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座9月上櫃!代理杏子豬排、橋村炸雞「規模贏過原品牌」,總座親揭3大加值心法
王座9月上櫃!代理杏子豬排、橋村炸雞「規模贏過原品牌」,總座親揭3大加值心法
2024.08.15 | 新零售

「六角上市熬了快10年,終於成為台灣首家有兩間公司IPO的餐飲集團。」 身兼六角與王座國際餐飲董座的王耀輝,在8月14日王座上櫃前業績發表會上感動說道。

王座是六角旗下持股七成的子公司,去年繳出營收、獲利雙創新高的成績單。據財報顯示, 王座2023年營收達新台幣12.5億元,年增36%,而稅前淨利則翻了快七倍,年增676%,達1.15億元。

儘管有這般亮眼成績,但櫃買中心進行上櫃審議時,卻從今年五月一路審查到七月底,足足審了兩個月才過關,目前預計九月上旬掛牌,比原先預期的晚了快一季。

「會拖這麼久,只能說申請時機不巧。」王座財務長林照峰指出,今年3月王座剛遞出上櫃申請,就爆發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釀死風波,主管機關從嚴審查上櫃餐飲企業。

圖說:王座(2751)打造國際餐飲多元平台,多角化經營策略 營運穩健正向。左起,財務長 林照峰、董事
王座(2751)打造國際餐飲多元平台,多角化經營策略 營運穩健正向。左起,財務長 林照峰、董事長 王耀輝、總經理 林子恒
圖/ 王座提供

不過除卻大環境因素,王座也因身世特殊,讓櫃買中心審查時有不少疑問待釐清。首先,這是上櫃企業中首次遇到母子公司都做餐飲的情況。主管機關要求,以國際珍奶品牌Chatime日出茶太聞名的六角,與手握5家餐飲品牌的王座,要能在財務、營運上落實相互獨立,證明業務不會有衝突之虞。

再來,王座也是櫃買中心首次遇到只做品牌代理的餐飲公司。 不同於國內其他上市櫃餐飲業以自創品牌為主力,王座旗下5大餐飲品牌「銀座杏子豬排」、「京都勝牛」、「段純貞牛肉麵」、「大阪王將」、「橋村炸雞」全由日韓品牌方代理而來。

從配合母公司輸出餐食品牌,一路長成集團專做餐飲代理小金雞

而有這樣的特殊策略,時間得拉回2013年,當時王座第一個代理品牌杏子豬排母公司日本ATOM株式會社,剛好在尋覓新的台灣代理商,最後牽線找上六角。而另一個早期代理的品牌段純貞牛肉麵,則是為了搭配六角在海外版圖的佈局,「牛肉麵跟珍奶是大家最熟悉的台灣小吃組合。」王座總經理林子恒指出,當時為求適合搭配珍奶的餐飲品牌做海外輸出,六角才會找上同樣出身新竹的段純貞。

然而當代理餐飲品牌業務逐漸開展,「公司發現兩者的DNA差太多。」林子恒道解釋,由於六角主要業務是將日出茶太輸出海外,重心偏向總部型的領導與監督,專注於國際業務輸出,以及稽核各地門市營運。但王座重心在於拉拔手上代理品牌長大,負責第一線的營運與行銷,凡事要親力親為。

把分店數做得比原市場還大,連海外代理商都略過原品牌方找上門

因此王座在2015年自六角分割獨立門戶,開啟了專注做餐飲代理的路線。 目前王座有95%營收來自代理品牌,論代理品牌數,王座可說是業界第一人。

攤開王座旗下代理成績,不僅杏子豬排在台26家店數,已是日本店數的六倍之多。就連香港業者想在當地開京都勝牛,都跳過日本原品牌方,找上王座經營的台灣京都勝牛做代理。

王座有什麼訣竅把代理做到比原品牌還吸引人?關鍵在於: 「很多代理都只想著原汁原味把品牌複製過來,但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一步。」 林子恒在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揭露其獨道的品牌代理3大心法。

