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股價創4年新低!曾經的瑜伽服王者做錯了什麼?背後2大原因解析
Lululemon股價創4年新低!曾經的瑜伽服王者做錯了什麼?背後2大原因解析

今年以來,以瑜珈服聞名的加拿大運動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日子真的不太好過。不只股價蒸發近一半,從 500 大關跌至目前的 272 元,8 月初更一度跌到 4 年來的最低點。

曾以「市值超越愛迪達(Adidas)」而被矚目的瑜珈服王者,到底走錯哪一步?難道是瑜珈服不紅了嗎?

股價一度崩至 4 年新低!Lululemon 為何走下坡?

產品線失誤!「Breezethrough」系列暫停銷售的背後

多家外媒分析,Lululemon 近期的困境,與新推出的 Breezethrough 瑜伽服系列有關。

Breezethrough 是 Lululemon 專為炎熱氣候所設計的產品,原本期望以輕便、快乾的材質打動消費者,特別是喜愛熱瑜伽的族群。但上市數周後,卻以外引發消費者對版型、舒適度和價格的批評,像是瑜珈褲後方的 V 形縫線不夠服貼,穿上後臀部線條不佳,或是與以往款式相比,腰部鬆緊帶較為平坦且緊繃。接踵而來的負面聲浪,使 Lululemon 被迫暫停銷售系列產品。

lululemon Taiwan
圖/ lululemon Taiwan

而這項決策,更引發外界質疑 Lululemon 的產品創新能力,直接打擊了下半年的預期收入表現。不久後,美國投資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更將 Lululemon 從旗下頂級股票名單中剔除;花旗銀行分析師也將 Lululemon 的股票評級從「買入」降至「中立」,並進一步警告投資者運動服飾市場整體需求將放緩。

Lululemon 自家高管也坦承,產品策略的確存在問題,沒有提供足夠的「新鮮感」給市場。 像是春季服飾的顏色選擇過於單調、尺寸並沒有滿足顧客需求,導致消費者對 Lululemon 的核心產品開始失去興趣。

運動服飾市場放緩!Lululemon 面臨競爭壓力與市場逆風

此外,利率與通膨導致的消費降級,也讓整體運動服飾市場出現消費降溫。

運動服飾市場在過去 3 年的增長十分強勁,特別是疫情期間因健身需求上升而有所帶動,但隨著消費需求減弱及經濟條件變化,2024 年運動服飾市場出現明顯放緩。分析師指出,隨著全球通脹加劇、利率上升,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減少,導致包括 Lululemon 在內的高端品牌都受到重創。

lululemon Taiwan
圖/ lululemon Taiwan

Lululemon 第二季財報顯示,占比最大的美國市場,銷售增長僅 1%,去年同期則增長 11%。雖然 Lululemon 在國際市場仍有所成長,尤其是中國市場銷售增加了 29%,但美洲市場的疲軟表現,仍給 Lululemon 整體財務造成壓力。

另一方面,Lululemon 面臨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忽視。近年包括 Alo Yoga、Athleta 和 Vuori 等品牌正快速崛起,並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搶市,對 Lululemon 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此外,Lululemon 還要面對供應鏈問題帶來的成本上升,包括 原材料成本上漲、物流延遲問題以及全球運輸價格上漲,更昂貴且不穩定的供應鏈,讓 Lululemon 更難準時向全球市場供應產品,進一步對營運造成壓力。

未來,Lululemon 需要更靈活地因應市場變化,找回當年打造爆款瑜珈服的核心能力,並持續拓展國際市場,才能持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

延伸閱讀:全台電商衰退,PayEasy前8月營業成長15%! 他們如何靠「封閉式策略」創造優勢?
Google壟斷90%搜尋市場!美國司法部擬「1拆3」,為何Google直呼:恐讓手機變更貴!

本文授權轉載自:八分生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50元硬幣大小的晶片決戰邊緣運算!鈺創科技以AI微系統概念,為百工百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用50元硬幣大小的晶片決戰邊緣運算!鈺創科技以AI微系統概念,為百工百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下,「大模型+高算力」似乎已成為技術競賽的主軸。然而,當AI應用要真正落地,走進生活並進入裝置與第一線場域時,卻面臨高成本、高功耗與硬體無法升級等瓶頸。尤其在台灣這個製造與應用密集的環境中,產業真正需要的是兼具低功耗、高效率與易於整合特性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小而精、小而強的AI架構。這正促使鈺創科技提出以記憶體為核心的「記憶體驅動AI邊緣系統平台」(Memory-Driven AI-Edge System Platform)構想。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顆很炫技的晶片,而是一種AI新架構,讓現有系統都能以最輕量、最安全的方式,加上一顆AI的腦。」鈺創科技董事長盧超群表示。

一顆50元大小的AI腦,為裝置插上智慧的翅膀

手上的一枚50元硬幣,盧超群指著說:「這個AI微系統就只有這麼大而已。」他語帶驕傲地表示。這正是鈺創科技整合30年記憶體設計經驗與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技術的成果結晶。其設計理念並非依賴大規模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資源,而是從「記憶體為核心」出發,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與控制器進行深度整合,再透過「AI賦能器」的方式,成為主系統晶片(System on Chip, SoC)旁的一顆輕量協作處理器(Companion Chip)。

