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機器人如何走進人類生活?答案是打造「社交意識」,但工程上怎麼辦?
【觀點】機器人如何走進人類生活?答案是打造「社交意識」,但工程上怎麼辦?

2024年6月份,台灣上空最大的旋風應該非黃仁勳莫屬,尤其在台大的演講更是讓人津津樂道。在演講的最後,他除了感謝台灣的合作夥伴之外,也讓各式各樣的人型機器人一字排開,堂堂預告AI機器人時代的來臨。

這般預言在NVIDIA高速運算平台的背書下,展現出它不容忽視的力道,正如電影《功夫》中火雲邪神所說:「天下武功,無堅不破,惟快不破。」

在電腦的世界裡,快就是王道,但它也不會是一切,就像一顆超過160公里的快速球,也不能保證你在職棒大聯盟能夠生存。

也因此,在看似山雨欲來之際,在我們的身邊其實並沒有太多機器人的存在,那到底甚麼是它們進軍人類社會所欠缺的武器呢?

機器人走入生活,缺臨門一腳?

誕生於1960年代的機器人主要是因應工業需求而來,一直以來的工作環境大多是井然有序的工廠,所面對的無非是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與較為固定的運作模式,導致它就是盡量選擇最短、最快的路徑完成任務。

但這種快、狠、準的方式在人類社會可行不通,試想一下,如果你身邊伙伴的行事作風總是我行我素、旁若無人,肯定會給周遭同仁帶來困擾,再加上機器人特殊的外型,更可能製造出一種格格不入的違和感。

如此一來,在眾多機器人融入人類社會所需要努力的因素當中,是否擁有與我們類似的行為模式、遵守大眾習以為常的社交規範就相當關鍵。

黃仁勳GTC機器人
在眾多機器人融入人類社會所需要努力的因素當中,是否擁有與我們類似的行為模式、遵守大眾習以為常的社交規範相當關鍵。

會唱生日歌還不夠,行為也必須自然!

透過社交規範,我們得以展現出對他人的尊重與善意,無疑是生活中重要的潤滑劑,基本上機器人可以有語言與行動兩種表達方式。

以語言模式來看,機器人的表現並不差,像是從事接待、導覽的機器人多半搭配有友善式語音介面,說起話來是既親切、又有禮貌。

不僅如此,有些餐廳在慶生的場合,甚至還請送餐機器人貼心地為壽星高唱生日快樂歌,這種社交能力的展現更能讓它們為人所接受,再加上像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的引進,假以時日,相信機器人更能如禮如儀地與我們對話。

相對地,機器人在行為舉止上的表現就很令人掛心,這其實也不能全怪它們,想想看,機器人長久以來都是在工廠服務,談不上有哪些禮數需要遵循,認真說來,它們應該具有的社交規範,也許就是堅守「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一點機器人的確是嚴格遵守、毫不妥協。

但在跨界人類社會之後,既然已經有了不一樣的外表,也開始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群,可不能話說得漂亮,行事卻十分魯莽吧!

shutterstock_數位分身_機器人_digital twin_robot_516050707
機器人長久以來都是在工廠服務,談不上有哪些禮數需要遵循。
圖/ Phonlamai Photo via Shutterstock

幫機器人上社交課,靠左走or靠右走?

為了讓它們能夠「言行合一」,學界提出「機器人社交意識」的概念,要求機器人在人機互動的過程中必須遵照一定的社交規範,務必帶給周遭人等舒適的感覺,最起碼要能降低他們在心理層面上的壓迫感。

基於安全理由,像是服務於機場、餐廳等公共場域的機器人移動速度多半不快,不至於橫衝直撞,但它們在行進路線的規劃上,卻還是像工業機器人一樣是事先設定。

問題是工廠中並不會有閒雜人等,在公共場域可是隨時會遇見行人,此時機器人慣用的策略就是停留在原地,看看對方讓或是不讓,並不會考慮我們人類常採取較為主動的應對方式,像是在相互交會時從右方通過(換到日本或香港則是靠左)、禮讓他人先行等。

這些基本的社交行為展現並非大事,卻意味著友好的態度,如果機器人能從這些小地方開始傳達善意,是很有機會翻轉大家對它們的觀感,絕對值得一試。

737776-Amina-robot.jpg
學界提出「機器人社交意識」的概念,要求機器人在人機互動的過程中必須遵照一定的社交規範,務必帶給周遭人等舒適的感覺。
圖/ UN News Centre

由於機器人並不像人類一樣具有自我意識,那它的「社交意識」要如何展現呢?這還是得透過工程的手段加以實現。

為此,學界提出稱之為「個人空間」的觀念,人們通常不喜歡其他人(也包括機器人)靠得太近,因此在身體周遭會有一塊不容侵犯的區域,它的大小在不同文化、性別、或個人都會有所不同,有學者很技巧地運用個人空間的調整讓機器人得以遵守社交規範。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讓某個行人的個人空間左側小一點,如此一來,機器人與此人交會時就會傾向往對方左側(自己右側)通過,如果是讓後方小一些,就製造出較大的機率往人的後方移動,亦即禮讓對方先行,透過這樣的策略,抽象的社交規範就能以實際個人空間的形式呈現在環境地圖上,順勢輕鬆找到具舒適、安全性的機器人路徑。

展望未來,在NVIDIA等公司超高速算平台的驅動之下,勢必有越來越多的智慧型系統得以實現,一併將AI機器人時代推到眼前。

但科技終究是用來服務人類,如何能讓它更加人性化,一個足以遵守人類社交規範的機器人會是個很好的起點,眼下機器人即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可千萬記得要讓它們帶著濃濃的人情味!