林子恒_王座餐飲總經理_2024_08_13_蔡仁譯攝-1.jpg
林子恒作為王座的一號員工,自2013年經營銀座杏子豬排代理,至今成功拉拔王座旗下5個品牌長大。
圖/ 蔡仁譯攝影

心法1:針對當地市場重塑品牌定位

王座代理品牌首要心法,是重塑品牌定位。林子恒以代理最久的杏子豬排為例,標榜正宗日式炸豬排的品牌,在台灣早已是一片紅海,如果10多年來只專注在這樣的定位,不可能生存到現在。林子恒指出,王座在代理到大約第三年就意識到這樣的危機感,轉而將杏子定位成「以炸豬排為主的日式家庭餐廳」。

也因此,杏子的菜單上不只有炸豬排,還有涵蓋全年齡層的菜色,例如老人易於咀嚼的魚肉料理、小孩愛吃的甜點與兒童餐,甚至是蔬食料理。據王座指出,杏子豬排大小通吃的家庭聚餐定位,讓品牌插旗台灣逾10年,展店動能仍大,像今年上半年仍開出新分店。

代理京都勝牛時王座也如法炮製。京都勝牛在日本的定位是炸牛排專賣店,比起中高價位的餐廳品牌,更接近「立吞」型的庶民小吃店。林子恒解釋,日本的京都勝牛多是坪數不大的街邊店,且用餐講求快速、方便,連餐具都以免洗筷為主。

「但對台灣消費者而言,炸牛排是高價值的產品,不太會當平價小吃。」 王座因此將京都勝牛用餐流程全部打掉重練。如今消費者到台灣京都勝牛用餐,服務員會先端上氣泡水,上菜時還會附上個人桌邊小烤盤,讓客人自行調整炸牛排熟度,加值整體用餐體驗。

2021年香港業者就是看上被王座升級過後的「京都勝牛進化版」,主動上門談代理。目前在香港已開出兩間,業績穩定增長,預計今年第四季要開出在香港的第三家店。

王座凡事照當地市場重新定位品牌的天條,連去年首度代理的韓系品牌——韓式炸雞龍頭橋村炸雞也不例外。 「一開始品牌方不解,為何王座執意要推個人炸雞餐。」林子恒指出,對台灣人來說,炸雞是一個人也能吃的餐食,但對韓國人來說,炸雞就像台灣的桶仔雞,一次就是賣一整大份,很難想像要切成單份來賣。

「不是我嫌棄你們的炸雞,而是只做傳統韓式炸雞太競爭了。」林子恒指出代理之初,就與橋村談好不只做韓式炸雞。本著與杏子豬排同樣邏輯, 王座在菜單上加了豆腐鍋、石鍋炒飯、海鮮煎餅等韓系經典菜色,並將橋村炸雞重新定位成「以韓式炸雞為主的休閒餐廳」。

策略奏效,去年橋村炸雞登台不到五個月,就繳出近4,000萬元的業績,若不算12月底才開幕的三號店,等於頭兩間店,單店月營業額上看400多萬元,且上述一系列王座自主開創的個人餐菜色,目前約占門市三成左右的業績。

【新聞照片8】橋村炸雞此次在台打造全新套餐式菜單,從一人獨享至2~4人的多人套餐,不論是想自己好好爽
今年下半,台灣橋村炸雞預計將效仿韓國加盟模式,在9月開出首間加盟店。王座指出未來橋村炸雞直營門市會以大型旗艦店、品牌形象店為主,其他街邊店、外帶外送店則開放加盟。
圖/ 王座國際提供

心法2:恪守小而美精實百貨展店策略

然而重塑品牌定位,只是踏出對的第一步,後續精準展店策略,才是品牌壯大關鍵。

王座從接手第一個品牌開始,就深信進駐百貨,藉由百貨集客效應,是讓消費者熟悉品牌最快、最簡單的選擇, 目前王座旗下共54間門市,約九成門市都在百貨商場。

「王座在展店選擇上可說是押對寶。」天帷企管顧問工作室創辦人林剛羽指出, 台灣餐飲業消費,自2010年開始就有往百貨集中的趨勢,最好的證明就是2019年年營收破百億元的百貨商場才9家,但去年卻達到14家。

不過百貨集客力越來越驚人,也吸引各方餐飲集團搶佔,近年像瓦城、豆府、乾杯也都將主力放在百貨門市,王座如何在群雄中脫穎而出,讓國內八成以上百貨體系都願意點頭設櫃?

