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超愛用!Perplexity AI是什麼樣的工具?盤點科技大佬AI小幫手
黃仁勳超愛用!Perplexity AI是什麼樣的工具?盤點科技大佬AI小幫手

科技界掀起AI熱潮已經一年有餘,各家公司爭相推出最先進的AI模型,或者打造能訓練、運行AI的寶貴算力,不過這些積極拓展AI領域的科技領袖們,究竟都使用哪些AI工具,並如何在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使用這項新興技術?

從2022年11月ChatGPT問世以來,AI可說是科技領域最常見到的關鍵字,並且從個人工作者到大公司,都試圖在工作流程中納入AI,想藉由新技術節省更多時間、力氣,而在AI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這些企業領導者,也曾透露過他們使用哪些AI技術、以及如何利用。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愛用Perplexity AI

Perplexity.jpg
Perplexity AI
圖/ Perplexity
jensen computex.jpg
黃仁勳聲稱他幾乎每天都會用Perplexity AI和ChatGPT。
圖/ Nvidia

輝達的GPU是當前AI界最炙手可熱的產品,想建立自家模型的企業無不爭搶,身為這間公司的執行長,黃仁勳曾在今年2月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透露,「我一直在使用Perplexity,不過也很喜歡ChatGPT,我幾乎每天都會使用這兩款AI工具。」

Perplexity AI是什麼樣的工具?

Perplexity AI聲稱是世界上第一個對話式問答引擎,用戶可以透過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搜尋各種資料,能夠很自然地深入各個主題,也能用來查看新聞或最新資訊。

值得一提的是,輝達曾在今年初參與Perplexity AI的融資,黃仁勳會經常使用這項技術或許也不奇怪。

延伸閱讀:Perplexity推AI解答引擎,將成為Google未來的最大威脅?

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用Copilot會議記錄、追蹤任務

amd mi300x.jpg
蘇姿丰會用Copilot協助會議記錄、追蹤任務,但表示AI不太擅長寫信。
圖/ YouTube

超微(AMD)正積極想要分食由輝達主導的AI運算市場,其新一代AI加速器MI300X也在今年1月正式發貨。蘇姿丰身處這股浪潮之中,同樣身體力行將AI納入工作流程,她曾在今年3月舉辦的SXSW大會上表示,自己一直在使用微軟的Copilot助理。

蘇姿丰表示,AI是處理一些不用太多思考的事情的好幫手,例如會議記錄或者追蹤計畫,不過她聲稱有一件事不會靠AI幫忙,那就是 寫信 ,「AI做得不太好。」

Copilot可以做到哪些事?

在Word中,可以利用Copilot進行寫作、編輯內容、整理摘要等功能,用戶不必再從空白文件中開始創作。

例如在Copilot對話框中簡單打下:「我想寫一段畢業感言,我今年要從台大電機系畢業。」Copilot就可以馬上幫你生成一份草稿,而你也能隨時和他對話,請他重新編輯,比如在內文加上一些有趣的回憶、想提到的金句,Copilot都會馬上幫你整理好,補充到文件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語氣,讓整體內容更悲傷一點,或者更快樂一點。

你也可以貼出一大段文章,請他馬上幫你摘要出五大重點,或者請他改寫某一段的內容,所有工作在5分鐘內就能完成。

在Excel中,Copilot可以幫你分析報表,或者從大片數據中搜尋你想看的,甚至根據你的要求自動生成新的圖表。

Google執行長皮蔡(Sundar Pichai):用自家Gemini提升程式能力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皮蔡表示自己在利用Gemini提昇程式能力。
圖/ Sundar Pichai Twitter.jpg

前陣子,Google執行長皮蔡也在接受《CNBC》採訪時透露,正在利用Gemini提升自己的程式能力,不過沒有披露具體細節。Gemini是Google去年發表的多模式語言模型,由DeepMind開發,聲稱在多項指標上都有著勝過GPT-4的能力。

另外,皮蔡也在《紐約時報》的Podcast中分享,他曾和兒子一起測試LaMDA模型(Gemini的前身),要求AI扮演「冥王星」和他們對話。LaMDA回應,冥王星距離地球太遠了,感到很孤單。「和它交談時我也覺得很難過。」皮蔡回憶道。

延伸閱讀:Gemini Pro企業能用了,號稱「大省4倍成本」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靠ChatGPT當翻譯救星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
奧特曼去年造訪多國,他聲稱ChatGPT是他的翻譯救星。
圖/ shutterstock

與皮蔡類似,奧特曼主要也是使用自家的AI模型。他去年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ChatGPT是他在海外到處飛的翻譯救星,當時他在短短幾個月內接連造訪以色列、約旦、阿聯酋、印度、韓國等眾多國家。

同時奧特曼也利用ChatGPT幫助他寫作,聲稱這項技術讓他得以寫得更快,思考多一些,「看到了成為我所有腦力工作超級助理的可能性。」

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早建立AI管家「賈維斯」

Zuckerberg 祖克伯 佐克伯.jpg
祖克柏早在多年前,就為家中建立一個AI管家。
圖/ shutterstock

祖克柏與AI間的淵源,比這股AI熱潮還要早得多。他在2016年時曾經打造了一款AI家庭助理,並以鋼鐵人中的AI電腦賈維斯(Jarvis)為名。他跟妻子可以透過賈維斯控制家裡的燈光、音樂、電器,甚至可以幫忙開門和叫醒他們的女兒。

Meta在去年7月發表Llama 2模型,以開源路線廣邀各界開發者共襄盛舉,希望藉此彌補後發的劣勢,建立和OpenAI的GPT模型競爭的能力。他們還端出「有個性」的聊天機器人和旗下社群平台用戶互動,最初總計有28個聊天機器人,有著如健身、動漫等各自擅長的領域。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也是ChatGPT愛用者

Tim Cook
庫克也曾透露他私下會用ChatGPT,且蘋果公司內部都非常關注這項技術。
圖/ Apple

這場AI熱潮至今,蘋果一直沒有太大的動作,但這可不代表他們對此不關心,執行長庫克曾向《美國廣播公司》透露,他個人會使用ChatGPT,並對這項技術的獨特應用感到很興奮,聲稱公司正在密切關注這個工作。

前些時候蘋果傳出放棄造車計畫,與此同時庫克也出面表示,蘋果預計今年內會揭露生成式AI方面的進展,強調每台搭載Apple晶片的Mac都是最強大的AI電腦,市面上沒有產品能夠超越。外界也期待即將於6月登場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會端出投入AI的成果。

延伸閱讀:庫克隻字不提AI,暗地卻正在「幹大事」?4個舉動,揭秘蘋果真正的AI野心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Tom's HardwareCNBC

責任編輯:林美欣

關鍵字: #蘋果 #A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