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科技|NPU是什麼?跟CPU、GPU差別是?圖解AI PC最重要關鍵字
白話科技|NPU是什麼?跟CPU、GPU差別是?圖解AI PC最重要關鍵字

在挑選電腦時,一些消費者會比較各機種的CPU擁有多少個核心,對於電玩遊戲較講究的,則偏好搭載GPU的機型,以追求更精緻的視覺效果、更流暢的操作體驗。

隨著邁入「AI PC元年」,各筆電廠相繼推出自家的AI PC,而業者在介紹產品效能時,不時會提到「NPU」一詞。究竟NPU是什麼,和CPU、GPU有哪些不同?各科技廠目前在NPU發展又是如何?

CPU、GPU、NPU快速看懂!都是處理器,到底差在哪?

用比喻來解釋CPU、GPU、NPU的差別,可以想像CPU是能力高強的「博士生」,可解決複雜且多樣的任務,但只能照順序一次解決一個問題;GPU是一群「數學系大學生」,擅長加減乘除,可以同時處理大量的運算工作(平行運算);NPU則是專攻AI運算一技之長的「技職生」,遍布在AI PC、AI手機、智慧穿戴等各種裝置中。

以下針對CPU、GPU、NPU分別來介紹:

CPU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被視為是電腦的「大腦」,負責執行作業系統、應用程式運作所需的命令與程序,也是決定程式執行速度的關鍵,不論是瀏覽網頁或處理文書作業,都會受到CPU效能的影響。

英特爾(Intel)及超微(AMD)是生產CPU的領導業者,根據市調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報告指出,2024年第一季內建顯示卡的PC CPU市場,英特爾維持領先地位拿下82%市占率,超微則是18%。

GPU 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自1990年代電玩遊戲興起,由於遊戲畫面同時要顯示成千上萬個像素,每個像素又都有自己的色彩、光線強度及移動變化,原為通用運算設計的CPU在運算上變得難以負荷。於是,專長於繪圖運算的GPU應運而生。

在硬體架構上,GPU具有數百至數千個算數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得以處理眾多平行執行的數學運算,加快繪圖渲染、影片編碼解碼等處理,也格外適合執行AI的深度學習演算法,GPU因而在AI浪潮下大放異彩。

輝達(NVIDIA)是GPU領域的開創者及龍頭,1999年發售的「GeForce 256」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款GPU」。2007年,輝達推出便於GPU加速運算的CUDA軟體架構。據研調公司TechInsights分析,輝達2023年的資料中心GPU出貨量市占率高達98%,遠超英特爾、超微等對手。

NVIDIA_Geforce_256.jpg
世界上第一個GPU「GeForce 256」。
圖/ 維基百科

NPU 神經網路處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

GPU扮演資料中心、AI伺服器不可或缺的要角,不過邊緣運算浪潮下日趨火紅的NPU,則是專門為加速裝置端的AI運算所打造。

NPU具有兩大技術特點: 第一個是模擬人類神經網路的運作方式,同樣擅長平行運算處理,並適當地分配晶片內的「任務流」,減少閒置的運算資源

第二個是經由「近記憶體運算」 (將處理器盡量靠近DRAM,以減少資料的傳輸延遲以及功率消耗) 或「記憶體內運算」 (將簡單的邏輯運算移至記憶體陣列中) ,實現儲存及運算的一體化,降低運算過程的能耗、加快存取速度,從而提升AI運算的執行速度和效率

相較於CPU及GPU,低功耗、高效能的NPU格外適合處理裝置端的AI推論任務,包括影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物件偵測等應用。

近年,各大PC及手機晶片廠為提升AI運算能力,紛紛在晶片設計中納入NPU,並有不少新創搶進NPU領域,較早投入的企業,包括國內的耐能智慧、中國的寒武紀、以色列的Hailo、南韓的DeepX等。

如何決定要使用CPU、GPU或NPU?

