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都在瘋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是什麼?與傳統核電差在哪?一文搞懂原理
【圖解】全球都在瘋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是什麼?與傳統核電差在哪?一文搞懂原理

(2024/10/17更新)
生成式AI發展方興未艾,但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需仰賴資料中心的龐大算力,而龐大的算力,意味著龐大的電力成本。因此,全球科技巨頭,抑或是各國政府,皆為日益漸增能源缺口大傷腦筋。

但另方面,淨零排碳已成全球共識,歐盟甚至祭出「碳關稅」來促使企業降低碳排。換言之,現在科技業亟需乾淨、可靠、穩定的綠能供應,以在淨零碳排與AI發展的衝突中達到平衡。

目前,科技界的主流看法,認為風電及太陽能恐非適合的基載電力,而被寄予厚望的是一種新型的小型核能廠, 其被廣泛稱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s),是比傳統核分裂反應爐更小的反應爐。

截至2024年10月許,包括微軟、Google、亞馬遜等公司紛紛與核能新創簽約購電,期盼新設的SMR反應爐能補足資料中心所在當地的能源缺口。

但回頭來說,SMR有何精確定義?

什麼是SMR?什麼是先進反應爐?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提供資訊,SMR為先進的核反應爐,每單位的發電能力可高至300千瓩(MW),約為傳統核動力反應爐發電能力的三分之一。例如,日前在7月27日停止運轉的核三廠一號機,輸出功率即為951千瓩(MW)。

據美國Dominio Energy指出,SMR一詞目前業界尚無普遍接受的定義,這個術語通常用於描述50千瓩至 350千瓩電力輸出範圍內的任何反應爐技術。

但根據IAEA文件,我們可以透過拆解SMR縮寫,來約略描述其定義:

小型(Small):體積僅為傳統核能反應爐的一小部分。
模組化(Modular):使系統和組件可以在工廠內組裝,並作為一個個單元運輸到安裝地點。
反應爐(Reactor):利用核分裂(nuclear fission)產生熱能以生產能源。

精明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IAEA使用「核分裂」來指涉SMR的發電方式。舉例而言,剛與Google簽約的Kairos Power,其反應爐採用氟鋰鈹(Flibe)作為冷卻液,其為一種由(LiF)和氟化鈹(BeF2)混合產生的熔鹽,具有優異的熱傳遞性能和裂變產物溶解性。

原則上,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將先進反應爐(Advanced Reactors)定義為「不使用普通水」為反應爐冷卻劑或中子減速劑(在核裂變過程中減緩中子的介質)的反應爐設計。因此,Kairos Power的反應爐,可說是符合先進反應爐定義的SMR。

核電.jpg
Kairos power的反應爐技術簡介。

不只核分裂!先進反應爐還有「核融合」

但,只有基於核分裂的先進反應爐嗎?

事實上,由OpenAI、微軟等科技巨頭投資的新創Helion Energy,所發展的技術即為核融合(Nuclear fusion)發電,根據其官網,核融合的定義如下:

核融合是太陽和恆星用來產生能量的過程。

當兩個原子在高溫和高壓下結合時,就會發生核融合。產物的質量比原來的兩個原子少。根據 E=Δmc²,這個過程中會釋放能量。

核融合與核分裂相反,後者是重原子(如鈾)分裂並釋放能量的過程。

我們的核融合能量以氫的穩定同位素為燃料,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它不會產生溫室氣體,也沒有連鎖反應的風險。

換言之,核融合發電是模擬太陽產生巨大能量的原理,使用原子核聚合時產生的巨大能量來發電,1克燃料大約可獲得相當於8噸石油的能量,且最終產物是氦,發電時不產生二氧化碳,沒有傳統核電的放射性廢料疑慮。

