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才和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進行餐會,在31日的股東會上,他就引用黃仁勳的話說: 「昨天我聽到黃仁勳提到,AI產業規模未來會超過100兆美元。2024年鴻海在AI伺服器的營收將會達到4成,成為鴻海下一個兆元產品線。」
鴻海目前伺服器營收在2023年達新台幣1兆元,佔全球伺服器的市佔率近4成,其中有3成的業績是來自AI伺服器,兩者的供應量都位居世界第一。
今日的股東會也適逢鴻海50週年,現場展示了3月在NVIDIA的GTC大會上出現的GB200晶片伺服器整機櫃,上面有黃仁勳的親筆簽名,預計下半年開始出貨。
三大雲端服務業者積極購入GB200
到底GB200有多熱?需求有多高?
據TrendForce研究,以雲端服務業者(CSP)業者導入現況來看,以微軟(Microsoft)、Meta、亞馬遜(AWS)較為積極,預期2025年GB200方案合計出貨量有機會達逾30,000櫃,Google則可能傾向優先擴大自家TPU AI基礎設施。
除了大型雲端服務業者,據NVIDIA資料顯示,企業客戶、各國主權雲(Sovereign AI)或Tier-2資料中心客群需求也明顯提升,到了2024年這些單位對AI伺服器需求占比將擴大至50%
也因此,就為包含鴻海在內的AI伺服器供應鏈帶來利多的消息。在即將到來的Computex上,各家台廠也都積極推出AI伺服器相關產品進行武力展示。
夏普的未來?
除了最夯的AI伺服器之外,今日股東會上,日本籍股東也特別到場關心鴻海轉投資的夏普(SHARP)未來經營方向, 劉揚偉表示,6月下旬夏普股東會將會有新的團隊和董事組成,將會以當地的同仁為主,鴻海將會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劉揚偉提到,夏普堺工廠過去搭上面板製造的好時機,初期表現也相當不錯,但後來市場轉變後,應變處理不夠迅速,最近才做了一些調整,但也是一個轉機。
夏普堺工廠將會轉型成AI資料中心,而過去堺工廠在做面板時,簽了長期電力合約,但因為沒有生產那麼多,反而造成電力浪費,但是這些電力也成為現在轉型AI資料中心的優勢,大家都在找電力,「這(電力)會是最佳利器。」
劉揚偉指出,目前AI應用是大環境的趨勢,品牌也會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有所改變,未來夏普的產品將會從家用為主延伸到手機、車用領域,而這些產品鴻海都有相關產品線,未來整合AI算力,將能幫助夏普快速轉型打造全方位的智慧產品,目前也持續洽談場商合作。
鴻海火力展示,低軌衛星成亮點
而因適逢鴻海50週年,現場也特別規劃展示區,展出多項鴻海產品,如鴻華先進的電動車,智慧觀光、智慧醫療等產品。
除了最熱門的GB200伺服器以外,現場也展示了低軌衛星珍珠號,目前已經發射兩座至590公里的高空中,進行車用和衛星通訊的驗證,每半小時會繞地球一圈。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