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AI 取代人類這件事,在我有生之年應該都不會發生吧。」
讀完《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後第一個想法。原本以為會有很多框架跟方法論,是偏學術性質的書,但出乎我意料之外,這本書完全沒有這類教條式的內容,反而更像作者在這段時間研究 AI 後所留下的個人心得與筆記。
書中提到了很多人類會,但 AI 不會也很難學會的事,例如決策、批評性思考、與人建立連結、創造使用者體驗和感受。
第二個想法是,「不對呀,人類被會用 AI 的人類取代這件事,每天在全世界各地,正在不斷發生中。」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真的很像在跟作者本人對話。
我覺得他一定是因為被無數人問過太多次相同或類似的問題,回答到很煩,所以決定透過這本書來回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出版後,再有人問他這些問題時,他就可以說「去買我的書吧,我把對 AI 世界的想法,全都寫在這本書裡了!」
同時我也覺得,他真的是被創業耽誤的一個作家,用字非常精鍊,而且文筆很好,厚厚的一本,但讀起來卻毫無負擔。
明明是很生硬的事情,他還是可以用說故事的方式來讓讀者理解。
這本書裡頭有很多觀點,都顛覆了這個社會上一般人對 AI 的看法,這也完美演繹作者很在意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他獨立提出自己對 AI 的論述,並且有著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觀點。
我特別喜歡書中的幾個觀點,分享給大家:
① 有 AI 翻譯後,人類還是要學英文
多學一種語言就是多學一種思考方式。
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如果要透過一名翻譯或是一台翻譯機,那肯定是不會長久也無法深入的。
AI 的出現,是要補助真人家教的不足,讓人類 24 小時都有練習口語的對象,可以快速地提升學習成果。
懂得善用 AI 學習語言的人,精通的語言數量,將會比一般人還要多,在職場上將會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因為這些人可以在各國的談判桌上進行各種商務談判,取得夥伴的信任、談成更多合作。
② 學好程式語言不如學好溝通表達
「如果你想要打造一艘船,不是先請大家去收集木材,或是分配工作與發號施令。相反的,你應該先激起所有人對大海的渴望。」
我認為這故事很清楚的說明了溝通表達的重要性!
程式語言只能動員機器,自然語言則能動員人類。
只要你自然語言學得好,就能叫得動程式語言學得好的人為你做事,因為溝通、表達、演說、簡報、心理諮商、安慰、激勵這些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都得透過自然語言達成。
不論有 AI 或沒有 AI,這些能力也是那些「不會改變的事情」。
③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專題式學習日益重要
PBL 指的是讓學習者透過參與真實世界、個人相關的專題,在執行專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相關知識與技能,這個方法,會讓學習者充滿無限的發展可能。
PBL 不是什麼新鮮的學習方式,我們本來就應該這樣學東西,歐美也早已蔚為流行,只是 AI 帶來的以終為始現象,又讓 PBL 變得更加重要。
前陣子我在幾場演講中,都有聊到未來工作者要學什麼技能?該怎麼學?
我的答案從頭到尾都一樣,而且非常簡單粗暴。
把自己丟到要解決某個特定問題的情境中,在這個過程,自己就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就會開始學習,同時學以致用,這時學會的技能也最實際。
而這也正和 PBL 的概念不謀而合,不過寫成 PBL 看起來還是比較高大尚一些 XD
④ 企業經營時運用 AI 的三個重點
- 把 AI 當水電來使用,所有人都要知道怎麼使用 AI ,來全面提升決策、營運效率。
- 不要重新造輪子,硬要自己發展新的 AI 模型,站著巨人的肩膀上,選定適合自己的戰場才明智。
- AI 不是用來 0-1 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而是透過 AI 來優化原有的商業模式。
這塊我就不細講了,但這些概念對每一個工作者或老闆來說都太重要,很推薦大家買書來看看。
✅ 結論
這本書看完後,我覺得最重要的收穫有兩點:
一是閱讀過程中,和虛擬雲端作者對話碰撞出的火花(想到有點像 Her 的時候,的確有點不適,請大家原諒)
二是當接受到不同觀點的刺激,激發出自己新的視角和想法來,並且透過把這些心得寫下來的歷程,再重新梳理自己的觀點和脈絡。
過去10年來,網路、手機、硬體的進步改變很多既有的商業模式,但其中最關鍵的還是人的體驗好了,才帶動這些商業行為產生。
AI 也是因為讓人毫無使用門檻的對話式應用 ChatGPT橫空出才大鳴大放。
所以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讓我們繼續洞察人這個多面向又有趣的物種,發現更多新的可能性吧。
本文授權轉載自:Yourator營運長黃呈智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