對比傳統核分裂的核電廠,在核融合過程中,反應堆不會因失控而導致爆炸,反應產生的廢料也比核分裂發電更少,不會引發輻射災難,所以更加安全。

核融合所需的燃料都非常豐富,不易耗盡。例如,Helion Energy公司的核融合技術使用的原料為「重水」,可從海水中提煉。1加侖的海水透過此種核融合技術,就能產生出300加侖汽油所提供的能量。

核融合產業協會(FIA)調查,全球約三分之二新創認為,第一座核融合發電廠最晚2035年連結至電網。Helion Energy去年就與微軟簽署供電合約,力拚2029年前使發電量達50千瓩。

換言之,核融合發電的優點多多,但目前距離正式商轉與普及,仍有一段長路要走。

產業前沿
圖/ 數位時代

聚焦核融合技術2類型

磁性約束

磁性約束技術利用近億度高溫下的超強磁場來約束電漿,最具代表性的是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室(ITER)的托卡馬克反應爐。然而,這項技術面臨著諸如材料、長期電漿穩定性,以及核反應產生的輻射中子對爐壁的影響等問題。

慣性約束

慣性約束技術則通過向靶材輸入雷射能量來實現核融合,最著名的代表是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的反應爐,雖然它能產生核融合能量大於輸入雷射能量,但要克服的是雷射槍的效率問題。

產業前沿
圖/ 數位時代
產業前沿
圖/ 數位時代

核融合怎麼管?美、加、日主導政策性

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已決定通過不同於核分裂的監管方式,來監管核融合技術,並通過相關法案撥款近10億美元,資助全國各地的商業核融合能源開發。

加拿大已確認核融合的新式核能是清潔能源,投資享有稅收抵免:包括小型模組式反應爐等都可享新投資稅收抵免(30%抵減範圍);加拿大原子能公司(AECL)認為SMR在加拿大可成為安全、乾淨、取代煤炭、綠化採礦業及解決偏遠社區和工廠之能源;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安大略電力公司(OPG)計畫將興建該國首個電網級小型核電發電設備。

在亞洲,日本帶頭打造基礎平台,除了政策宣導,也研擬核分裂與核融合分隔的監管機制,並提出核融合能源新創策略,包括2024年3月成立核融合工業委員會,研擬相關技術開發及開拓銷路等良性循環、投資私人企業研究等。

日本去年已建置全球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JT-60SA」,而2024年6月日本岸田首相也於內閣會議上表明科學技術政策指導方針《綜合創新戰略2024》,強調不僅要擴大對人工智慧(AI)和核融合發電並確保安全等尖端技術的投資,還要主導國際規則制定,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歐盟則預計在2021年到2027年投入56億歐元,建立世界最大的國際熱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並預計於2025年首次測試。

產業前沿
圖/ 數位時代

回頭來說,為何SMR是當前最佳解?

多家新創之所以能吸引到資金,多是強調SMR易於製造或組裝之便利性,且通過安全認證、無廢料、零碳排等潔淨能源的特點,而獲得關鍵投資者青睞。

例如,新創公司TAE Technologies、General Fusion、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和Helion Energy等共吸引近30億美元資金,其中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的近20億美元及Helion Energy的5億美元最顯著。重要投資者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Salesforce創辦人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以及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等科技界領袖。

美國國防部也已資助至少3億美元給到BWX Technologies和X-energy等新創,發展出使用高溫氣體反應爐(HTGR)技術製作不會產生鋯水反應的Xe-100反應器,並在2024年初通過加拿大核能安全委員會(CNSC)標準認證,同時也發展出「可移動微核電系統」X-Mobile可應用於海上、空中、偏遠地區等。

又例如美國能源部選擇mPower小型模組化反應器計畫,預期大量生產可達每年50部機組,新標準化的設計比傳統大型核電廠更易於取得執照並使用。

另一家美國小型核能新創公司Last Energy已著手生產在工廠附近的20兆瓦微小型核能反應爐。而Kairos Power則獲得批准在田納西州建設示範項目,先專注於國內市場。總計自2014年以來,美國能源部已花費超過4億美元,來加速SMR反應爐的開發,未來預計共將資助至少來自7個州的8家公司,在2024年底前獲得資金。