「你選什麼坪數,就會有不同對手。」由於王座只做客單在200~400元的中價位品牌,在百貨選址上,也專注在對應其價位的40坪中小店面。林子恒指出,如果是瓦城或其他中高價位的餐飲品牌,廚房可能就要20坪以上,不太可能選擇50坪以下櫃位。

為了能在有限空間營運,王座從內外場動線、餐飲製作流程,都精心設計。例如,前期就投入許多自動化設備,例如履帶式自動油炸機、自動切菜機,增進內場效率,而在備料存貨上也透過進駐多家商場的經驗累積,規劃精準訂貨系統,減少倉儲空間的浪費。

因為百貨向來追求坪效,而非單店業績,因此即使王座在單店業績上很難贏過其他60、70坪以上的餐飲品牌,「但我們向來能在35~40坪這個大小的餐飲櫃位中,做到最好的坪效。」林子恒說道。

王座
圖為截至2023全年王座旗下各品牌的營收貢獻,今年上半王座再開橋村炸雞、杏子豬排各一家新門市,預計下半年要再展8家新店。
圖/ 數位時代

心法3:借助六角「日不落帝國」勢力,加速海外輸出再授權

展望未來成長動能,除了國內持續展店,王座更把眼光放在集團最擅長的海外輸出優勢。「去年台灣餐飲業產值才首度破兆元。」林剛羽指出,台灣餐飲業相較國內其他產業或國外餐飲業,規模都小上許多。對上市櫃企業而言,成長遲早遇到天花板,出海成必選題。

如今主管機關也都要求,餐飲公司在上市上櫃時必須提交海外發展計畫書。而六角長年在海外打造的日不落帝國,此時成為王座做海外品牌「再授權」的最強後盾。

林剛羽指出,六角可說是台灣佈局最廣的珍奶品牌,就連非洲、印度都插旗。且六角的特殊之處在於,海外業務全數採代理加盟,而非直營。也就是說,各國市場都有配合的當地代理商為其拓展加盟業務,當王座想出海、將品牌再次做代理授權時,人脈資源自然容易到位。

以王座海外輸出的重點品牌段純貞為例,在香港就找上超過30年歷史的知名餐飲集團峰景餐飲集團(Cafe deco Group)代理。母公司是品牌被代理的一方,而王座也熟知代理別人品牌的心情,在代理與被代理的角色間嫻熟切換,王座深知放權代理商的重要。

像是香港段純貞在2020年開幕後不久,代理商藉由市場反饋,向王座爭取開發鹽酥雞等台式小吃品項,另外也調整店型,開出與日出茶太結合的複合店,將品牌重新定位成讓中港遊客能「一站品嘗道地台式美食的餐廳。」

而在美國加州開出的兩家段純貞,王座同樣與代理商重新討論定位,變成以華人為客群目標,因此除了牛肉麵,在菜單上也可看到水餃、小籠包等華人習慣與麵食搭配的餐點。

目前,王座海外「再授權」品牌代理的業務,分別是「段純貞」香港5家、美國加州3家與「京都勝牛」香港2家,共計11家,而王座透過再授權的權利金抽成收入、銷到海外門市的原物料收入,在2023年為1,624萬元,僅占總營收1%多,成長空間仍大。

林子恒指出,未來段純貞也將佈局美國西雅圖拓展新的州別市場。目標以每年增加2~3國家或地區的授權開展,並維持全品牌每年20%的店家數成長率。

延伸閱讀:杏子豬排、橋村炸雞、段純貞都它的!年賺1億,六角小金雞「王座」厲害在哪?
Z世代CEO來了!這股創業新勢力特質是什麼,為何讓前輩也大讚?

責任編輯:李先泰

關鍵字: #IPO #餐飲市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