延伸閱讀:AI機器人少不了它!圓剛、聰泰的「機器視覺」技術為何獲輝達青睞?
【觀點】機器人可以做什麼?目前機器人分哪幾種?AI機器人未來潛力有多大?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責任編輯:溫偉軒

關鍵字: #機器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造AI無法取代的人才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培育跨域人才成果豐碩
打造AI無法取代的人才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培育跨域人才成果豐碩

在AI新世代浪潮下,兼具軟實力與硬實力的「T型人才」已躍升為企業人才培訓的新焦點。以聯發科技攜手 Hahow for Business 推出的「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為例,正是企業積極布局未來、培育全方位新世代人才的具體行動。

人工智慧的快速演進,正全面重塑我們對「學習」與「人才」的想像。隨著知識獲取門檻變低、學習方式持續翻轉,企業人才培育模式也迎來嶄新變革。在這波轉型浪潮中,擅長單一領域的「I型專才」往往難以應對多元挑戰,相反的,具備專業深度與跨域協作能力的「T型人才」成為企業招募與培育的核心焦點。

以理工科學生為例,雖然在校期間累積了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基礎,但往往在進入職場後,因為溝通表達、協同合作與專案管理等軟實力相對薄弱,面臨諸多挑戰、無法發揮潛力。為縮短「學用落差」與提升新鮮人的職場適應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在2025年共同推出「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將工程師的個人效能訓練藍圖,提前至實習階段。計畫透過Learn-Apply-Reflect與10%-20%-70%學習策略,打造出「自主學習→練習→實際應用」的學習循環,全面加速準聯發人的培養、為企業注入新世代的競爭力。

聯發科技與Hahow for Business以「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加速培育人才

聯發科技始終堅信,每一位年輕人都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只要能匯聚多元能力,即可激盪出創新火花、點燃成長的力量。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logo設計:6道光芒象徵聯發科技永續經營的六大基石–全球觀、創新、人才、公司治理、綠色營運與在地實踐;而5道光芒則代表個人效能聚焦的5項關鍵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溝通簡報與影響力、專案管理、創意思維與成長心態。

SPARK計畫為實習生提供清晰的學習路徑,結合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個人練習與小組作業,同時搭配實體知識萃取工作坊,形成自主學習、同儕學習與應用及反思的學習循環。讓實習生不僅可以學習知識與實用技能,並真正將軟實力應用於工作場域。舉例來說,線上課程學習涵蓋「金字塔表達法」、「定錨點架構」、「ANSVA結構」與「SMART原則」等工具,並在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中,透過每週的應用練習、知識萃取工作坊與同儕小組報告,系統化強化關鍵軟實力,讓學習不僅止於「知識的獲取」更是「行為的展現」。

hahow
圖/ 數位時代

來自國立清華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的實習生彭同學深有感觸的說:「能進入同一間公司,代表大家的硬實力相差不大,真正決定我們能否做對事情、把事情做好,是有沒有足夠的軟實力協同合作與向上管理,建議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培養,並且持續不斷精進。」

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的實習生鄭同學同樣肯定軟實力的重要性。她說:「在學校,教授指派任務通常有明確的評分指標,但在實習時,主管交付的任務往往保留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為確保彼此有共識,我的作法是主動思考任務的目的,以手寫筆記進行結構性思考與建立清晰的表達邏輯,在與主管進行口頭報告時,則是以『金字塔表達法–先結論、後細節』的方式進行溝通,持續修正與取得共識、精準展開下一步。」

「理工科學生很容易陷入技術細節、分享時不自覺就是滿滿的專業術語,但這樣的溝通模式未必有助於專案進展。」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網路工程學系的實習生洪同學表示,有效的溝通應該要跳脫技術本位,站在對方角度,說出讓目標聽眾共鳴的話,才能推進合作。「透過這次實習,我學會以『定錨點架構』讓溝通內容更有邏輯與說服力,以及透過『ANSVA–Attention /Need /Solution /Visualization /Action–架構』強化提案表達,就算面對全新的領域,也能快速盤點重點,並與團隊展開更有效的協作。」

「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創造的成效十分亮眼。活動期間在校園舉辦的多元跨域校園講座滿意度高達 94.6%;而在實習階段,儘管實習生同時承擔主管指派的專案任務,平均完課率仍高達 87%,並獲得大量正面回饋。許多實習生分享:「無論未來職涯選擇何種方向,這段期間累積的軟實力,都將成為持續突破與創新的關鍵資產。」

三大學習目標,支持年輕人才快速適應跨部門協作及全球化職場環境

聯發科技長期深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積極推動學生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緊密整合,以加速新世代人才的成長與轉型。此次首度與Hahow for Business合作「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實踐三大學習目標:首先建立創新與成長心態;其次強化簡報與溝通影響力及團隊合作;最後,培養問題解決、專案管理與行動決策能力。

Hahow
圖/ 數位時代

同時參加「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與3個不同專案計畫的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實習生李同學表示:「實習期間,我必須同時處理三個專案,時間被各種會議切割得十分零碎,參加每場會議前,我至少得花費10分鐘翻閱紀錄或回想進度,改用實習期間學會的心智地圖追蹤專案進度後,只要 1 分鐘就能快速掌握最新狀況,執行效率大幅提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的實習生董同學則認為:「軟實力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事前做好規劃、提升溝通的精準度,更關鍵的是,隨著這些能力不斷累積,將更有勇氣面對挫折與挑戰,不會輕易喪失對科技或對人的熱情。」

整體而言,聯發科技攜手 Hahow 好學校的合作,不僅著眼於短期彌補能力缺口,更展現企業對未來人才的前膽佈局與長期投資。當理工學生兼具專業深度與跨域軟實力,學用落差得以有效縮減,人才成長曲線隨之加速,產業也能在新世代人才的驅動下持續創新,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鞏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