌的認知,也為未來的產品優化與品牌發展提供具體方向。

叡揚資訊
GA黃金甲與叡揚資訊攜手合作,持續深耕顧客關係並逐步實現「陪伴100萬人一起更健康」的品牌願景。
圖/ 數位時代

從2020年創立至今,GA黃金甲始終堅持「連家人也能安心食用」的初心,並結合Vital CRM數據洞察與實際客戶關懷,讓服務更精準、更有溫度。未來,GA黃金甲將持續深化數位經營能力、優化會員體驗與產品服務流程,一步一步實踐「陪伴100萬人一起更健康」的品牌願景,為保健食品產業開創出兼具感性與理性的經營典範。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