CPU、GPU、NPU各有所長,並且相輔相成,對於裝置端的AI PC、AI手機晶片,通常藉由將三者整合為系統單晶片(SoC)的方式,提高能源效率及效能。

英特爾去年發表Core Ultra晶片(代號「Meteor Lake」)時,便直言「這是40年來PC處理器架構上最大的躍進」,因為這是該公司首次將NPU整合到系統單晶片設計中。NPU專門處理特定的AI工作負載,便可將CPU及GPU用於執行其他任務。

英特爾Meteor Lake .jpg
英特爾Core Ultra晶片(代號Meteor Lake),首次將NPU整合到系統單晶片設計中。
圖/ 英特爾

晶片大廠高通在其部落格一篇針對NPU的專文介紹則提到,CPU適合用於低延遲、順序性的小型模型運算,GPU擅長高精準度的圖像處理平行運算,NPU則可透過低功耗達到穩定的高性能AI運算,持續運行LLM(大型語言模型)、LVM(大型視覺模型)等模型。

NPU廠商|主要PC、手機晶片廠NPU發展最新動態

如果說NPU是AI的專用引擎,TOPS便是衡量這個引擎馬力的單位,根據微軟對「Copilot+PC」的規格要求,需符合NPU算力不少於40TOPS的規格,掀起了新一波PC處理器效能大戰,也料將成為消費者選購AI PC的一大指標。

延伸閱讀:AI PC中常見的TOPS是什麼?1TOPS是多少算力?TOPS越大越好嗎?

英特爾

英特爾即將在今年9月上市的Lunar Lake,NPU算力達到48 TOPS,相較前一代Meteor Lake處理器的11.5TOPS提升3倍。

Intel NPU growth.jpg
英特爾技術人員於5月底在台舉行的Intel Tech Tour中,介紹英特爾2018年至2024年每一代NPU的每秒兆次操作(TOPs)算力增長
圖/ 孫嘉君攝影

超微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在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端出第3代Ryzen AI處理器,NPU算力高達50 TOPS,在目前的NPU算力競爭暫居領先。根據超微秀出的數據,其性能表現超越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英特爾Lunar Lake以及蘋果的M4晶片。

高通

至於在Copilot+PC最早鳴槍起跑、推出首波產品的高通,Snapdragon X Elite的NPU算力則是45 TOPS。

qualcomm computex npu.jpg
高通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於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專題演講,提及NPU在現今AI運算的重要性
圖/ 孫嘉君攝影

高通資深副總裁暨行銷長麥奎爾(Don McGuire)先前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指出,即使競爭對手未來推出TOPS更強的NPU,高通仍有產品領先的優勢,將會持續跟微軟合作,提升客製化程度。

聯發科

聯發科於2023年底推出的天璣9300,其NPU效能已達到48 TOPS,而今年10月即將發布的新一代天璣9400,預期將會更進一步推升NPU算力。

蘋果

蘋果於今年5月的發布會中,出乎外界預料地將新一代M4晶片,首發於最新的iPad Pro,NPU算力為38 TOPS,尚未達微軟Copilot+PC的40 TOPS門檻。

在MacBook筆電方面,外媒預期,蘋果將在2024年內將MacBook Pro更新到M4系列晶片,至於MacBook Air則因為剛升級至M3晶片不久,預計需留待明年春季才會更新。

延伸閱讀:IBM一通電話,意外成日本挑戰2奈米契機!Rapidus能成全村希望嗎?2關鍵決定成敗

資料來源:Digital Trends英特爾AWS高通

責任編輯:林美欣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遊戲商機、集點經濟,還能怎麼玩?家樂福 App 創新手遊《家有超市》領風潮

促銷、折扣、集點換購早已成為零售標配,顧客對優惠不再陌生,卻也因此變得難以被打動。若想持續吸引目光,單靠傳統優惠不能只是基本配備,必須進一步創造差異化的體驗。

面對這樣的挑戰,家樂福選擇從「參與體驗」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與顧客的互動方式。一般的集點換購模式,多半是在結帳時累積貼紙、等待兌換,如果集點不僅只是交易過程實現的獎勵機制,而能成為日常生活中具吸引力的行為,活動本身就有了新的生命。

為此,家樂福祭出「好選品 + 遊戲化」雙軸策略,不僅強化換購商品的吸引力,更嘗試讓集點換購活動變成一場好玩的任務挑戰——像在玩一款輕鬆上手的小遊戲,讓消費者在互動中獲得樂趣與回饋。

根據〈2025 Google 遊戲產業交流會〉觀察,近三年內 22 至 25 歲輕度玩家成長超過 5%,短時間、低門檻、無壓力的遊戲體驗愈來愈受青睞,尤其隨著手機普及、使用情境碎片化,這類療癒、好上手、有回饋感的休閒小遊戲遂登上日常消遣主流。

而今年,家樂福就在自家 App 推出小遊戲《家有超市》,讓消費者既能享受樂趣,還能在現實中獲得實質回饋。透過任務導向的玩法,讓會員每日打開 App、完成任務、參與抽獎;簡言之,多玩一點,就多得一點。

這場從集點換購切入、讓顧客互動變得更有趣、更具黏著力的遊戲化體驗,也為零售數位玩法開出新局。它為家樂福帶來了什麼驚喜成果?背後又藏著哪些零售經營新思維?

