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AI帶動ICT產業起飛,下一代應用如何乘勝追擊?從台積供應鏈、軟體新經濟找方向
【觀點】AI帶動ICT產業起飛,下一代應用如何乘勝追擊?從台積供應鏈、軟體新經濟找方向

6月是近年台灣最熱鬧的月分,也是我最忙的1個月,其間我參加黃仁勳的Keynote 及COMPUTEX 主場,也以資本市場的角色,在InnoVEX 對全球創業家做了2場台灣新創產業的資本市場介紹,另也參加《數位時代》25周年慶微電影《青春無懼》首映。現在就分享一些心得和數據給大家。

數據之一是台股不斷創新高。之二是台灣GDP 全球排名第21。之三是台灣股市總市值排名第10,與德國不分軒輊,總市值與GDP比值達2.8,全球最高。之四是台灣AI 排名(Tortoise Media的調查)僅名列全球26。之五是全球近95%的高瑞AI晶片由TSMC生產。之六是近9成AI sever 由台灣人或台灣公司組裝,之七是玩美移動、Appier、Gogoro 幾個近3年在國外排牌的新經濟公司,其市值營收比下滑的程度,遠高於同時期在台灣掛牌的類似公司。

李鴻基配圖.jpg
圖/ 李鴻基

這次COMPUTEX ,我也以資本巿場角度為InnoVEX 做2場演講,特別找了2022年以來的全球股市資料,來與台灣指數比較。從全球歷史角度看,台灣經濟的確是站在翻轉的格局中,而且我相信它正由AI硬體設備,外溢到台灣其他產業結構中,簡單來說,我們還沒看到台灣翻轉的高峰(The best yet to come.)。

台灣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大翻轉應該是由ChatGPT自2022 年11月問世後,帶動了AI 發展50年來革命性的改變,NVIDIA的算力大爆發,正帶領世界走向一個類似工業革命的大躍進。不僅讓美國再次以科技優勢、資本市場加上強勢美元的主軸,與全球戰略的夥伴關係重新啟動,也將美國國力推上新高峰。

自ChatGPT問世為起點計算,台股指數至6月21日漲了78%,表現遠超同時期的日本、印度股市及標普五百,為全球最強的股市。

簡言之,美中對抗和AI 革命是台股起飛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大部分受益者均為過去30年以ICT 產業為主的硬體製造業的老面孔,我們固然為他們開心。問題是,那我們AI 應用的下一代在哪裡?如果20年後還是由同樣企業引領風騷,台灣ICT 產業該如何與中國競爭,重新創造生存空間甚至奇蹟,且同時掌握時間,讓此一神風再外溢到下一代創業家。

假設台灣在AI 浪潮下有5年發展空間、ICT 產業的現金流可高速累積,且資本市場榮景持續的前提,台灣應該是處於一個歷史的機遇中,可以將由AI產生的經濟和資本實力及所產生出的財富效應,起碼分配約5% 去培植台灣的新經濟行業。未來10年可望見到至少有100至200家的全新型態公司在市場爆發。

chatgpt without log in.jpg
ChatGPT問世後,台股指數至6月21日漲了78%,表現遠超同時期的日本、印度股市及標普五百。

AI翻轉台灣,可預見4大「外溢」

外溢之一,台積電供應鏈。 自今年1月寬量國際(QIC)發表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10年10倍成長論述後,我們研究覆蓋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企業已由原來的5家擴增至80家。這些企業自研究公布以來,今年市值平均增幅為30%,顯示此論述已獲市場高度認同,其中無論是在半導體設備,原材料及相關技術服務的公司,我們都看到了令人欣慰的成長和外溢,它們會是未來5年成長的一軍領頭羊。

外溢之二,軟體為主的新經濟公司。 如何大量應用AI 提升在台灣及區域的數位經驗,將是新經濟公司的目前和未來的命題。透過與ICT 產業的合作,或其外溢的資本投入,更遑論在台灣掛牌新經濟公司的估值,在我們170 家的樣本中,20億美元以下的市值公司,他們2024年的股價營收比(PSR)中位數,仍居全球最高峰。

我大膽預測,創業者在未來幾年要關心的課題是單純地要做出大及高速成長,而不是資本的缺乏。事實上目前台灣A輪以前的資本不難找,而新型態的成長資本也正不斷產生,配合未來台灣股市的充分流動性,及台灣投資人因財富外溢效果所產生的信心和想像力,我相信台灣會不斷地產生和前一代完全不一樣的創業家。

外溢之三為第3代生技產業。 QIC策略長谷月涵最近對台灣生技業做出分析,2007年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後,生技業高速發展,自2020年以來,由於多家公司在新藥成功上市,讓台灣生技指數異於他國生技業的寒冬,遙遙領先那斯達克與香港的生技指數。在資本巿場支持下,多數公司現金充沛,研究領域也與全球新藥題目亦步亦趨,台灣正式進入他說的第3代生技產業發展階段。

外溢之四,再生能源及永續產業。 再生能源是AI 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從半導體對再生能源的高度依賴,到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在台灣廣建資料中心的計畫。

再生能源和永續產業只會有更大的需求,像是雲豹能源近1年快速從創新板掛牌,到近期成功轉主板的神奇過程來看,整個發展還只是在它的起點而已。再向外擴散的碳排淨零、循環產業,都會由本土發展出有別國際再生能源的創新商模,即開發再生能源。

善用此次AI革命帶給台灣的轉機及台灣資本市場特殊優勢,企業家和政府千萬別浪費這次天降契機,讓台灣從只會從付出高股息的保守經濟體,𨍭型成願意再投資、大膽創新,和敢於想像的成長之島。

延伸閱讀:AI熱錢來了!台對美出口年增60%創新高,台灣出口總額在亞洲只輸「它」

「AI代工說」遭疑貶低台積電!童子賢還原150字始末:根本沒提台積電

責任編輯:蘇柔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