盧超群指出,不同於傳統以處理器為中心的架構,鈺創科技的「記憶體驅動」(Memory-Driven)設計能有效縮短資料傳輸路徑,大幅提升運算效率,同時顯著降低能耗與整體系統成本,這對於資源受限的邊緣裝置來說,是實現AI智慧化的重要突破。不僅如此,它還搭載鈺創科技獨有的遠端處理器通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與良品裸晶(Known-Good-Die, KGD)技術,在整體功耗與體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也能同時保有即時運算與AI推理能力。

換句話說,不需要拆解原有平台,也無須仰賴雲端計算,既有設備便能快速升級生成式AI功能。這不僅解決了硬體升級的痛點,更為終端裝置的資料隱私與自主運算提供堅實保障,尤其是在對即時性與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工業和車用領域,其價值更是充滿潛力。盧超群形容這是「加翅膀」的概念,「你本來有輪子可以跑,我再給你加上AI的翅膀,讓你可以飛。這不是全面取代,而是一種共生的AI策略。」

在實際應用層面,這顆晶片的最大突破不只來自硬體設計,更來自於一種嶄新的AI運算思維──視覺導向記憶體(Vision-Oriented Memory, VOM)技術。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不再只「看到影像」,而是能「聽懂場景」的關鍵創新。

從影像到語意:讓AI真正「理解場景」並即時行動

現場說明如何將影像內容轉化為文字,以提升AI在智慧應用中的理解與反應速度。
現場說明如何將影像內容轉化為文字,以提升AI在智慧應用中的理解與反應速度。
圖/ 數位時代

舉例來說,以保全場景的網路攝影機發生異常為例,過去往往只發出警報,還需人力再去翻看影像辨識,既耗時又費力,但若能導入VOM技術,系統可即時將畫面影像以文字化方式標籤出來,如「左上角有一名戴帽子的人走進來」,有效減少誤報並提高反應速度。此外,在智慧機器人應用中,VOM技術則能讓機器人精準理解周遭環境的動態變化,例如「貨架上少了3個藍色盒子」,進而做出更精確的判斷與協作行為,大幅提升自動化效率。這種「影像語意化」的轉譯能力,將成為工業自動化、零售門市、智慧監控等領域的重要人機介面革新。

盧超群進一步指出,這種以記憶體為基礎、貼近任務特性化的設計,也為邊緣AI運算帶來新的效率模型。與其將所有任務丟上雲端處理,不如讓裝置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感知與語意運算能力,使AI不僅強大,更能即時、節能且安全,這也呼應了當前AI發展從雲端走向邊緣的趨勢,而鈺創科技的解決方案將成為推動AI應用廣泛落地的關鍵推手。

鈺創科技以這顆AI微系統作為主題,向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申請114年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盧超群表示這不僅是晶片的創新,更是一種能被多場域導入、易於整合且可廣泛擴散的AI架構策略。

「我們提供的不是單一產品,而是一種讓既有系統升級AI功能的解決方案。」盧超群指出,在晶創IC補助計畫資源的資源挹注下,不僅能讓公司擴大研發量能,也加速推動與軟體業者、新創團隊及終端應用方的合作對接,進一步將創新技術拓展至智慧家電、工業設備、服務業終端等百工百業。這樣的發展策略,也讓鈺創科技的晶片自一開始便具備可插拔、可搭載、可快速部署等模組化思維,成為推動AI普及化過程中的「加速器角色」。

不只晶片創新,更是主權產業的戰略佈局者

鈺創科技展現其在AI微系統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鈺創科技展現其在AI微系統領域的創新與領先地位。
圖/ 數位時代

從打造這個AI微系統的概念便可看出,鈺創科技的發展歷程從來不只是為了追隨趨勢,而是在每一個技術躍進的節點上,選擇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開創另一條路。盧超群有感而發地表示,從1999年提出KGD概念、2004年於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大會(ISSCC Plenary Talk)發表系統積體電路(System IC)解決方案,再到近期推動異質整合與生成式AI應用的結合,鈺創科技始終扮演著最接地氣的創新者角色。正是這份堅持,讓鈺創科技不隨波逐流,反而能開闢出獨特的技術道路,為產業帶來真正具差異化的解決方案。

也正因如此,盧超群始終強調「主權產業」的概念。他直言,若AI是全球未來20年的鑽石產業,那麼台灣不能只有護國神山,還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產品、平台與價值鏈,才能藉此掌握從設計到應用的一條龍自主能力。

「台灣擁有設計能量與製造基礎,理應能做出最適合邊緣裝置與在地應用的AI微系統,這不只是為了競爭力,而是責任感。」他說。展望未來,鈺創科技也提出「Six-I's」作為下一階段技術布局藍圖,亦即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半導體(Semiconductor)、異質整合(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記憶體內嵌(DRAM-In)與個人智慧(Personal Intelligence)等6大面向。其廣泛的涵蓋範圍,將從雲端到邊緣端展開全方位布局,試圖在AI浪潮中建構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創新戰略陣地。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鈺創科技
- 創辦人:盧超群
- 核心技術:專精型緩衝記憶體產品、USB高速傳輸產品及3D感測影像產品
- 資本額:新台幣32億5600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鼓勵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