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於7月30日,發布「無人機」相關的修法。目標是因應遙控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為讓管理機制跟上科技發展腳步,由民航局著手修正2020年施行的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此次修法草案包括兩大重點,除了放寬考照年齡限制及延長操作證效期,也為提升無人機品質與安全性,市售無人機將全面納管。
若修訂草案順利通過,新制將會於2024年12月正式生效。
近2萬人持有正式無人機操作證,申請年齡下修至14歲,檢驗規費將調整
根據民航局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國內無人機註冊總數已達40,368架,合格人員操作證數量19,573張,具有執行無人機商業活動資格之法人團體共742個,每月由民航局審查及地方政府同意之活動案件約500多件。
民航局表示,為了讓無人機教育與活動進一步向下紮根並方便推廣,無人機學習操作證申請年齡由16歲下修為14歲;各類操作證效期也從2年放寬為3年,「許多無人機玩家和專業活動團體都說2年的作業證效期太短,所以也適度的放寬,讓程序更便利和簡化。」民航局副局長林俊良說。
無人機檢驗規費也有所調整,民航局表示,原先無人機不分重量檢驗都是新台幣1萬元,未來將會依據公斤數而有所調整,15~25公斤維持1萬元,15公斤以下會減少、5公斤以上則增加費用。
另外飛行空域申請,過去不分場地都是500元,未來也將調整,飛行高度120公尺內的綠區維持原有規定500元,若牽涉機場四周需跨部門協調或需另外發布飛行公告,則需要多加費用。
強化無人機安全管制,500克以上無人機全面監管
為了強化無人機管理機制,未來註冊的無人機,都會需通過數位發展部認可的專業單位資安檢測。原本無須飛安檢驗與商品檢驗的25公斤以下無人機,未來也將全部納入檢驗。而500克到2公斤的無人機需取得經濟部標檢局商品檢驗證明文件,2公斤以上無人機則需取得民航局型式檢驗合格證。
對於市面上的無人機,國內無人機製造商必須取得經濟部工業局核發工廠登記證、進口無人機則由財政部專屬貨品號列管理審核,並且須符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有關射頻管理之規定;而相關資訊將全面納管,整合至遙控無人機管理資訊系統由製造商、進口商進行登錄。
民航局局長何淑萍表示,為充分溝通法規修正內容,除了近20場跨部會協調會議,民航局也針對進口、製造、販售相關業者及玩家、地方政府,召開了5場大型說明會,除了蒐集各方意見,也逐漸凝聚各方共識。
何淑萍表示,7月30開始,也將陸續至北、中、各區召開至少6場的說明會,宣導法規內容,並輔導業者與地方政府熟悉新制作業流程。此外,無人機相關檢驗標準,民航局也會致力融合主要國家的經驗,協助推動國產無人機的國際化。
林俊良表示,由於無人機的技術跟手機一樣,幾乎每一年就有技術突破和更新,成長快速,因此也將無人機的管理規則進行修訂,呈現大型機長程化(越高和越遠)、小型機更精密、功能更強趨勢。配合此一趨勢,民航局自2022年即配合行政院與相關部會,著手修正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讓管理機制與科技發展能更緊密結合。
民航局指出,修法草案目前正在行政作業中,如果法制作業順利,操作證年齡下修、效期放寬等機制,將自2024年12月起實施。另外因考量國內無人機產業發展正在逐步茁壯,為讓業者與法人有足夠時間適應,將分三階段推動。
2024年12月起,先由民航局輔導業者瞭解法規內容並完成檢驗與登錄;2025年12月起,市面販售之遙控無人機均完成登錄後,輔導法人使用合格的無人機,確保無人機使用安全;經過2年之緩衝,2027年12月1日起,法人飛航活動時將全面使用經檢驗合格並完成登錄之無人機。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