好選品勾住人心,遊戲機制拉長互動

在集點換購普及、邊際效益逐漸下滑的零售市場中,單靠集點回饋幾乎難以再創新鮮感。有鑑於此,家樂福選擇不拚折扣,而是精準出牌——打出「有感選品」與「數位體驗」雙王牌。

首先,換購商品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廚具系列都是換購活動中的人氣品項,與量販通路的客層有著高度關聯。家樂福近期與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一系列強調收納便利與簡約設計的鍋具,鎖定小家庭與年輕族群。從「消費者在意什麼」出發,精準切中生活應用需求,為集點換購創造實質吸引力。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家樂福與風靡法國品牌 Menastyl 合作,推出輕巧堆疊、收納省空間的鍋具成功吸客。
圖/ 家樂福

其次,家樂福嘗試將數位體驗融入集點換購活動中。集點活動雖然常被用來提升顧客回訪與忠誠度,但要持續吸引消費者參與並不容易,關鍵在於如何賦予其新鮮感與使用動機。為了提升集點活動的趣味性,家樂福將集點機制結合遊戲化,於 App 内推出一款角色扮演休閒小遊戲——《家有超市》。玩家在其中扮演超市店長,透過合成商品和解鎖寶箱來完成各項任務,累積的鑽石可用來兌換優惠券或參加扭蛋抽獎活動。此外,遊戲場景中不難看出南僑讚岐、桂冠、好萊牙膏等品牌元素,讓品牌在虛擬環境中入駐,此舉拓展了零售與品牌之間,透過實現“零售媒體”的一環,共同給到消費者互動體驗的新界面。

從集點到體驗,《家有超市》提升顧客黏著力

從每日簽到到完成任務換回實體回饋,家樂福不只拋出誘因,更著眼打造可持續參與的體驗。透過遊戲化設計,將原本只在交易瞬間發生的回饋機制,轉化為日常互動,強化顧客的集點動機與品牌黏著度。

於是,會員不再只是集點兌換的使用者,而是每天願意開啟 App 的參與者。此外,也不能忽視消費者對「誠意」的敏感度,此次活動選品具吸引力,流程設計簡單且回饋實在,就是因爲這樣在實用與情感兩端都建立起信任,也使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更為穩固長久。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家樂福 App 《家有超市》讓集點換購變好玩,每天登入經營自己的專屬超市,完成任務抽好禮。
圖/ 家樂福

以 Menastyl 鍋具換購結合《家有超市》小遊戲為例,活動期間即成功吸引近 9 萬人參與,總登入超過 146 萬次,其中近 2萬人至少回訪 7 次——代表用戶不只是點進來看一次,是真的「玩了又玩」;扭蛋抽獎次數則超過 62 萬次,優惠券兌換率達 30.8%,遊戲用戶更穩定佔 App 每日活躍用戶數 8%——這代表參與者不僅止於體驗遊戲流程,而是有實際導流至通路兌換,形成後續消費轉換,會員黏著度與顧客參與度皆有感提升。

從集點升級到數位串聯,家樂福 App 打造全方位會員體驗

隨著家樂福 App 從滿足基本的會員功能進化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橋樑,整合即時優惠、多元支付與個人化推薦模組,提升使用便利性,透過 App 內建小遊戲養成會員每日打開 App 的習慣,也有機會為後續 O2O、OMO 的行銷活動提供更穩定的數據洞察。

透過遊戲化設計,在消費之外持續創造打開 App 的理由,家樂福的成功經驗正為數位零售開拓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但這場遊戲,或許才剛開始。當零售品牌對消費者不再是僅僅販售商品,而是著力於經營接觸、培養習慣、創造停留,會員經濟的布局也隨之變得更為複雜。如何有效應對消費者互動的多樣性,無疑是所有零售品牌都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家樂福又會怎麼玩?令人拭目以待!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