美國至少有30家核融合公司,其中多數在過去10年內成立。美國政府力圖使SMR新式安全的潔淨能源落地,讓大多數SMR新創獲得一定的客戶訂單儲備,以利進入工廠式量產達到經濟規模。美國政府官員正積極拓展國際訂單,協助新創往海外拓展國際潛在客戶,包括波蘭能源公司Orlen,計畫建造由美國GE Hitachi Nuclear Energy公司所設計的SMR。

此外,美國進出口銀行和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等,已提出為NuScale Power這家新創在羅馬尼亞建造的工廠提供約40億美元的融資,目標是於2029年或2030年將實現電力入網。且美國官員還正積極與保加利亞、加納、印尼、哈薩克和菲律賓等國家討論新創的小型核電項目中。

美國政府已瞄準未來SMR的海外輸出有利可圖,尤其在壽命安全須達50年以上的高規格項目上,美國協助其企業提供國際買主易於合作且安全的重大國際優勢,將讓國際買主的各項資源被斷供之風險,遠低於與俄羅斯或中國的合作,因與俄、中合作通常附帶未知或不利條件。

台灣也有戲!強化AI、ICT可助攻量產

新一代的安全潔淨能源供應關乎各國產業的競爭力,也涉及國安問題。我國產業若能運用AI、ICT強項——協助國際產業鏈加速SMR進入規模化量產,也將帶來經濟效益,預估可由4個面向切入:

一、直接站在「核融合生態系」巨人的肩膀上前進:如透過投資國外新創公司,直接接軌國際。我國國發基金和國科會2016年即聯手執行台矽計畫,投資美國中經合創投,透過獎勵機制,引導基金投資組合公司中的美國核融合技術新創Alpha Ring(首環國際),與台灣產學界產生連結。Alpha Ring目前在全球已有3座實驗室,各是美國加州的蒙特雷(Monterey)、加迪納(Gardena)及台灣內湖的聚界潔能,未來聚界潔能更將在台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園區興建第4座辦公室。

二、透過教育系統培育人才向下扎根: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核融合實際操作。除了教科書理論,透過操作讓學生融會貫通,例如學研機構核融合反應器所生成的綠色蒸氣,可試行應用於學生宿舍的熱水器、餐廳的加熱設備等,讓學生對安全的核融合潔淨能源更有感而培育更多人才,並排除民眾對此款可移動新式SMR的核安疑慮。

三、利用生成式AI來加速新超導材料或耐高溫最佳反應器的研發:要設計最佳反應的SMR仍有諸多探索機會——如核融合發電尚有高溫/高密度環境條件、高溫材料需求、燃料供應與能源轉換等挑戰要克服,傳統的設計多半仍依賴艱苦的實驗或計算工作,過程昂貴又耗時。若能用AI協助設計,像是識別SMR新型材料,或以機器學習和模擬技術提供探索新反應器的機會、探索參數設計空間,可望在短時間內快速篩選候選方案,而後才進行耗時的嚴謹試驗。

四、透過AI加速或優化關鍵零組件供應鏈的建構:AI科技可協助加速核融合的效率與安全控制——像是預測技術,可提前數秒預防電漿失控解體,並協助穩定核聚變、防止核融合程序中斷。我國雖不一定在大型發電的核融合供應鏈裡扮演主導的角色,但SMR所需的相關供應鏈構建,透過AI推薦關鍵技術參數並搭配工程師進行協作,再對照實際驗證。

延伸閱讀:【圖解】美國帶頭進擊氫經濟!200億減碳金花在哪?埃克森美孚、卡夫亨氏都獲補助
【圖解】量子電腦與一般電腦差異是什麼?量子電腦原理是什麼?台灣有優勢嗎?

責任編輯:蘇柔瑋、李先泰

本文不開放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