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併」存2變數!中信辜家仍有望「非合意併購」,收購程序是什麼?會影響股東權益嗎?
「新新併」存2變數!中信辜家仍有望「非合意併購」,收購程序是什麼?會影響股東權益嗎?

國內金控圈沸沸揚揚的「新新併」於22日晚間出現重大進展,新光金(2888)、台新金(2887)宣布合併,以1股新光金普通股換0.6022股台新金股票, 但雙方能否順利合併?其實45天內仍有兩大變數。

首先在新光金方面,新新併有3席董事反對,分別為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文教基金會董事李增昌、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的小女兒吳欣儒,以及獨立董事許永明。

李增昌表示,此案僅以市價為換股依據,未考慮公司淨值。吳欣儒則認為,此案是沒有誠意及誠信的合併案。許永明認為,換股比例僅位於獨立專家所提新光金每股普通股對擬合併公司普通股之換股比例合理區間的下緣,約當第33%分位數。

2大變數仍存!中信金尚未出局

據《中時》報導,新新併目前兩個變數,其一為因中信金,金融圈推估中信金有可能會以「溢價」水準、每股13-15元收購,新光金董事會就會面臨壓力,小股東可能也會因此把股票賣給中信金,導致新新併破局。

第二個變數則是金管會態度,若金管會在2周內核准中信金收購新光金,中信金就必須在50天內完成公開收購,在九月中旬前台新金可能必須考慮加價。

換言之, 中信金仍有機會透過「非合意併購」的方式併購新光金 ,但究竟「非合意併購」是什麼?為什麼兩家金融企業將上演競爭性公開收購?對於一般股東來說,競爭性公開收購會影響權益嗎?

競爭性公開收購是什麼?跟一般收購有何不同?

在談競爭性公開收購之前,必須先了解一般公開收購。它指的是: 不經由證交所或券商,在市場外購買有價證券 。如果在50天內要取得被收購公司超過20%股數,就必須依法進行公開收購,並依法申報收購數量、收購價格與公告程序。

公開收購機制除了能降低對個股市價波動的影響,也能避免收購人私下僅向特定股東協議,以對大小股東貫徹平等原則。

回到中信金搶親新光金,依據《證券交易法》,中信金須先向金管會申報併提出收購價與收購量,同時提交具有履行支付收購對價能力的證明,經核准公告後,才能啟動公開收購,而且必須在50日內完成。

CTBCimage.jpg
中信金控將對新光金控發起公開收購,打亂「新新併」原先布局,引發高度關注。
圖/ 中國信託官網

不過,《證交法》並未禁止同時有第二、第三公開收購人出現,但為了維持市場秩序, 當出現第二個以上的公開收購人時,就得遵守其中的「競爭性公開收購」條款。

如果台新金決定也轉向公開收購,就進入「競爭公開收購」程序。台新金必須在中信公開收購期間屆滿前5個營業日,向金管會申報展開公開收購。因此,新光金股東能視中信、台新分別所開出的條件,再決定持股交付對象。

根據《證交法》,如果在50天內公開收購失敗,未能取得足夠股數,代表公開收購案件收購價格不為大多數股東所認同,不宜在一年內再度對同一標的再進行公開收購。

合意併購與非合意併購是什麼?

合意併購:雙方談好合併條件

分屬吳東進、吳東亮兄弟的新光金與台新金,合併已經談了超過20年,一路走來曲折。原先「新新併」談判,是在吳家兄弟雙方表達意願後,再來討論合併條件,也就是雙方「 合意併購 」。

一家公司往往有多個大股東,為避免出現意見不合,若要向金管會提出合意併購申請,必須先出示相關證明文件。

非合意併購:收購方未事先獲得被併購公司的同意

與合意併購相反的則是「非合意併購」。非合意併購又稱「敵意併購」,也就是收購方未事先獲得被併購公司的同意。收購者沒有先與被收購方協商,直接向股東收買股份,取得一定股數來取得經營權。

不同於其他產業,基於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過去金管會要求金融機構合併必須採取合意併購,不允許發動「敵意併購」。

哪些金融機構有資格發動敵意併購?

2018年金管會為提升金融產業競爭力,鼓勵「金金併」,才修法開放金融機構發動敵意併購。不過,發動業者須符合金管會設定的四大門檻,包括 資本充實經營能力佳國際布局發展能力企業社會責任良好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2023年11月公布,參考2020年至2022年財報及公司治理評鑑,有7家民營金控及8家民營銀行符合資格:

- 民營金控: 富邦金、中信金、國泰金、台新金、元大金、永豐金、開發金

- 民營銀行: 北富銀、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元大銀、永豐銀、玉山銀、上海商銀

目前國內有10家民營金控,僅國票金、玉山金與新光金3家無法推動非合意併購。公股金控、銀行則因為政策性特殊背景,被排除在適用範圍外。

金管會也提醒,這些拿到門票的業者,並不一定就會啟動併購,一切尊重市場機制。

台灣史上第一件「非合意併購」是富邦金收購日盛金

銀行局主秘侯立洋20日在金管會例行記者會表示,中信金董事會剛通過投資案,金管會還沒收到申請案。

侯立洋指出,這並非金管會2018年開放「金金併」後,國內第一件非合意併購案。 富邦金控在2022年就曾循非合意併購規定,公開收購日盛金控成功。 中信金若遞出申請投資新光金,將是金控對金控非合意併購的第二案。

延伸閱讀:幕後解析|新光吳家兄弟為何分合不斷?一表看懂「新新併」20年曲折路

本文不提供媒體夥伴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