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8/15上路!誰可以買賣?怎麼防漂綠?四大重點一次看
碳權交易8/15上路!誰可以買賣?怎麼防漂綠?四大重點一次看

環境部7月1日發布「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俗稱國內碳權交易管理辦法),明定「定價交易」、「協議交易」、「拍賣」三大買賣方式,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避免市場炒作,預計8月15日正式實施,預計最快9月底就可在碳交所看到第一筆國內碳權交易。

環境部去年底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經過半年多討論,在7月1日正式公告。環境部表示,國內減量額度(俗稱碳權)的交易、拍賣及使用註銷等過程都公開透明,避免交易過程中出現炒作,或涉及其他商業利益的操作。

誰可以買賣碳權?怎麼預防漂綠問題?《RECCESSARY》為您整理碳權交易管理辦法四大重點。

重點一:買賣雙方都有資格限制,不開放個人從事買賣

根據辦法,碳交易的買賣方皆有資格限制,不開放個人從事買賣。買方為有繳交碳費、環評增量抵換用途的企業;賣方為執行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取得碳權的企業。

重點二:唯一指定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置交易平台

環境部將委託台灣碳權交易所設置交易平台,供事業進行減量額度的交易或拍賣,禁止一般民間單位提供平台從事減量額度之仲介、代銷或買賣業務,以集中管理減量額度買賣市場,強化交易安全並避免事業上當受騙。

碳排、減碳_shutterstock_2348760739.jpg
圖/ shutterstock

重點三:碳權資訊公開透明防漂綠

碳權以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單位,每單位均有足供辨識其種類、專案類型及監測期間等資訊的編碼,確保減量額度從取得、交易或拍賣後移轉及使用註銷過程效力。另交易及拍賣相關資訊(如專案名稱、減量措施、減量額度數量、編碼及其監測期間、交易價格、買賣雙方事業名稱),將公開於交易平台供各界檢視與查詢,有效避免漂綠疑慮。

重點四:共三種拍賣方式,交易或拍賣僅限一次

明定「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三種買賣方式,且碳權經過交易或拍賣,移轉僅限一次,確保市場穩定。

  1. 定價交易: 指賣方在碳交所上架碳權,明定價格及數量由買方下單。

  2. 協議交易: 買賣雙方私下協議交易的價格及數量。

  3. 拍賣: 賣方於交易平台上架公開標售碳權數量、底價等拍賣資訊,由提出合格標件且出價最高的買方依序得標。

環境部表示,近期熱烈討論的碳費徵收為碳定價關鍵,推動碳權交易是重要的配套措施,事業及各級政府取得的碳權,透過公開透明的交易市場,可提供其他事業扣抵碳費、抵換及相關環境聲明使用,以達成淨零轉型目標。

本文授權轉載自:RECCESSARY

延伸閱讀:
小型風機、客製儲能都有!台廠現身泰國再生能源週,瞄準哪些東南亞綠色商機?

Volvo動員經銷商拚減碳翻倍!屋頂鋪光電、裝能源管理系統,下步瞄準儲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