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團踩點、聽導覽員講解,一定就是上一輩的旅遊方式嗎?根據德國線上旅遊票券網站GetYourGuide 在2024年6月的最新調查顯示,其實Z世代比老一輩的遊客,更愛參與旅遊導覽。
該份調查統計來自一千名在過去 12 個月內至少進行過一次休閒旅行的美國人。 而調查結果顯示,在40%有在旅遊中預訂導覽服務的遊客裡,Z世代(1997~~2012)與Y世代(1981~1996)分別佔了40%與42%,而X 世代(1965~1980)和更上一輩的嬰兒潮世代(1965年前生),比例都只有22%。
GetYourGuide 行銷長艾米爾·馬丁斯( Emil Martinsek)在接受旅遊新聞網站《Skift》採訪時指出,如今旅客更在乎能不能深入體驗當地文化、歷史食物以及「結識當地人」。艾米爾指出,由在地人導覽的徒步旅行越來越熱門,有89% 的旅客認為這類由在地導遊進行城市導覽,最能深入探索、體驗一地城市最真實的樣貌。
然而,台灣也有新創團隊抓緊這樣的旅遊商機。Like It Formosa(來去福爾摩沙)創辦人鍾炘儒在9月28日出席第二屆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時指出,「藉由徒步旅遊,帶外國遊客導覽城市的趨勢逐年發酵。」成立於2015年的Like It Formosa,如今接待過來自70個國家的40,000多名外國旅客,是TripAdvisor上全台灣排名第一的步行導覽,也是全台最大的英語導覽公司。
擺脫制式導覽,加深嚮導與遊客間的雙向價值交換
鍾炘儒在活動對談時,分享當初創辦Like It Formosa的機緣,其實來自大學期間一趟西班牙交換之旅。「2013年前後到西班牙交換,當時許多歐洲城市就已經吹起Free Tour(免費導覽團)的風潮。」鍾炘儒指出,免費導覽不同於過去制式導覽,由在地導覽員帶領徒步導覽團,並分享自己的私房景點、在地奇聞軼事,而遊客則能自由以小費打賞。
然而,徒步導覽與一般導覽更不一樣的,還有來自雙方的觀點交換。鍾炘儒解釋,由於Like It Formosa最大的宗旨之一便是相信「素人也能成為外國人認識台灣城市的主力。」因此許多在地導遊在分享自己對當地的見解時,其實也在增長自己的國際視野。「從與外國遊客的交流中,導覽素人也能一虧對方國家不同民俗風情,以及他人原先如何看待自己家鄉。」
鍾炘儒指出,台灣許多在地商家在面對外國遊客行銷、特色推廣時,最常遇到的瓶頸往往是不知道外國遊客感興趣的點是什麼,因此Like It Formosa的商模,除了來自外國遊客的小費打賞,還有更大一部分是協助訓練,想接觸外國遊客的素人、在地商家,針對其想導覽的地區,設計一項完整的主題式導覽產品,讓學員能成為一個稱職的在地導覽員,好好介紹自己的故鄉特色。
藉由徒步導覽增加一地「關係人口」,成為推動社區營造活資源
著有《地方設計》、《地方編輯》的台日地方系文化研究者蔡奕屏也在參與對談活動時指出,以在地導遊深入、接地氣的導覽方式,讓遊客對地方產生連結,也是近年各國進行地方創生、社區營造的主力重點。
蔡奕屏以日本為例,自疫情期間,日本民眾開始避免到人多擁擠,被認定為有「觀光公害」的大城市旅遊。「人們這幾年更傾向選定與自己有關係、有連結的地方,下手旅遊。」蔡奕屏指出,這類旅遊動機,不同於過往人們為了大山大海、知名打卡景點而造訪一地。而是出於「我對這個地方有過感情、好的經驗,甚至是有認識的人,所以我持續造訪這個地方,重複旅行。」蔡奕屏將這樣的遊客稱為「關係人口」。
蔡奕屏指出,關係人口是目前許多日本當地政府,推廣在地旅遊非常重視的目標。「因為它讓任何平凡小鎮都有吸引人前往旅遊的動機。」只要旅客能足夠認識當地,對這個地方有感情,哪裡都行得通。
「與其讓一百萬名遊客只來一次,不如讓一萬名遊客來一百次。」蔡奕屏強調,關係人口對地方的貢獻,絕對比只來一次,買完伴手禮就回家、什麼都不記得的一次性遊客來得高,也是任何想推廣在地創生、社區營造的絕佳動員資源。
資料來源:《sk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