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 | 免費版Perplexity、ChatGPT 4o、Claude誰最好用?小編提升工作效率首選它!
實測 | 免費版Perplexity、ChatGPT 4o、Claude誰最好用?小編提升工作效率首選它!

自ChatGPT於2022年問世以來,生成式AI工具進入百家爭鳴的局面。學會如何善用這些工具,將能讓AI變成提升效率的助手。《數位時代》以目前熱門的生成式AI聊天工具進行實測,從 文本理解、貼文撰寫和標題能力 三個面向,來比較免費版Perplexity、Claude 3.5 sonnet和ChatGPT 4o的表現。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評分僅為實測心得,且AI工具的產出也會隨著指令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本文僅以當下的指令(Prompt)及產出結果做評量。評測僅供參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才是關鍵。

回合1:文本理解

在新聞工作中,閱讀大量艱澀的長文是一個常見任務。因此,第一回合首先測試這三款AI工具在文本辨識與簡化長文的能力上。以《數位時代》的熱門文章「CoWoS是什麼」為例,向這三個AI工具提供相同的原文和指令,並比較它們的結果。

指令:請幫我閱讀下面的文章後,用簡單好理解的方式告訴我這篇文章主要在說什麼。

ChatGPT梳理CoWoS長文後總結的內容
ChatGPT梳理CoWoS長文後總結的內容
圖/ 數位時代
文本理解答案 (Claude).jpg
Claude以列點的方式給予文章重點
圖/ 數位時代
文本理解答案1(Perplexity).jpg
Perplexity在總結文章的能力上表現更優秀,且會附上對應的原文連結,想要確認資料的準確性更方便
圖/ 數位時代

ChatGPT: 給出的回答較為精簡,以單段文字提供快速概覽。

Claude: 跟ChatGPT一樣簡潔,但選用了條列式呈現文章重點,更能快速了解長文重點。

Perplexity: 根據文章的架構進行詳細整理,為每個重點提供了相應的標題,且作為對話式引擎,它還附上了相關連結,方便進一步查找資料。除此之外,Perplexity還會根據使用者可能有的後續問題提供擴展資訊,對於進行資料調查的任務非常有用。

文本理解評分
ChatGPT:★★★☆☆
Claude:★★★☆☆
Perplexity:★★★★★

回合2:貼文撰寫

作為一名社群小編,將長篇文章轉化為有趣的社群貼文是日常工作之一。社群平台上的貼文需要簡明扼要、引人注目,因此這一回合主要測試這三個AI工具能否生成符合需求的社群貼文。為避免AI產生幻覺問題(AI Hallucination),也在指令中特別註明,請工具改寫文章,而不添加其他未出現在原文中的資訊。

指令:請將這篇文章改寫為一篇吸引人的臉書貼文,並注意不要使用原文中沒有的內容或數據。

ChatGPT貼文.jpg
ChatGPT所產出的CoWoS貼文
圖/ 數位時代
Claude臉書貼文.jpg
Claude以點列式的方式撰寫貼文
圖/ 數位時代
Perplexity 貼文.jpg
Perplexity撰寫貼文的風格與ChatGPT相似
圖/ 數位時代

ChatGPT和Perplexity: 這兩個工具傾向於生成段落式的貼文,語句流暢且無誤,但略顯中規中矩,缺少一些能引發讀者興趣的創意。此外,它們都在句末添加了與文章主題無太大關聯的emoji,可能是對「吸引人」這一指令的具體實現方式。

Claude: 對文章進行了重新組織,使用了如「關鍵戰場」、「為何重要?」等具有話題性和吸引力的詞語,加上位置並未錯亂的emoji,使得貼文看起來更自然。相較之下,Claude的貼文結構更簡潔、直觀,符合社群貼文的需求,更適合作為草稿直接修改。

貼文撰寫評分
ChatGPT:★★★☆☆
Claude:★★★★☆
Perplexity:★★★☆☆

延伸閱讀:外媒實測5大AI工具:Perplexity打敗ChatGPT、Gemini奪第一!黃仁勳也愛用它

回合3:下標能力

一篇文章要吸引讀者點擊,標題也是十分重要的關鍵,這裡也實測這三個工具的下標能力。

指令:請給我10個可以作為這篇文章的標題,標題須符合SEO。

ChatGPT下標.jpg
ChatGPT的標題建議
圖/ 數位時代
Claude下標.jpg
Claude的標題建議
圖/ 數位時代
Perplexity下標.jpg
Perplexity的標題建議
圖/ 數位時代

在第三回合其實三個工具的所給予的標題基本大同小異,因此全看個人更喜歡使用哪一種工具,這一回合給予三個工具相等的分數。

下標能力評分
ChatGPT:★★★☆☆
Claude:★★★☆☆
Perplexity:★★★☆☆

實測觀察:Perplexity資料整合優秀、Claude創意力更佳

評分項目 文本理解 貼文撰寫 下標能力
Claude ★★★☆☆ ★★★★☆ ★★★☆☆
ChatGPT ★★★☆☆ ★★★☆☆ ★★★☆☆
Perplexity ★★★★★ ★★★☆☆ ★★★☆☆

總結來說,這三款AI工具在不同功能上的表現各有千秋。Perplexity在資料整理和文本理解方面因其對話式搜尋引擎的形式表現更出色,而Claude習慣以條列的方式產出內容,在貼文的撰寫上也更具創意。ChatGPT保持相對穩定的表現,建議大家可根據日常不同的工作需求交替使用,更好地幫助自己提升工作效率。

延伸閱讀:
黃仁勳超愛用!Perplexity AI是什麼樣的工具?盤點科技大佬AI小幫手

責任編輯:黃若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